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全球限制最多! 科技智庫:中國打著國家安全的幌子限制數據跨境流動

  • 新聞
60f7d0ece703f

ITIF報告指出,中國有29項數據本地化政策,是對跨境數據流動限制最多的國家,   圖:翻攝 ITIF官網

美國非營利性公共政策智囊團,智庫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週一(7月19日)公布發出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是全球對數據跨境流動限制最多的國家,其次是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和南非。而中國政府正在利用這類限制進行信息控制和政治壓迫。

根據報告指出,全球越來越多的國家有意將數據限制在境內。目前有62個國家實施了144項數據本地化措施,幾乎是2017年的兩倍。2017年,只有35個國家實施67項數據本地化措施。ITIF發現報告說,各國政府常以保護本國公民隱私安全為由實施這些措施,但限制數據往往伴隨著顯著的負面經濟影響,包含急劇減少其貿易總量,降低其生產力,並提高越來越依賴數據的下游行業的價格。

ITIF認為,數據本地化越來越趨向保護主義,而這些政策制定者通常將網絡主權描述為一個強大而模糊的概念,通常指的是國家對數據、數據流和數字技術的控制權。數據本地化幫助各國從外國技術公司和貿易中「收回控制權」和「主權」,最大使用者是美國,但中國近年急起直追。

報告說,像中國和俄羅斯等一些國家出於民族主義或專制主義實施數據限制。「以中國和俄羅斯為首的數字專制政府認為,對數據中心的實際訪問是監視和政治控制的一個重要手段。」報告中寫道。「數據本地化通過將信息置於政府控制之下,使政府能夠識別和威脅個人,從而影響隱私、數據保護和言論自由,從而實現政治壓迫。」

事實上中國當局也一直打著國家安全的幌子加強數據控制。將於今年9月1日生效的中國《數據安全法》,就要求政府權力、要求公司與政府分享風險數據。重要領域的國內外企業都受影響,違者最重將被吊銷執照。外媒更指習近平日漸支持嚴控數據,更在內部會議直指「誰掌握數據,就有主動權」。

科技智庫報告:中國打著國家安全的幌子限制數據流動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全球限制最多! 科技智庫:中國打著國家安全的幌子限制數據跨境流動

相关推荐: 「唯一青少年可打新冠疫苗」疾管署:12到18歲民眾將列BNT接種對象

周志浩表示,未來疾管署將申請擴增適應症,將12到18歲青少年列為BNT疫苗使用對象。(示意圖)   圖:彰化縣政府提供 台積電、鴻海與永齡基金會日前成功合購1000萬劑輝瑞BNT疫苗,最快9月底後可依序送抵台灣捐贈國人使用。而BNT疫苗是目前唯一青少年可打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