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留學申請背景提升亂象:付費公益成為名校入場券

旺盛的需求催生了留學背景提升產業,而“公益”也成為了其中一個產品。

“用對女工的凝視來豐富自己的簡曆,這是不是一種privilege(特權)?”20歲的陳曼在個人微博敲下這句話。

今年6月,深圳一家留學機構發布廣告,宣稱學員繳納15800元學費,即可參與該機構組織的一項“深圳女工賦權”暑期調研。在廣告中,該機構宣稱學員們將以3-4人為小組前往深圳零工市場、電子廠或紡織廠進行調研,在導師的引導下完成以深圳女工賦權為主題的1500字-3000字的中文/英文調研文章作為學術成果。項目過程中,導師還將指導學員為女工服務機構發起公益籌款,作為項目的公益籌款。

廣告所宣傳的“為深圳女工帶去看得見的幫助和社會影響力”與“15800元學費”“公益成果”“學術成果”等字眼產生了強烈的對比,迅速引發爭議。

實際上,這一事件僅僅揭開了留學產業中背景提升的冰山一角。經《中國慈善家》記者調查,付費公益、科研、實習等已經成為機構招攬客戶的賣點之一,甚至出現了專營背景提升業務的機構。

披著“公益”皮的“精英遊戲”

陳曼是江蘇一所211高校中文係的大三學生,希望能在大四畢業後出國攻讀社會學專業的研究生。陳曼大二時就和一家留學中介簽署了協議,確定了申請學校的名單,其中不乏世界頂尖的社會學強校。考慮到自己的學校不及其他雙一流高校知名,自己又屬於跨專業申請,為了提高錄取概率,陳曼需要在社會實踐,科研,托福、GRE(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標準化考試成績等多個維度包裝自己。

留學顧問為陳曼推薦了一些公益機構的實習、誌願服務活動以及田野營調研。其中田野營實習最吸引陳曼的目光,在宣傳中,這個前往西南地區調研少數民族社區現狀的項目承諾,將有專業的人類學導師全程指導,學生們在田野營接受相應的培訓,學習田野調查的基本方法,並在導師的指導下確定研究選題,撰寫調研報告或者論文。

陳曼認為,田野營的內容恰好是人類學的田野調查,這樣的經曆恰好填補了她本科並未受過社會學或人類學訓練的劣勢。此外,她覺得少數民族群體是社會的少數族群,這樣的調研更加能夠體現她對社會的關切,迎合國外高校對學生參與公益實踐的期待。

陳曼覺得,通過精心包裝後,這段田野調查能在申請文書中為她增色不少。這樣的經曆是學校難以提供的,但在留學中介通過付費就能達成。

另一位申請者羅亮曾經在申請美國本科時有同樣的困擾——由於平時很難接觸到參與公益實踐的機會,他將目光投向一些背景提升機構提供的短期支教項目。相對於研究生申請,在本科申請中,美國高校更加注重申請人課外活動展示出對社會和公益的關切。

在參與了一次中介組織的短期支教後,羅亮意識到,一次淺嚐輒止的公益實踐並不會給招生官留下深刻的印象。於是他與同學成立了一個助學社團,定期向甘肅山區的一所學校捐贈書籍,並通過網絡遠程輔導當地學生功課。在全部成員去美國上學後,這個項目也終止了。羅亮坦言:“這個項目是有公益的性質,但是很慚愧地說,更大的目的還是要幫助我們申請學校。”

陳澈是中學生社團philosophia哲學社的創始成員之一,高中在國際學校讀書。他告訴《中國慈善家》,在申請美國本科的過程中,身邊有不少同學會選擇中介或者學校本身提供的支教、科研項目,以豐富自己的課外活動。“本質上,大家要靠課外活動營造一種精英感。”

“空手套白狼”

為了參與田野營,陳曼支付了2650元的項目費用,前往項目地的交通費用也需要自己負擔。但是令她失望的是,她在項目中並沒有收獲到深度的學術培訓,導師僅僅是目前社會學、人類學專業在讀的研究生,學術水平參差不齊,有些導師的培訓並不認真。此外,田野營隻有一周的時間,參與項目的同學們往往上午在酒店接受培訓,隻有下午的時間可以深入社區調研,項目時間不足以發現有價值的選題並進行充足的田野調查。

“就像是一個深度遊,我們確實對這個社區的了解更深入了,也許會為以後的研究提供新視角。但是,就進行田野調查的目的而言,一次短短的田野營完全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陳曼說。

實際上,背景提升項目的導師資質問題一直被詬病。在前述引發爭議的“深圳女工賦權”項目中,項目聲稱其導師為擁有專業學術背景的Evania
Ji。但Evania
Ji隨後發布說明稱,對於此事並不知情。自己的簡曆被另一機構“破風創新”流出,被項目提供方“HEC哈斯教育”冒用。“破風創新”於6月9日發布的情況說明亦印證了這一說法。

王立是北京某高校的一名學生,他曾多次擔任過博雅教育夏令營的導師。博雅教育夏令營一般以大學課程為藍本,涵蓋哲學、經濟、曆史、生物、物理等多個學科,授課教師大多是大學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博雅教育夏令營的參與者一般是申請國外本科的高中生。

王立形容博雅教育營招募導師像是“空手套白狼”。他告訴《中國慈善家》,博雅教育營在舉辦前會通過各種渠道發布招募令招聘導師,門檻並不高,申請人通過10—40分鍾的試講後即可成為導師。“教學質量很大程度上要看導師的責任心,有的導師摸魚,學生可能根本學不到什麽。”

除“公益”項目以外,付費科研項目也是背景提升產業的重點。記者調查發現,不少背景提升機構提供多學科、多種類定製科研計劃,配備導師,從確定論文選題開始,提供一條龍服務,保證論文最終發表。

一家專注於科研背景提升機構提供給記者的資料顯示,該機構提供定製類科研指導項目,學生需要通過機構和導師麵試,配備的導師負責課題製定與教學,前期將為客戶提供8—20課時預備課程,導師直播課程20課時,論文寫作指導和修改輔導不限時。保證學生論文可以在國際會議發表(EI/CPCI檢索),學生可以獲得導師推薦信。一對一指導的項目費用高達7.5萬元。

該機構的一名課程顧問表示,導師均為國內外高校的博士和博士後,在各自領域擁有一定數量的論文產出。對於保證論文國際會議發表,該課程顧問聲稱機構僅僅在學術規範上給學生指導,“通過機構與期刊編輯的良好關係加速發表進度,不會涉及到學術造假以及其他非正常加速發表的方式。”

另一家主營付費科研項目的機構宣稱,其項目所有導師均為海外名校教授,其中不少導師擁有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等學校的終身教職。該機構顧問坦言,中國學生很少有機會參與世界頂尖學者的研究,他們隻是提供通道,付費邀請知名學者開設短期的科研項目。

陳澈告訴《中國慈善家》,在美國本科申請中,他身邊不少同學也會參加不同的科研項目。“實際上高中生在科研當中發揮的作用很有限,很多人其實在項目中沒有做什麽,隻是混了一個論文發表。”

李喆是南開大學計算機係的一名碩士三年級研究生,為了申請國外院校的博士項目,要提升自己科研成果競爭力。他在研一時曾花費八萬多元參加了一次線下付費科研項目,他跟隨的導師來自卡內基梅隆大學。“導師確實是業界大牛,但是同組的學生水平參差不齊,自己一個假期隻是水出了一篇質量不高的論文。由於是付費科研項目,導師對學生的印象模糊,推薦信可能也不會是強有力的推薦。”李喆說。

旺盛的需求

理論上大學生可以申請參與暑期科研,但由於暑期科研名額少,競爭極其激烈,因此付費科研成為大部分人的選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名博士生一凡告訴《中國慈善家》,本科生在尋找暑期科研需要不停地向實驗室和教授投簡曆、麵試,整個過程非常枯燥且壓力巨大,不少背景提升機構恰好看到了這一商機。一凡和其他博士生經常會收到郵件,一旦幫助背景提升機構成功尋找到科研項目的機會,他們就會獲得相應的酬勞。

王立告訴《中國慈善家》,付費科研、田野營、公益等背景提升活動已經有了一些年頭。而博雅教育營作為一種新的背景提升形式,發展極其迅速。一般而言,博雅教育營的組織者多為留學生或剛畢業的留學生,其宣傳的定位也不是留學背景提升,而是“博雅教育”。但這一類夏令營的參與者大多為國外本科的申請人,參與“博雅營”並不會在簡曆上直接提高申請人的競爭力,但這一經曆往往可以豐富申請人的個人陳述。一旦學生成為“博雅營”的協辦者,即參與“博雅營”管理工作的誌願者或雇員,這段經曆在大學申請上將非常有競爭力。

王立透露,在夏令營期間,一些留學中介會和博雅營的主辦方深度合作,吸引一批學生簽約。一位留學中介前雇員告訴《中國慈善家》,在背景提升產品中,傳統中介最常見的產品形態是義工旅行、支教。對於其它類型的背景提升活動,中介一般會選擇和背景提升機構合作,中介提供客戶,合作機構按需開發形態各異的背景提升服務。“以一些付費科研為例子,除去教授的勞務費和線下運營費用,背景提升機構的利潤大概能達到50%以上。”

齊雯曾經是澳大利亞北領地某高校的駐華招生代表,她表示,學校招生部門和幾大主流的大型留學中介都有合作關係,招生官員對中介的背景提升產品心知肚明。在本科生錄取中,招生部門更看重申請人的學業成績和個人陳述的獨特性。在研究生錄取中,尤其是理工科,院係的招生老師最先考察的是研究成果、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等,其次才是實習、公益等軟性指標。“招生老師們其實很清楚哪些申請者的背景提升活動是付費的,但在另一方麵,參加付費項目的人確實去了當地社區,確實有了這段經曆,這樣他們在做相應的研究時會掌握更多信息和數據,這也是我們在招生時不得不考慮的事實。”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留學申請背景提升亂象:付費公益成為名校入場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