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日本國防白皮書首提“台海穩定” 對華政策走向引關注

日本在本周公開本年度國防白皮書內容,其中首度列明台灣對於日本的重要性,引發外界對日本對華政策動向的關注。

7月13日,日本防衛相岸信夫在內閣會議上匯報2021年度《防衛白皮書》。其中首次寫出,台灣局勢的穩定對於日本的“安全保障和國際社會的穩定相當重要”。同時警告稱,台海兩岸的軍事力量對比正朝對中國有利的方向變化並不斷擴大,未來美中兩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對立可能進一步加深。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對此回應稱,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中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

分析人士對BBC中文表示,日本此番透露的信號顯示,日本政府在台海安全局勢上愈發傾向同美國合作,但其實在日中關係上,無論日本還是中國都還在為彼此關係改善留有餘地。

台灣問題上的高調轉變

今年日本防衛白皮書不僅首度提及台灣問題對日本的重要,與往年不同的是,台灣問題沒有作為中國章節的一部分出現,而是成為了新增的“美中關係”一章內的內容。而在日文版的地圖上,白皮書也在顏色上將台灣與中國分開標示。

與以往在台灣問題上保持低調的做法不同,今年以來,日本政府已經多次公開提及台海問題的重要性。

3月16日,日美外交及國防部長“2+2會談”在東京舉行。在會後發表的共同聲明中,雙方對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作出了強調。

4月17日,日本首相菅義偉訪美期間,兩國領導人在聯合聲明中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敦促和平解決兩岸問題”。這是兩國領袖自1969年美日聯合聲明之後首度在聯合聲明中提及台灣。

6月24日,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接受媒體訪問時稱,台灣的和平與穩定“與日本直接相關”。7月5日,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則在公開演講中表示,如果中國入侵台灣,日本將認定為“存亡危機事態”,屆時美日兩國要一同防衛台灣。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認為,與今年日本官員的公開表態相比,此次白皮書對台灣問題的表述在字眼上並沒有更多突破,但從日本的政策製定過程上來看,通過白紙黑字的形式將此前領導人的聲明進行確認有其獨特作用。

“對於日本整個官僚和防務體係上同美軍更有效地配合、在台灣問題上協作來說,這是有意義的,”他表示。

“雖然這個效果我們可能不會在幾年內馬上看到。從領導人的聲明到政策具體出台執行有一個過程,這次白皮書就為將聲明中的立場和態度轉換為政策走出了關鍵一步,對政策的長期穩定性有一個定錨效果。”

轉變背後的考量

在白皮書中,日本稱中國在過去一年間通過以軍機進入台灣西南空域等方式,進一步鞏固自己在台灣周邊的軍事活動,而中台軍事平衡整體上正朝著有利於中國的方向轉變,差距有年年擴大趨勢。

根據台灣國防部統計,截至7月14日,中國軍機共361架次在2021年累計進入台灣空域已達119天。其中數量最多的一天為6月15日,中國方麵當天派出包括可攜彈核彈頭的轟炸機在內的28架軍機進入台灣西南空域。

白皮書中稱,對於日本的“安全保障及國際社會的穩定而言,台灣局勢的穩定相當重要”。

台灣位於日本的海洋防衛線“第一島鏈”之上,距離日本衝繩僅數百公裏之遙。日本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曾在6月接受訪問時指出,假如台灣遭到攻擊,衝繩一定會被卷入其中。

分析人士認為,近來台海局勢的確可能導致日本的不安全感在上升,但日本對台灣問題的關注增多可能更多來自於其外交與內政考量。

白皮書中指出,作為對中國動作的回應,美國近來也通過派軍艦穿越台灣海峽以及對台軍售等方式,從軍事上表明了支持台灣的立場。

此外,6月6日,三名美國參議員周日乘坐美國空軍一架運輸機抵達台灣作短暫訪問,被形容是台美斷交以來,美國軍機最高姿態進出台灣。根據台灣多家媒體報道,7月15日早上,美國空軍一輛行政專機還短暫停留台北鬆山機場。

香港嶺南大學亞太研究中心主任張泊匯表示,台灣問題一直是日本政府的關切所在,但此前擔心中方反應因此比較低調。而在看到拜登政府重視盟友、堅定同中國進行戰略競爭的態勢後,日本政府對美國的信心上升,對中國的擔心變小,“看到了表達自身對台海問題關注的機會在到來”。

宋文笛,台灣問題是拜登政府推行價值觀外交的“試金石”,作為美國體量最大的盟友,日本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跟進美國的表態,支持美國的多邊主義外交。

他還特別指出,日本預計在9月前後舉行大選,新冠疫情帶來的多次國內緊急狀態及沒有觀眾的奧運會對日本國內經濟沒有利好影響,此時“執政者在對外價值議題上會向前走一點以爭取加分”,而日本社會普遍對台灣抱有好感,因此此時關注這個話題“非常符合日本國內政治的需要和社會氛圍”。

日本共同社解讀稱,新的白皮書反映出日本政府將在台灣問題上同美國“統一步調”的姿態。但報道同時指出,日本目前正處於對華強硬論與融和論的交錯之中,菅義偉政府應對中國問題的難度正在變大。

中日仍留餘地

在一眾對華強硬派聲音之下,日本首相菅義偉在6月17日曾表示,不會組建“對華包圍網”,共同社認為這是“對華融和論”的一種體現。

張泊匯認為,日本自民黨內部派係林立,政府組閣通常需要依靠吸收不同派係才能完成,而現任首相菅義偉並不屬於任何派係,對內閣的控製遠低於前任安倍,這可能是其內閣如今同時出現不同聲音的原因。

中國國台辦稱,日本最近在涉台問題上“接連采取錯誤言論”,“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剛剛發布的《防衛白皮書》則是“不負責任的又一錯誤表現”。

宋文笛認為,中國政府了解台灣問題在中美關係中的棘手程度,一旦擦槍走火後果可能非常難以管控,因此,中國當局目前在台灣問題上的“冒進傾向不會太高”。

“中共在對台灣議題上肯定不會以兩岸軍事對比為考量,而是以中美之間的軍事實力、有無動武意願對比為考量,”他說。“當中共考慮用武力尋求統一台灣的時候,必然是在他們覺得中共在東亞區域的軍事平衡已經明顯優於美國時才會考慮這種可能性,現階段中共軍力離那個目標還頗遠,急迫性目前不強。”

他還指出,在中美競爭的格局下,不止美國希望拉攏日本,中國也希望拉近與日本的關係,在中美日關係中“拉多一個占多數”,因此在價值議題上中國會避免同日本“撕破臉”。

“既然美國沒有要對中國軟化,可以期待中日關係未來也不會變太糟。”而在他看來,日方對疫情前提出的習近平訪日議題一直做延期處理,便是為這個象征中日關係好轉的窗口維持彈性操作空間。

“中日關係一直都是這樣上下波動,時好時壞的,這種情況一點都不奇怪,”張泊匯表示。

他指出,目前發聲的閣員是日本傳統的對華強硬派,而首相和外務省沒有發表同樣言論,日本在中美之間“對衝”的傳統戰略沒有結構性變化跡象。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日本國防白皮書首提“台海穩定” 對華政策走向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