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字節取消大小周,高投入換高回報的時代結束了

在內部公開討論 8 個月之後,字節跳動取消了執行超過 9 年的大小周製度。

今日下午,字節跳動發布內部郵件,宣布將從 8 月 1
日起取消大小周製度。取消大小周將直接影響員工的加班收入,但目前的郵件中並未提及是否會調整薪酬。

根據這封郵件,從 8
月開始,有需求的字節團隊和個人,可以通過係統提交加班申請。一位字節跳動人士告訴記者,在公司申請加班的流程並不複雜,隻需在飛書上提起申請,領導批準即可。所以各部門可以隨時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決定該周是否需要多加一天班。

一位字節員工在朋友圈中表示,“普天同慶”,並配了一張青山綠水的照片。“沒有大小周的字節,沒有靈魂。” 在字節的一個離職群中有人這樣說。
字節的大小周是指,公司一周周末雙休(大周),下一周隻休周六一天(小周),以此循環。這意味著員工每個月都需要多上兩天班,一年約在 24
天左右,加班時雙倍薪酬。

在過去 9 年,大小周製度一定程度支撐了字節跳動的快速成長。對於一家處於快速增長、充分競爭環境下的公司而言,哪怕每一周隻比別人快
0.1%,也可以滾雪球般地在互聯網激烈競爭中帶來巨大勢能。

“當時在 2015 年,今日頭條應用一個月的產品迭代調整,可以抵得上其他公司一個季度的產出。”

一位早期加入字節跳動的員工說。
對於員工來說,雖然工作時長更長,但業務進展快,成就感大。同時,收入也更高。這些加班費計入到本就不低的工資中,使得字節跳動員工的薪水要遠超過其他同等體量科技公司。

但今天,十萬人難以計數的加班時長,並未接上今日頭條、抖音、TikTok
這幾款產品,為字節孵化出新的增長曲線。當高投入無法帶來高回報,大小周製度取消勢在必行。

快手借勢,搶先宣布取消大小周

最早考慮要取消大小周的是字節,但最先采取行動的,是快手。 6 月 17 日,字節跳動新任 CEO
梁汝波公布了關於是否取消大小周的調查結果,在抽樣中,三分之一員工不支持取消大小周,三分之一員工支持,三分之一沒表態。

這個新聞在當天很快上了微博熱搜。
當時看到熱搜結果,快手內部緊急開始討論,是否也應取消大小周。這個話題已經超出幾家互聯網公司員工們的關心範疇,變成了大眾討論的議題。取消大小周,不僅關係快手員工的工作與生活,也關乎著快手的對外形象。

“快手此舉是順應民心。” 快手人士說。 6 月 24 日下午 6 點,字節公布大小周的調研結果 8
天後,快手發郵件宣布取消大小周。

快手在對內郵件中表示,“我們支持按需加班,促進業務生長。期盼用全麵提效的方式,助力公司業務發展,組織成長。我們也真誠希望,每一個快手人都能真正做到快手工作,快樂生活。”

和字節不同,快手是在半年前才開始全員大小周。

2020 年 12 月 29
日,在快手全員會上,一位快手高管稱,西方的周日是一周的開始,很多團隊周一開例會,周日員工便開始自發準備周報和例會內容。他說快手已經有
70% 的員工在執行大小周,為了讓前中後台配合更加緊密,快手將開啟全員大小周。

“事實上,周日加班效率很低,”

一位快手員工告訴《晚點 LatePost》,“但是其他人不走,領導不走,我也不敢走 “。

“取消大小周的郵件來得突然,” 多位快手員工表示自己收到郵件的第一反應是錯愕,之前完全沒有聽到有計劃作此調整。

也有員工表示,第一反應是錢沒有了。“大小周製度每年會多 24 個工作日,取消大小周之後,也少了 48 天的工資。”

也有很多快手員工為取消大小周而興奮。“感覺身邊的歡呼聲持續了十幾分鍾”,一位快手員工說,“雖然錢少了,但心裏還是開心的。之前大小周讓我累到根本不想出門。加上我現在是單身,我想要正常的雙休製度讓我有時間去社交。”

剛開始沒有加班費每年送一部 iPhone

字節跳動成立於 2012 年 3 月,一開始就效仿華為的大小周工作製。初期,大小周沒有雙倍薪資。字節跳動實行的是積分獎勵。

每個員工周末來加班一天,就算作一個積分。員工積滿 22 個積分,就會有 HR 通知可以領一部手機,是最新款的 iPhone。按照當時
iPhone 的售價,最高配置 7000 多元。加班 22 天,相當於平均每天 300 多元,低於當時字節一般開發人員的日薪。
“很少有人是為了想要一部手機才來加班的”,一位字節早期員工告訴《晚點 LatePost》,他認為這是業務驅動的結果。
“一天工作下來,可以明顯感受到自己所負責業務的正向反饋。自己在工作中是飛速奔跑的。” 上述員工說。

哪怕每一周隻比別人快 0.1%,就可以滾雪球般地在互聯網快速競爭中帶來巨大勢能。

字節跳動營業收入 2015 年隻有 16 億元,到 2018 年已超過 500 億元,實現了年均三倍增長。

2019 年是字節跳動成立第 7 年,最初給該年度設定的營收目標為超過 1000 億元,之後調整至 1200 億,最終超過了 1300
億元。此時已經成立 18 年的百度,營業收入為 1074 億元。

取消大小周這個決定做得並不容易

在進行抽樣調查之前,字節跳動已經在考慮取消大小周製度。
在整個互聯網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此前大小周製度帶來的領跑紅利逐漸消失。同時,員工的抱怨聲越來越大。

大小周也正在影響字節的招聘。一名接近字節的人士表示,很多高級候選人都有穩定的家庭生活,無法接受這樣的工作製度。尤其當招募外企候選人的時候。

大小周還影響了字節國內員工和海外員工的配合。

每逢小周,字節員工周日也要上班。“因為存在時差,意味著有些海外員工需要在周六晚上就開始加班。”
一位接近字節海外的人士告訴記者。

字節的風格是,以數據驅動決策。A/B
測試、BI(商業分析)的工具和方法論,是字節跳動領先行業的原因之一。這些方法也被用於字節內部管理。

為了了解員工的真實想法,字節發起了一場關於大小周的抽樣調研。員工被抽到填寫問卷之前,需要簽署一份保密協議。 6 月 17
日,在字節例行的 CEO 見麵會(Bytedance All Hands)上,有員工問起公司是否會取消大小周。字節跳動新任 CEO
梁汝波公布了調查結果,即三分之一的人不支持取消大小周,三分之一的人支持,剩下三分之一沒有填。

“字節管理層看到調研數據之後反而更加糾結。” 一位字節人士告訴《晚點 LatePost》。
此後,字節管理層開始不斷討論各種關於大小周的方案:

1、取消大小周,員工按需加班;2、取消大小周,薪水普漲
5%;3、不取消大小周,情況如常;4、各業務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不統一規定是否取消大小周。 字節投票的消息傳出 8
天後,快手宣布取消大小周。這像在字節內網裏投了一顆炸彈,支持和反對取消大小周的員工爭吵升級。甚至還有員工在其內測的社交軟件 “飛聊”
是上開了房間,將鏈接發送到字節飛書上的一些公開的大群裏,邀請大家一起進去討論 “大小周”。
支持取消大小周的一方認為,每個人要有自己的生活節奏,需要有更多的休息時間;雙休是每個人的應有權益。
反對方認為,取消大小周之後,每個人的工作量並不會減少,OKR
目標也不會因為取消大小周就能調低標準。原來的周末雙薪加班很有可能變成了義務加班。 大小周加班雙薪,字節員工每月會有相當於 4
天薪水的加班費。按此計算,一個原本月薪 4 萬元的字節跳動員工,每年會少拿 7.5 萬元左右。

快手宣布取消大小周之後,多位反對取消大小周的員工表示出擔心,認為公司可能因為快手而跟進取消大小周。一位字節人士稱,字節並不會因為快手取消就跟進,沒有立刻宣布取消,是在考慮結合各個業務具體需求來看,是否有更合理的辦法。

據了解,字節管理層也想不明白,為什麽員工會為這樣的事情爭吵。 張一鳴曾說,讓員工強製加班是中策。上策是讓員工主動、高效和投入地加班。
這家成立 9 年的公司,競爭對手不斷在變,內部的業務階段也在改變。之前總結的方法和經驗論,並不一定適應新的競爭環境。 在今日頭條
DAU 增長緩慢的時候,字節及時找到了公司的第二增長曲線——抖音。今日頭條、抖音貢獻了絕大比例的字節營收。
今日頭條和抖音之後,字節一直在尋找第三條增長曲線,自 2018
年開始進入遊戲、教育、社交等新市場,孵化了數十個新產品。雖然其中也有番茄小說這樣的產品脫穎而出,用免費模式衝擊閱文的生意。但大多數新產品進展緩慢。

十萬人難以計數的加班時長,並未接上今日頭條和抖音、TikTok,為字節孵化出新的增長曲線。

“現在的業務節奏雖然快,但是新業務產出並不高。我們私下都很羨慕為抖音工作的人。抖音是個成熟的產品,年底績效一般會更高。”
一位字節員工告訴記者。
“取消大小周是一個很小的縮影,反映的是一家公司整體的企業文化、對待員工的方式和態度,無論是對員工招聘、激勵和穩定,甚至對外輿論,都有潛在的影響。”
一位字節跳動人士說,“如果是字節跳動先取消,快手也一定會跟進。”

環境發生了變化

2020 年 12 月 29
日淩晨,一位拚多多員工結束加班後在寒冷的烏魯木齊猝死。人們對於互聯網公司加班文化、硬核奮鬥文化的抵觸情緒一下子撕開一個大裂口,並不斷發酵。

近兩年,互聯網公司的員工們開始越來越多地反思自己為這份工作究竟付出了什麽。

每隔幾個月,就會有一次偶然事件發酵。這讓更多人提出疑問,推動技術進步的大公司正在將我們帶入一個怎樣的未來。

企業把各種協作溝通工具做得更加順暢,讓人與公司 24
小時相連。釘釘、飛書的“已讀”、“未讀”時刻反饋著你的工作狀態;當同事發來加急消息,你幾分鍾內不回,飛書會自發觸動撥打你的手機……

企業對效率的追求越來越極致,員工的生活與工作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對於超長工時的合法性,北京西城法院民七庭李晗法官曾在 2019 年明確表示 “996”
不符合中國現行法律、法規中關於工時製度的規定,企業也不可以隨意要求職工加班,必須要保障勞動者的身體健康。並且需要征得勞動者的同意。

企業解決的方式是通過 “漲薪福利” ,周末加班支付雙倍薪資,在滿足員工的同時篩選合格勞動力。

通過高強度工作取到超額回報,在之前是正麵案例,是榜樣。但今天,公眾的情緒轉變了。

美國南加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博士,現美國新罕布什爾大學助理教授張琳在今年接受《晚點
LatePost》采訪時表示,年輕人將一代比一代更有批判思維,更具有自我意識,更需要自我實現,在工作中對金錢之外的考慮會越多。

多數行業增長紅利消失,高強度工作和回報不再成正比,對於企業來說如此,對於個人來說,也是如此。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字節取消大小周,高投入換高回報的時代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