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能否成功騙過檢查組?雲南一副市長專門請來專家論證

7月8日,雲南省紀委監委宣布:玉溪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賀彬因在玉溪市通海縣杞麓湖汙染治理有關問題中涉嫌嚴重違法,目前正在接受監察調查。

7月9日,雲南省紀委監委推出專題片《杞麓湖的呐喊》第七集“利益的捆綁”,披露了賀彬在杞麓湖汙染治理過程中上馬“柔性圍隔”項目,將一些監測點的水質降下來。專題片披露,為了造假,賀彬還請專家技術團隊,為造假工程“科學論證”,找理論撐點,來論證他的項目能否起到弄虛作假的最優效果。

據此前生態環境部通報,根據《杞麓湖流域水環境保護治理“十三五”規劃(2016—2020)》,“十三五”期間,玉溪市通海縣投資7.3億元在杞麓湖周邊建設了環湖截汙工程,用於收集入湖的農田尾水、養殖廢水、企業排水以及地表徑流區初期雨水。督察發現,這些環湖截汙工程與入湖河道、溝渠之間均建有連通閘門,由於沒有同步配套建設汙水治理設施,截流起來的汙水在雨季又通過閘門集中排入杞麓湖,環湖截汙工程實際上成為旱季“藏汙納垢”、雨季“零存整取”的擺設。

專題片指出,杞麓湖治理中的弄虛作假、水質長期得不到改善問題,並非簡單的投機造假行為,而是一些黨員幹部、商人老板、專家、掮客等,圍繞一個“利”字,以利益為紐帶,以潛規則為鏈條,形成利益團夥,他們相互掩護,權力、金錢、技術之間相互滲透,把魔爪伸向國有資金和重大項目,致使“杞麓湖之痛、杞麓湖之殤”。

雲南省紀委監委按照《監察法》《執紀規則》要求,報省委同意後,決定對若幹名在杞麓湖汙染治理問題中涉嫌職務違法或犯罪行為、可能出現法定妨礙調查情形的被調查人,及時果斷采取留置措施。

專題片披露,專家學者型官員賀彬作為分管玉溪市環保和三湖治理的領導,在杞麓湖治理中,為了應付檢查,讓相關部門檢測水質時能夠達標,利用職務便利、專業知識,自導自演了“柔性圍隔”這一貪腐、虛假項目,並從中獲利。這一明眼人一看就毫無意義的項目,在他的親自“關心”“關照”下,匆匆上馬。該項目從想法提出、論證、立項到協調資金,匆匆實施,通過“國考”等一連串看似合規合法程序的動作背後,都是由賀彬一手包辦的。

能否成功騙過檢查組?雲南一副市長專門請來專家論證

賀彬說,“首先我提出設想,我就跟通海縣說,你們知道你們的敵人是什麽嗎?敵人都找不到,你怎麽打仗?你們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把國考點的水質要降下來,直接就跟他們說你們要建圍隔。我讓葉國兵(雲南聚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雲南中皇環保產業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去找南京智水的,具體簽訂這個合同,然後把方案做出來。幫他們協調昆明市環科院給他們提供資質。在招標以前就已經安排葉國兵去采購、預定這些材料,想讓他盡快得手。”

能否成功騙過檢查組?雲南一副市長專門請來專家論證

專案組工作人員說,“賀彬有這方麵的經驗,所以這個項目一來就是他本人提出的,他還請了相應的一些專家技術團隊,來論證他的這個項目能否起到弄虛作假的最優效果。

反腐敗沒有盲區,領導幹部必須按照法律要求忠誠履職、廉潔從政。賀彬不是把專業技能、手中的權力用來為人民服務,反而心存僥幸、背離了職責擔當,在權力、金錢的交織中迷失自我,栽了跟頭,掉進了深淵。

賀彬說,“守紀守法的觀念越來越淡漠,總是覺得自己反正有點專業技術知識,所以根本不把法紀放在眼裏。這是導致自己今天萬劫不複的根本原因。

科學本身是把雙刃劍,用錯的地方就是致命性錯誤。賀彬作為專家學者型官員,組織把他派到玉溪任職,希望他能夠運用自己的專業素養,更好地為玉溪生態環境保護做貢獻,但他卻背道而馳,把專業精神和科學素養用錯了地方,利用自己的學術背景、學術資源,讓專家為造假工程“科學論證”,找理論撐點,帶偏了一批專家,最終也毀了自己。

賀彬說,最主要的問題是把好的技術用錯了地方,在通海幹擾水質監測、弄虛作假上麵,我們也是把這些技術拿來精準地、精細地謀劃、策劃,把它用在了不該用的地方。所以這也是我們在整個技術運用方麵,出現了很大的思想偏差和使用錯誤。

“在杞麓湖柔性圍隔建設當中,實際上也有貪腐行為在作祟。因為收受了不法商人的好處,長期被他給予的紅包、禮金誘惑,這是非常惡劣的行為,對杞麓湖造成更大的汙染。”賀彬說。

專題片披露,一些商人、老板向手握權力的官員“拋媚眼”,行極盡拉攏之能事,“無利不起早”,無非是看中了其手中的權力,妄圖通過“傍權力”謀取更大的利益。他們賄賂官員獲得工程項目,“調度”所謂專家學者大發不義之財,賺“黑心錢”。

一名不法商人說,“我聽說要搞一個‘柔性圍隔’,好像是賀彬在聯係環保廳申請的資金。賀彬我認識很多年了,平時過年過節也會給他送點紅包,有時也請托過他。當時的想法就是,他在環保領域各方麵資源都挺好的,就是想跟他搞好關係,希望他在項目上對我有所關照。

專案組工作人員介紹,他把整個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搭建關係,和領導吃吃喝喝這些方麵,溜須拍馬、迎合領導的各種需求。

杞麓湖治理過程中有這麽一些人抵抗不住金錢的腐蝕性、滲透性、綁架性,在形形色色、長期耐心的“關懷”麵前,警惕漸漸放鬆了,思想明顯鬆懈了,最終被拋撒的“誘餌”“獵而食之”。

賀彬說,自己跟葉國兵認識比較早,在環科院的時候就認識他。葉國兵因為想在環保領域進一步拓展,就跟我接觸比較多。與葉國兵認識以後,從2012年開始逢年過節他都會來辦公室表達一下心意,也會送禮金,兩萬元、三萬元不等。2020年“柔性圍隔”上馬,他參與以後又專門表達了好處費。在環保廳期間,因為多年來一直收受他的禮金,成為他今後工作當中的獲取項目的幫凶。

能否成功騙過檢查組?雲南一副市長專門請來專家論證

專題片指出,此外還有個別專家學者披著神聖的專家外衣,打著科學研究的旗號,出賣知識和人品,在杞麓湖“問題項目”中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這其中包括雲南省環科院原高級工程師(已退休)田軍等人。

專案組辦案人員介紹,田軍放棄了自己作為一個專家應該有的公平公正原則,一味滿足了老板的利益和自己所獲得的一點蠅頭小利,但是對國家的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所謂的專家我覺得無非更多的是在利益麵前,誰給的利益多,他就幫誰說話。”上述不法商人說。

雲南生態環境廳生態文明建設處處長鄧加忠說,“潛規則就是我們係統偽專家、偽科學泛濫。”

專題片指出,所謂“好朋友”“鐵哥們”往往是同享富貴易、共擔困苦難,一旦有難必“各自飛”,甚至為了把自己撇得更幹淨些,恨不得早點把對方的那些醜陋事公之於眾。

賀彬說,“他作為商人,肯定是謀取商業利益最大化,更多地想承接環境方麵的工作,肯定是蓄謀已久。”

鄧加忠說,“人家花了那麽大的代價,最後你沒有給他帶來任何利益,他憑什麽會無緣無故地把這個錢送給你。所以他的舉報是很正常的。”

“親”則兩利,“清”則相安,如何處理政商關係,這是每一名領導幹部必須回答的問題,而且是必須回答好的問題。既不能“勾肩搭背”親而不清,也不能搞“談商色變”清而不為,以“親”來密切政商關係,用“清”來規範政商關係,推動構建親而有度、清而有為的政商關係,是政府所倡導,也是人心所期待。

上述不法商人說,通過我奉勸千萬不要跟我有一樣的想法,為了迎合某些領導或者某些特定的利益,千萬不要去送紅包、迎合行業裏的潛規則、行賄等,還是要合法經商。買賣寧可做不成,也不要去幹違法的事情。

雲南省環境科學院原高級工程師田軍的老父老母都已90歲。他哭著懺悔,“以後我也不會再去做專家,我願意告誡今後的專家,見了這些企業老板盡量回避,這是我的深刻教訓。不應該盲目地聽私人老板叫你幹什麽,你就去幹什麽。跟著他結果就陷入了這種無形的泥潭。”

賀彬懺悔,必須按照“親”“清”政商關係來處理,按照規則辦事,不能跟商人之間有不正當的利益瓜葛,不能接受商人的請托、吃請。這是要遵守的基本準則。

專題片指出,黨要管黨,首先是管好幹部;從嚴治黨,關鍵是從嚴治吏。事實一再證明,生態文明建設能否落到實處,關鍵在領導幹部。對杞麓湖治理中的貪腐行為,雲南紀檢監察機關將毫不手軟、一查到底。

官方履曆顯示,賀彬長期在雲南省環保領域工作,曾任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省環境保護廳副廳長,2017年任玉溪副市長、省政府參事等。

雲南省紀委監委宣布賀彬被查時,同時還宣布:

雲南聚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雲南中皇環保產業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葉國兵,雲南晨怡弘宇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總經理林柏嚴,雲南福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詹武,銀發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市場部負責人魏東,雲南澄江雲工建築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趙浩明因在玉溪市通海縣杞麓湖汙染治理等問題中涉嫌向國家公職人員行賄,已被留置,配合調查;

雲南省生態環境廳科技與財務處處長侯鼎、一級主任科員王秋紅,雲南省環境科學院原高級工程師田軍(已退休)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在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雲南省生態環境廳生態文明建設處處長鄧加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已主動投案,目前正在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能否成功騙過檢查組?雲南一副市長專門請來專家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