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在當代中文互聯網上,所謂的“我們”是誰?

大家好,這裏是好久不見的票圈君。

自從互聯網誕生以來,【開放】和【平等】這兩個關鍵詞一直是網絡生活帶給大家的印象。

但是在2021年的今天,本該有益於互聯網的發展,擁有更多生存空間和可見度的性少數群體,卻在各個社交平台上越發“查無此人”。

在一次次發聲的過程中,總有這樣的質疑出現——

“這個社會對你們已經夠寬容了,你還要怎樣?”

“又沒捂住你的嘴不讓你說話,你看你現在不還在正常上網嗎?”

“對LGBT我不支持也不反對,但是這麽頻繁的出來蹦躂就是你的不對了。”

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在當代互聯網上,性少數群體真的已經很“自由”、得到了很大的“包容”了嗎?

今天我想帶著【“我們”是誰?】這個問題,去當代互聯網的各個角落看看。

▼▼▼

在某購物APP的評論區裏,我們是***,無法被顯示的存在。

在當代中文互聯網上,所謂的“我們”是誰?

▼▼▼

在音樂APP裏,我們是根本搜索不到的內容。

在當代中文互聯網上,所謂的“我們”是誰?

▼▼▼

在短視頻app裏,我們變成了“室友”、“彩虹男孩”。

在當代中文互聯網上,所謂的“我們”是誰?

▼▼▼

在微信裏,我們是未命名公眾號。

在當代中文互聯網上,所謂的“我們”是誰?

▼▼▼

在飯圈和營銷號眼裏,我們是社會主義兄弟情。

在當代中文互聯網上,所謂的“我們”是誰?

▼▼▼

在有些“軍事博主”的眼裏,我們是“黑暗”。

在當代中文互聯網上,所謂的“我們”是誰?

▼▼▼

在有些“科普博主”的眼裏,我們是病,可以被矯正和治療。

在當代中文互聯網上,所謂的“我們”是誰?

▼▼▼

在《網絡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裏,我們是淫穢色情和庸俗低級趣味。

在當代中文互聯網上,所謂的“我們”是誰?

▼▼▼

在某些大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課本裏,我們是性心理障礙。

在當代中文互聯網上,所謂的“我們”是誰?

▼▼▼

在三年前的人民日報微博裏,我們是“不一樣的煙火”

在當代中文互聯網上,所謂的“我們”是誰?

▼▼▼

……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

比明麵上的偏見更可怕的,是無處不在的歧視。

這些APP和社交平台甚至都不會有一個明確的規定、聲明來告訴你,我們這裏不歡迎性少數,而是暗戳戳的屏蔽、限流,讓這個本該五彩斑斕的群體,就這麽悄無聲息地“消失”掉。

即便如此,還是有人認為我們出現得太多,太頻繁,太顯眼、太招搖,站在我們被404的地方上哈哈大笑。

我們還要多小心翼翼,多謹慎,偽裝得多成功,才能讓“別人”滿意?

在屢次被404以及各種偏見和汙蔑定義後,“我們”到底是誰?

問題有了,但是可能在當代互聯網上,根本沒有答案。

-END-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在當代中文互聯網上,所謂的“我們”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