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美國資金被用來資助中國高風險病毒研究?是的

  • 新聞

faca746793c6eea9da9408a27feb0389

安東尼·福奇(Anthony
Fauci)是美國頂級的傳染病學家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在圍繞新冠病毒源頭的爭論再次升溫之際,美國資金是否被用於與中國機構合作開展病毒研究,引發了新的口角戰。

這與所謂的“實驗室泄露論”有關,這個未經證實的假說認為,新冠病毒可能是從武漢病毒研究所泄露的。武漢是最早報告新冠疫情的城市。

但堅持該指控的人認為,武漢病毒研究所的“嫌疑”來自於其長期對蝙蝠冠狀病毒的研究。

共和黨參議員蘭德·保羅(Rand
Paul)聲稱,美國的資金被用於資助那些使一些病毒(非冠狀病毒)更具傳染性和致命性的研究,即所謂的“功能獲得”。但他的說法被美國頂級的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Anthony
Fauci)博士駁斥。

什麽是“功能獲得”研究?

“功能獲得”是指通過改造生物體的致病性、傳染性或宿主範圍,幫它發展出新的“能力”或“功能”。

這可以發生在自然中,也可以在實驗室中實現——當科學家修改基因序列,或將生物體放在不同的環境中,以某種方式改變它們。

例如,科學家們可能利用此去嚐試培育抗旱植物,或改造蚊子的疾病載體,以降低它們傳播感染疾病的可能性。

d3af30d8fa4a5d1ced77ef648bc1d3ab

改造生物體可以成為對抗瘧疾等疾病的一種方法。

一些病毒可能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而進行了“功能獲得”後的病毒可能更具傳染性和危險性。

科學家們為潛在的風險辯護說,通過了解病毒如何進化,這項研究有助於為未來的疫情和大流行做好準備,從而開發出更好的治療方法和疫苗。

美國資助中國的病毒研究了嗎?

是的,它確實提供了一些資金。

福奇博士既是總統拜登(Joe
Biden)的顧問,也是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的所長,該研究所隸屬於美國政府的國家衛生研究院(NIH)。

該機構確實向一個與武漢病毒研究所合作的組織提供了資金。

這家名為“生態健康聯盟”(EcoHealth
Alliance)的組織在2014年獲得了一筆撥款,用於研究蝙蝠可能攜帶的冠狀病毒。

“生態健康聯盟”從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獲得了370萬美元,其中60萬美元提供給了武漢病毒研究所。

1143bcd0ae2544a47be8a092be3ceac1

武漢病毒研究擁有中國大陸第一個P4級生物實驗室。

該項目在2019年又被續期了五年,但隨後因新冠疫情於2020年4月取消。

美國資金被用於“功能獲得”研究了嗎?

今年5月,福奇博士表示,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以前沒有,現在也沒有資助武漢病毒研究所的功能獲得研究”。

蘭德·保羅參議員本周問福奇是否想收回這一聲明,他說:“正如你所知,向國會撒謊是一種犯罪”。

保羅認為,這些研究確實符合“功能獲得”研究的標準,並提到了中國研究機構的兩篇學術論文,一篇與北卡羅來納大學共同撰寫的論文於2015年發表,另一篇在2017年發表。

支持這一觀點的著名科學家是羅格斯大學的理查德·埃布賴特(Richard Ebright)教授,保羅參議員引用了他的話。

他告訴BBC,這兩篇論文的研究表明,有並非天然存在的新病毒被創造出來了,而這些病毒“有可能產生新的潛在病原體”,更具傳染性。

“這兩篇論文的研究都是‘功能獲得’研究,”他說。

他補充說,這符合2014年對此類研究的官方定義,當時美國政府出於生物安全考慮暫停了對此類活動的資助。

為什麽福奇博士拒絕該指控?

福奇博士在參議院聽證會上表示,該研究“已被專業人士多次評估,不屬於‘功能獲得’定義的範疇”。

他還表示,這些病毒“在分子上不可能”導致冠狀病毒,但他沒有詳細說明。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和“生態健康聯盟”也否認了它們支持或資助中國“功能獲得”研究的說法。

他們表示,他們資助了一個項目來“在分子水平上”檢查新發現的蝙蝠病毒,以及幫助病毒與活細胞結合的刺突蛋白“不會影響生物體的環境、發育或生理狀態”。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拉爾夫·巴裏克(Ralph
Baric)博士是2015年與武漢病毒研究所合作進行蝙蝠病毒研究的美國科學家之一,他向《華盛頓郵報》提供了一份詳細聲明。

他說,他們所做的工作經過了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和該大學自己的生物安全委員會的審查,以檢查是否是潛在的“功能獲得”研究,但最終“被認為並非是‘功能獲得’”。

2bd6d22b566f6ee808e39399c22b9010

感染新冠病毒的人類細胞

他還說,2015年研究的對象中沒有一種病毒與導致2020年大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有關。

他承認,他們所做的工作表明這些病毒具有“內在特性”,使它們能夠感染人類。

但他補充道:“我們從未在(病毒)刺突中引入突變,來加強對人類細胞的作用。”

麻省理工-哈佛博德研究所的美國研究員和生物學家艾琳娜·陳(Alina
Chan)強調了政府在2014年暫停資助的措辭問題。

當局當時表示,它將停止資助“可能被合理預期為賦予流感、MERS或SARS病毒的屬性,從而使病毒在哺乳動物體內通過呼吸途徑的致病性和/或傳播性增強”的研究。

這可能意味著對病毒的研究可能當時不打算產生“功能獲得”,但這可能是最終的結果。

一個更普遍的觀點是,對此類研究及其風險的任何評估都可能是主觀的。

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麗貝卡·莫裏茨(Rebecca
Moritz)對BBC說,“即使在專家之間也不一定有(關於‘功能獲得’研究)的共識,而且各機構對政策的解釋和應用也不盡相同。”

還波及到誰?

在此次合作研究爭議中,除了福奇外,另一個遭到質疑的是動物學家彼得·達紮克(Peter Daszak)。

他曾作為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組成員,在今年年初前往武漢進行新冠病毒溯源調查。但他也正是上文提及的“生態健康聯盟”的主席。

去年2月,盡管當時對新冠病毒的了解知之甚少,但達紮克博士在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發起了一份由27名科學家聯署的聲明,譴責“認為新冠病毒並非天然起源的陰謀論”。

達紮克拒絕對此發表評論,但他的一位發言人對《華爾街日報》稱:“柳葉刀刊登的信是在中國科學家受到死亡威脅時寫的,這封信是為了表示對他們的支持,因為他們正處於試圖阻止疾病爆發的重要工作和網絡騷擾的擠壓之中。”

當年6月,他還為《衛報》寫了一篇觀點文章,標題是《忽略陰謀論:科學家知道新冠病毒不是在實驗室裏產生的》。

然而,達紮克曾與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研究員石正麗合作過,並一直支持“功能獲得”研究。“生態健康聯盟”也是美國唯一一家在中國研究冠狀病毒進化和傳播的組織。

他及“生態健康聯盟”因此不斷受到質疑。世衛組織溯源專家組組長本·安巴雷克(Ben
Embarek)博士為其依然加入世衛專家組辯護:“世衛團隊將與武漢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進行討論。因此,隊裏有一個熟悉這個地區的人是很好的。”

2021年6月,在一則聲明中,《柳葉刀》雜誌宣布他“回避”了該雜誌有關新冠病毒起源調查委員會的工作。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美國資金被用來資助中國高風險病毒研究?是的

相关推荐: 為何台股大漲 新台幣卻貶破28元大關?匯銀主管解析

台股指數激漲,新台幣匯率卻逆勢走貶、闖破28元整數大關,引起市場高度關注。資深匯銀主管指出,聯準會提前升息效應餘波盪漾,拖累新台幣等主要亞幣走勢疲弱,外資今(23)日大舉匯出6億美元,使新台幣貶值4.4分,收28.006元,連七貶並跌至逾一個月新低,總成交量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