Skip to content

中國經濟已從新冠疫情中奇跡般複蘇,這是真的嗎?

說到經濟奇跡,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創造過如此之多——多到連中國領導人都對此將信將疑。

中國最近創造的奇跡是從新冠疫情中快速複蘇(沒有陷入衰退),而其他大多數國家甚至還在努力恢複“正常”。

中國從那些極端貧困的日子開始,走過了一條漫長的道路,尤其是從1958年開始的那五年 “大躍進”,是一段尤其黑暗的時期。

數以千萬計的人死於毛澤東主席的標誌性政策。毛澤東施行的政策包括由國家控製人民生活的大部分方麵,以及低效的經濟管理。

據估計,有1500萬至5500萬人死於大規模的饑荒和過度勞累(以及酷刑和處決)。

然而在毛澤東於1976年去世後,中國的命運變得美好了很多。毛澤東的繼任者鄧小平在幾年後接手,做出了一些非常激進的政策改變。

“中國製造”的熱潮

在鄧小平的領導下,中國不再是一個“指令性經濟體”(微觀管理是常態),而是轉變為世界工廠,在全球範圍內銷售廉價的“中國製造”的商品來賺取利潤。

悉尼科技大學的澳中關係專家羅震(James
Laurenceson)教授說:“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中國經濟的很多成功都涉及到中國政府不擋路。”

“那時候他們讓人民在自由市場上釋放他們的創業技能,而不是被迫以人為降低的價格賣東西給政府。”

中國相對較低的工資也給了它一個強大的競爭優勢,這種製造業的繁榮使它在2008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

隨著這個國家變得更加富有,八億多公民的生活水平也隨之提高。

許多人稱這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扶貧項目(在經曆了曆史上最嚴重的饑荒後的幾十年發生了)。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呈指數式增長,平均每年增長近10%。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它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價值約14.7萬億美元。

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經濟比美國經濟(20.9萬億美元)要小,比澳大利亞經濟(1.3萬億美元)要大很多。

中國總理的疑慮

多年來,關於中國官方數字的可靠性一直存在很多爭議。許多人(國家統計局之外的人)會告訴你,對這些數字應持謹慎態度。

早在2015年,中國遼寧省的官員就拋出了一枚重磅炸彈。

他們承認“在過去幾年中偽造經濟數據,以顯示高增長,而實際數字卻低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報道發表在《中國日報》上,而《環球時報》也刊登了這些承認“假經濟數據”的報道。這兩份報紙都是由中國政府控製的。

“縱觀曆史,很多省份都誇大了他們的GDP,在國家層麵上,北京需要重新調整這些數字,”香港牛津經濟研究院的首席經濟學家胡東安(Tommy
Wu)說。

“省級GDP有時甚至可能大於國家GDP。”

地方官僚一直在“作假賬”的一個原因是,他們的晉升與經濟表現的好壞有關。

根據維基解密發布的一份美國機密文件,甚至連中國總理李克強也對官方的經濟統計數據存有疑慮。

根據該文件:

“李先生據報告訴一位美國外交官說,‘GDP數字是‘人造的’因此不可靠’。

“他笑著說:‘所有其他數字,尤其是GDP統計數據,都‘僅供參考’。”

李先生說,衡量經濟活動的更可靠的指標是電力消耗、鐵路貨運量和借貸資金總額。

在他的言論被泄露後,持懷疑態度的經濟學家(具有諷刺意味地)創造了非官方的
“李克強指數”,完全根據總理建議的這三個指標來跟蹤中國經濟。

然而,近年來,由於李克強指數更能追蹤製造業活動,而不是蓬勃發展的服務業(目前占中國經濟的50%以上),其相關性已經降低。

中國的增長被誇大了?

幾十年來,中國政府一直在製定雄心勃勃的經濟增長目標,幾乎每年都能達到(或打破)這些目標。它唯一沒有設定增長目標的年份是2020年,因為疫情造成的大規模不可預測性。

一些經濟學家估計,中國已經將其經濟規模誇大了10%以上,即在2008年至2016年期間,每年高估其GDP
1.7%。這是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發表的一篇論文的主要發現。

澳大利亞聯邦儲備銀行的研究人員也認為中國的GDP數據是“誇大的”,但原因更單純。他們說,這是因為中國的經濟數據係統仍然是一項“正在進展中的工作”。

“事實更可能是,中國的經濟增長太具有挑戰性,無法像發達國家的增長那樣有效地準確記錄。”

但有些人說,中國影響巨大的經濟騰飛背後有一個更直接的原因。

“中國共產黨不能依靠公開和自由的選舉來獲得其合法性,”羅震教授告訴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新聞部。

“它所依賴的是提供經濟成果,這是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之間的隱性契約。

“他們麵臨很大壓力要交付實際成果,因此,每當經濟出現困難時,你幾乎可以保證會看到中國政府會以刺激措施來應對。”

基本上,中國會不惜一切代價來實現其承諾。即使這意味著積累如山的債務來投資無用的資產,如鬼城(有數以百萬計的空公寓)或
“不知通向何處的公路”。

然而,羅震教授強調,“僅僅因為有少數幾個鬼城,並不意味著中國的其他數據都是編造的。”

“中國的繁榮是真實的,同時它對澳大利亞農場主和礦山的商品需求也是真實的,他們並沒有編造出這種需求。

“我不懷疑一般情況下的準確程度,但這些數字上下1-2%可能有點牽強。”

這個難題是,沒有太多其他方法來跟蹤中國的經濟表現。

從新冠疫情中複蘇的最新奇跡

像大多數國家一樣,中國也沒有幸免於新冠疫情最初的封鎖和工廠被迫關閉所帶來的衝擊。

去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萎縮了6.8%,這是自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以來最糟糕的表現。

但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中國設法擺脫了技術性衰退,因為其經濟隻萎縮了一個季度(而不是兩個季度)。

在兩個季度內(到九月),其GDP已經回升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總的來說,如果把2020年作為一個整體來看,中國的經濟是一個反常的現象,因為它是唯一有增長(上升了2.3%)的國家。

它的表現比澳大利亞的經濟(萎縮了1.1%)好得多,比美國(下降了3.5%)和英國(下降了9.9%)更是相去甚遠。

如果你看一下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的經濟複蘇看起來甚至更令人印象深刻。它的GDP激增了18.3%(有史以來最高的季度同比增長),盡管這一比較的前提是在非常低的基數上發生的。

什麽促使中國在疫情中經濟反彈?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工業部門獲得了重大提振,2020年的工業產出同比增長2.8%。

就在世界其他國家與新冠疫情作鬥爭時,中國製造商收到了大量的口罩和居家用品(如電視、電腦和沙發)訂單,而中國的出口隨之飆升。

北京去年獲取的貿易順差飆升至5350億美元(比2019年增長27%),接近曆史最高水平。

盡管中國最初在應對新冠疫情時試圖掩蓋,應對不力,中國的貿易增長卻得益於通過嚴格的隔離、大規模的快速檢測、詳細的接觸者追蹤(使用智能手機應用程序)等措施及早地打擊病毒。

但中國的複蘇也有疲軟的跡象。去年零售額下降了3.9%,並不能確切反映出消費者強勁的信心。

“國內旅遊人數已經恢複到疫情爆發前的水平,”胡東安說。

“旅遊支出仍僅為疫情前水平的75%左右,因此消費是中國目前的疲軟之處。”

中國會超越美國嗎?

去年1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為中國勾畫了一副宏偉的藍圖。

據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的報道,習近平說,中國將在2035年實現GDP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

這表明,中國目標中的經濟增長規模足以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

許多經濟學家表示,中國將超越美國,但他們在時間方麵的看法不一。

“到203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胡東平說。

胡東平是常駐香港的經濟學家,他假設未來10年中國經濟將以“相當好的速度”增長(GDP年增長率約為5%)。

“中國擁有龐大的人口,所以將其乘以GDP的增長,很容易產生一個比美國更大的經濟體。”

但是,即使中國經濟的總體規模超過了美國,也並不意味著它就是一個富裕國家。

當你把整個“蛋糕”(美國和中國的經濟規模)除以各自的人口規模時,就會形成鮮明的對比。

根據經合組織(OECD)的數據,中國的人均GDP為10,262美元,而美國是中國的6倍(65,298美元)。世界銀行(World
Bank)將中國列為中上等收入國家。

北京、上海等富裕城市的生活水平遠高於貴州、新疆等最貧困的地區。

高額債務和不斷縮減的人口

與世界上許多國家一樣,債務可能會成為影響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的一個問題。在大規模刺激措施的推動下,中國已經積累了59.5萬億澳元(44.8萬億美元)的債務。

從十多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機到最近的新冠疫情經濟低迷期,中國一直在向不盈利的國有企業發放現金。

有一點令人慰藉的是,中國大部分債務都是國內債務,而其外債隻有3.2萬億澳元(合2.4萬億美元)。

“如果取消國家擔保,這些地方政府和企業拖欠貸款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胡東平說。

“這將對金融市場產生連帶性影響。但我想說的是,了解中國政府的運作方式就會知道,它會努力以一種更有控製力的方式來管理此事。”

中國人口的快速老齡化可能成為阻止經濟增長的另一個“手刹”(近年來一直在放緩)。這也是實行了35年的獨生子女政策(從1980年開始)帶來的副作用。

中國政府高度關注這個問題,在2015年開始實行二胎政策,然後在今年6月又實施了三胎政策。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項研究,如果目前的趨勢繼續下去,中國人口將在未來8年達到14.4億的峰值,然後進入“不可阻擋的”下降趨勢(實際上還在萎縮)。

政府希望嬰兒潮可以防止“人口負增長”(以及未來稅收的大幅下降)。

勞倫斯教授預計,中國不會突然湧現大量公民感受到生育需求。

“中國父母的子女不多是因為高昂的住房成本,”他說。

“中國女性的工作參與率很低,所以提高這一水平可能有助於經濟發展。中國還可以提高退休年齡,並在自動化上增加投資。”

“就算三孩政策無法做到這一點,中國政府也並非沒有應對人口挑戰的工具。”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中國經濟已從新冠疫情中奇跡般複蘇,這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