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國的吃酸江湖,誰才是第一

古人最初製作梅鹽、梅醬來調節口味。後來發現粟米能取代梅子製作酸漿

酸漿的基礎上加上曲,發酵製酸,出現了中國最早的醋。

據記載,中國食酸曆史至少有 3000 年。西周時,中國已經有了食醋。

可你有沒有想過

中國人為什麽要食酸

中國的吃酸江湖,誰才是第一

幾乎全世界都在吃酸以及各樣酸味食品。

而居於東南西北不同的人,他們之所以不約而同地都需要酸,是因為酸是生命所需。根據科學研究,就是人體吃酸,會有利於身體健康。

中國的吃酸江湖,誰才是第一

有意思的是,很多我們熟悉的水果,如梅子、橘子、梨子、葡萄、檸檬等,雖味覺上呈現出酸的味感,但卻都屬於堿性食品。就連調味品—醋,也是堿性食品。而我們平常攝取的肉、蛋、魚、大米、白麵等食物,才屬於酸性食品。

吃酸除是人體生命的必需外,也是地理環境及其條件對人的影響結果。我國食酸地區氣候多霧多雨,悶熱潮濕。吃酸可開胃助消化,同時能排除人體內濕氣,驅寒解暑。

中國最 ” 酸 ” 的地區在哪

中國的吃酸江湖,誰才是第一

網上有段子說:山西人吃醋就像喝水飲酒,每天都要排隊打醋,飲幾瓶蓋或者幾盅。而且據初步數據統計,山西全省年人均食醋都在 10
斤以上。

走在山西各地的街頭巷尾,你經常會看見醒目的醋幌子與招牌,而且山西人曾有一綽號叫 ” 老醯兒 “。” 老醯(x ī)兒 ”
就是老醋、老酸的意思,其原因就是表達山西人愛吃醋。

中國的吃酸江湖,誰才是第一

山西產醋和山西人食醋是有一定曆史淵源和地理條件的。根據曆史考古發現,太原(古稱晉陽)是中國食醋的發祥地之一。公元前 479
年,晉陽城建立時就已有醋坊。

北魏時期,山西釀醋風氣非常盛行。據說北魏農學家賈思勰在寫《齊民要術》,關於醋的釀造過程,曾特意去山西考查,詳細敘述總結出了醋的
22 種做法。

中國的吃酸江湖,誰才是第一

地理環境方麵,山西位於黃土高原,因受地形和氣候的雙重作用,盛產優質的高粱、玉米、蕎麥、蓧麥、穀子等一些作物糧食。這些雜糧正是山西製酸的重要原料。

中國的吃酸江湖,誰才是第一

農民在晾曬收獲的高粱

在飲食方麵,山西人過去主食,多偏向於蓧麵、蕎麵、玉米麵、小米粥等粗麵雜糧。

再加上高原地形水質中常含有鈣物質,吃酸可以更好地幫助人們消化,減少飲食所引發的腸胃不適等健康風險。

而且如榆樹葉、灰灰菜、甜苣兒等一些蔬菜在過去直接食用口感太差。聰慧的山西人通過加工成酸樹葉、酸野菜,發現更加美味可口。

中國的吃酸江湖,誰才是第一

山西還有很多點能體現出酸的特點。

如呂梁山上長的沙棘是酸的;太行山上長的山楂是酸的;清徐縣是山西甚至全國有名的老陳醋之鄉,這更是離不開縣城當地的水源,夏冬季氣溫等優勢地理條件。

山西人飲醋既是受曆史淵源影響,也是今天刻在骨子裏的文化基因傳承。

中國嗜酸區都有哪些特色酸食

如果說山西是吃酸程度的至高點,那麽我國廣西、貴州、雲南、東北等,一些食酸地帶則是把酸吃成花樣的高手。

中國的吃酸江湖,誰才是第一

圖自中華遺產 2013 年第 02 期

東北:翠花,上酸菜

中國的吃酸江湖,誰才是第一

對很多人而言,酸菜幾乎成為了東北的代名詞。去東北不嚐酸菜,就不能說算去過東北。

那濃鬱的酸菜味仿佛在空中形成煙霧狀,拂麵而來,撲鼻而入。而吃到口中,酸味頃刻洶湧而出,勢大力沉,令人難以忘懷。

中國的吃酸江湖,誰才是第一

東北酸菜主要泡的是大白菜。位於我國北端,冬季嚴寒漫長。十月份長熟的大白菜,產量高、味道好、耐寒冷,是過去東北地區常見、常吃的蔬菜。

一口大缸,一塊石頭就能醃製出酸菜。

白菜洗淨擠出水份,平鋪進大缸。一層白菜一層鹽,鋪滿菜,壓石頭密封,使得白菜發酵所產生的乳酸,梳理菜的每一絲紋理,徹底酸到心裏。

中國的吃酸江湖,誰才是第一

酸菜搭配粉絲、豬肉、血腸等食材食用。可以煮沸一個冬季,讓東北人的小屋子裏熱氣沸騰。

今日酸菜在全國各地有著廣泛受眾,東北、山西、西南等地區都有醃製酸菜習俗,但隻東北酸菜才能擔負那一口痛入骨髓的酸。

陝北晉北內蒙古等:酸粥,哥哥心中的最愛

中國的吃酸江湖,誰才是第一

河曲是酸粥的產地。而之所以在陝北、晉北、內蒙古等地流行,和它的主要發酵物——糜子有很大聯係。

糜子對環境的適應力強,關於土質、氣候條件的要求低,是黃土高原等部分苦寒貧瘠之地的理想作物。

但它煮熟了直接吃太澀,而用酸味掩蓋苦澀製成酸粥,卻能釋放出糜子的糯黏感和酸爽感。

酸粥可炒熱或慢火熬製直接食用,也可和其他配料攪拌或回鍋當菜炒著吃。

中國的吃酸江湖,誰才是第一

從晉西北河曲、偏關到準格爾,沿著黃河往上,到內蒙古河套地區、寧夏、甘肅等地區流行的酸撈飯,也是由糜子米泡酸發酵做成。隻不過酸粥是用泡酸發酵的糜子米煮粥,酸撈飯是煮飯而已。

” 早上酸粥中午糕,晚上燜飯用油炒 “,說的就是該部分地區吃酸情況。另外酸拌湯也是該地頗具特色的一種糜子米酸食。

中國的吃酸江湖,誰才是第一

除糜子米外,陝甘一帶甚至連發酵菜的湯汁——漿水也不放過。

漿水似乎萬物皆可搭配,像漿水湯,漿水麵、漿水燉魚、漿水魚魚等都是當地有名的消夏佳品。

貴州:呦呦,酸湯魚來一份

我國西南貴州地區多山,山間氣候潮悶,日落後又有瘴氣彌漫。酸味恰好既可緩解暑熱,又能使人胃口大開,涼爽暢快。

故在貴州高原高寒地區,特別是少數民族聚集區對酸有天然寵愛。

中國的吃酸江湖,誰才是第一

酸湯是貴州黔東南地區苗族人民的傳統菜肴,也是當地各色酸味飲食中的翹楚,連片區的方言都被稱作 ” 酸湯話 “。

酸湯有紅白兩種顏色類別。傳統地隻用糯米煮沸發酵的酸湯,湯色發白,故稱白酸湯。酸湯中加入西紅柿本身具備的有機酸,即檸檬酸和蘋果酸,湯色由白變成紅色,稱為紅酸湯。

中國的吃酸江湖,誰才是第一

酸湯做輔佐,能做出滋味上天的酸湯魚。

因酸湯魚中的魚為鯉魚,所以酸湯魚也被叫做酸鯉。

苗族人認為,酸鯉是祖先在冥間的乘騎,幫助他們跨越時空來往天地人間。因此苗族人嗜酸的重口味之重,早已超脫填飽肚子的含義,進入到了精神世界。

中國的吃酸江湖,誰才是第一

酸湯也是酸湯火鍋不可少的底料精華。

雖做法在苗族、侗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之中,不同寨子都有各自的獨特技法。但有人研究,在貴州山區之外隨著水土氣候發生變化,酸湯中的微生物菌落構成會隨之改變。

故人們認為隻有貴州山區的酸湯火鍋才算正宗

雲南廣西:酸菜送飯賽神仙

中國的吃酸江湖,誰才是第一

在雲南亞熱帶西雙版納生活的布朗族,是食酸家族中的重要一員。他們喜歡吃酸茶、嚼檳榔,而傣族人民則嗜食酸筍。

酸筍是雲南、貴州、廣西等地的醃菜明星。

這主要因南方山間林地中多生長竹筍,靠山吃山,人們便在筍上花了很多心思。據《周禮》記載,醃製酸筍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出現在古人的餐桌上,廣西的網紅美食螺螄粉就少不了酸筍的加持。

而酸筍雞皮湯也是名著《紅樓夢》中薛姨媽款待賈寶玉的解酒開胃美食

中國的吃酸江湖,誰才是第一

不過酸筍除了酸,還有臭的奇味。這是因為竹筍在醃製過程中所含的某些氨基酸會轉化生成酚類物質,帶有一定的刺激性,對酸筍的風味產生重要影響。

盡管酸筍的臭味嚇跑了一些不明真相的顧客,但仍不乏還有狂熱的粉絲前來應援。

中國的吃酸江湖,誰才是第一

廣西人的酸食,除了酸筍,還有酸嘢。主要包括醃製後帶有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南寧的酸嘢最為出名。

水果類有酸菠蘿、酸西瓜、酸芒果、酸芭樂;蔬菜類的有酸蓮藕、酸蘿卜、酸薑、酸筍 …

因廣西各地醃製方法和人們的口味不一,酸嘢也發展出了不同的風味,酸甜、酸辣、酸鹹、酸臭 … 可謂五花八門。

中國的吃酸江湖,誰才是第一

西南三省皆有的侗族是開發酸菜品種的大行家。

如豆角酸、青菜酸、蒜頭酸、艽頭酸、蘿卜酸、辣椒酸、鯉魚酸、草魚酸、蝦子酸、鵝肉酸、鴨肉酸、豬肉酸等,都是他們的酸菜風味美食。

一首歌唱出了侗家人對酸的熱愛:

侗家個個愛吃酸,酸菜送飯賽神仙

哪天沒有酸送飯,哪天做活腰就軟

陝南: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

中國的吃酸江湖,誰才是第一

陝南地區是水稻文化圈和小麥文化圈的複合地帶,是山區與平川的交會處,多雨潮濕,酸和辣的結合可以驅寒除濕。

促成了當地所謂 ”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 ” 的飲食習慣。

漿水菜酸、泡菜酸、醃菜酸等都是當地有名的酸食。

結合漿水菜或泡菜、醃菜食材,陝南人也開發出了:酸菜魚、酸辣肚片、酸辣雞丁

酸辣洋芋絲等名吃。

鄂西與湘西:三日不吃酸辣,心裏貓兒抓

中國的吃酸江湖,誰才是第一

我國鄂西與湘西是少數民族土家族的聚集分布地。主要在武陵源山區和大巴山區

這裏叢岩邃穀、泉水冷冽,嵐瘴鬱蒸。因此飲食吃菜偏酸、辣、香。

當地流行一句關於吃酸的俗語稱:” 三日不吃酸和辣,心裏就像貓兒抓,走路腳軟眼也花 “。

福建:酸筍麵,味蕾掛到最高檔

中國的吃酸江湖,誰才是第一

酸筍麵本是福建漳州一帶的本土美食,廈門卻是該食物流行的舞台。

做酸筍麵最重要的是湯頭。將醃製好的酸筍放進清水煮開,放入海鮮、大骨、肥腸、魔芋絲等食材。湯頭好後,可以放入寬點的麵條。

食用時,可以嚐到麵中的酸味,這種酸,帶有從土壤抽出的鮮味。

清新如雲,卷舒於唇齒之間,酸筍麵的湯,視覺清亮但味不寡淡。鮮、鹹、香味兒簇擁著酸,將味蕾掛到了最高檔位。

四川:莫得泡菜,飯都吃不下去

中國的吃酸江湖,誰才是第一

五花八門的色與形是四川泡菜不同其他醃菜的一種美。四川人吃酸,多體現在泡菜上那變化莫測的發酵香氣來自老鹽水。

應季的蘿卜、辣椒、仔薑、苦瓜、茄子、豇豆、蒜薹、蓮白等蔬菜,一概都可以被鹽水調教,而 ” 泡菜不出川 ”
說的就是鹽水的奇特。

四川人認為其泡菜的鹽水是活的,獨特的氣候環境發酵出人類肉眼看不見的 ” 生物軍團
“。比較嬌氣,會水土不服,一旦離開四川到異地,條件稍有不適就拒絕生長,甚至很快死亡。

可以說四川的酸,很有個性。

中國吃酸的地方大多和當地的氣候有一定聯係。

但每個人對酸的接受程度,關涉自身的味覺基因。

夏天來了,雖說不能徒手啃檸檬,但那酸酸甜甜的口感還是能令人著迷。

你都吃過哪個地方的哪個酸食?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中國的吃酸江湖,誰才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