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一跳成名!她是十四歲的奧運冠軍 探訪她農村的老家…

  • 新聞

fdf1ea8ea9696dd36069833f9df828d1

作為本次東京奧運會中國代表團最小的奧運冠軍,若不是奧運延期一年舉辦,2007年3月出生的全紅嬋還達不到奧運跳水的最低年齡要求——14周歲。

從7月25日到8月5日,全紅嬋的微博粉絲數漲了十多萬。在與好友的視頻聊天時,她提到:“參加這麽重要的比賽,肯定會緊張。”

30e2c5cced0fdcbd8d96bc2bdbfa683e

全紅嬋登上東京水上運動中心十米跳台時,爺爺因喉嚨不舒服還在住院。父母輪流照顧老人,但沒將他生病的事透露給女兒。

去年全紅嬋參加全國跳水奧運選拔賽獲得冠軍後,廣東湛江市麻章區邁合村全支書對她又多了一分了解。之前,他很少接觸這位頭發偶爾炸毛的女孩。在全書記等不熟的人麵前,紅嬋不大講話。“證明她的壓力不小。”全書記猜想,“當時沒確定能不能參加奧運會。”

邁合村約有400戶人家,398戶姓“全”,人均收入一年1.1萬元。38個低保戶,紅嬋家是其中之一。全書記說:“他們家的收入算中下。”

在四兄弟裏排行老幺的全爸,至今仍和紅嬋的爺爺奶奶住在一起。前些年雖然分了家,按當地習俗房子隻能留給長子,但因為長兄早搬到了鎮上住,所以全爸還是住在這裏。

邁合村的兩大產業是水稻和甘蔗。靠天吃飯收入低,村民不願種地,地都荒了。以前農民生存靠生產,如今村子裏六成人口外出打工,當農民的隻剩不到兩成,其他都是小孩和老人。全爸有七八畝土地,種了三四畝水稻,留著自家吃。大兒子在外打工,他分的10畝地,全爸種上了甘蔗。

2017年末,替人做飯的全媽在去工廠的路上被車撞壞肋骨,落下頑疾。受傷後住了幾次院,“家被掏空了。”全爸不僅忙農活,還要照顧家裏小的,出不了遠門,重擔壓在了他一人肩上。全媽出院後,身子始終未恢複到車禍前的狀態,家裏擔心她,不讓她幹重活,這麽多孩子,讀書要夥食費,她便種些青菜,叫全爸運到市場上賣。

一次,全爸爸拉了一車300斤的菜心,結果遇上同類蔬菜大量上市,一車隻能賣幾十塊錢。他舍不得,便守著小攤等出高價的人,抽了不知多少根煙,新鮮的菜葉越來越耷拉,到中午更沒人買。最後,他倒掉整車的菜回了家。“倒了還省點油”,他這麽想。

近些年,甘蔗形勢不好,賣不起價。大約三年前,全爸種起了紅橙,是廣東特有的品種。葉徒相似,但味道不同,種出來的橙子偏酸,銷路不好。全家主要的收入,除了每年近兩萬賣甘蔗的錢,便是全家每個月合計3000多塊的低保補助。

兩三年前,聽人說果園空氣更好,搬上去也方便打理,全爸就在那兒蓋了平房。孩子們不在家時,他常和全媽住在那邊。

村委會就在村口,挨著邁合村小學,斜對麵是小賣部。去年10月,紅嬋獲得全國冠軍後,放假回來了一趟。“我們村裏獎勵了十萬給她。”全書記說,“麻章區的書記、鎮長、副書記都來慰問過他們家。我還跟她照了相。”

272ed57bd1af0097975f87bedb40a13e

■ 湛江市麻章區邁合村全紅嬋老家。

62d97c72491027ba31afa4f1d480653c

2014年5月,湛江體育運動學校資深跳水教練陳華明如往年一般,下到湛江市五縣四區的小學尋找跳水人才,重點是農村基層小學。

湛江素有“中國跳水之鄉”的稱號,市裏有三所開設跳水訓練項目的體校。比較有名的是赤坎區的湛江市跳水運動學校(原“赤坎區業餘體校跳水隊”),那裏出了勞麗詩、何衝、何超等奧運冠軍和世界冠軍。湛江體育運動學校(以下簡稱“體校”)也是其中一個。

體校共有800多個學生,從小學到高中;不僅有跳水,還包括田徑、武術、拳擊等20個大項目。今年除了全紅嬋,另有3個參加奧運會的女子足球運動員。“環境不咋地,破破爛爛的,但每一分錢都用在了訓練上。”校長黃科強調說。

跳水隊人數保持在30個左右,最小的6歲,最大的15歲,但流動性比較大。這些孩子通常有數個兄弟姐妹,父母靠打工或種地維生。主管行政工作、在學校20多年的副書記韋帥感到無奈,學校也想在城市招生,“城裏的小孩有時思維能力快一點”,但城裏的家長不大願意把孩子送到體校吃苦。

“農村孩子能吃苦,城裏的孩子一看曬得那麽黑,家長直接領回去了。”黃校長說。

在體校練習了四年跳水的11歲女孩嘉嘉便來自農村。有陣子她情緒低落,嘉嘉媽媽被教練喊來學校。等她趕到宿舍,女兒已經睡著了。她在床邊看了看孩子,便匆匆離去,因為“地裏需要人。”她一共生了4個小孩,大兒子讀書不錯,兩姐妹在練跳水,她還想把小兒子送過來,“一個練不好,再送一個來。希望他們有朝一日能出人頭地。”

陳華明來到邁合小學時,正逢課間。他觀察到一群孩子在玩跳房子。“有個小孩跳得很輕盈,比別的孩子輕鬆。”全紅嬋就這樣躍入了陳華明的眼睛。等到全校一個班一個班挑苗子時,陳華明先去了全紅嬋所在的班級,目測了她的身材,“練跳水的講究線條美,腿型、手型,看她符不符合。”

接著,他找來一批孩子,現場測立定跳遠。全紅嬋身高1.2米,跳了1.76米,“相當厲害。”陳華明看中了這個爆發力極強的小學生。這一批小孩,他選了4
個,將名單交給體育局,“跟父母溝通的事,學校去搞了。”

關於為什麽同意女兒練習跳水,“選上就去咯,反正有書讀。” 全爸說。

“紅嬋當時才七八歲,怎麽來的,我怎麽選的她,應該都不知道。”陳華明說。

7477c88cb9523c2aa747396eee676d5b

■ 正在湛江體育運動學校練習跳水的孩子們。

e3d8446bd08d90ddb214947dd6089264

跳水的孩子六七歲開始訓練。體校招進一批新生參加寒暑假的集訓,訓練一個星期或十天,考察他們適不適合這項運動。

“她剛接觸跳水就喜歡。”紅嬋的哥哥全進華說,“我們去釣魚,她看見水就想玩兒,喜歡去海邊。”

有些孩子天生怕水,爬上跳台腿就抖,不管跳多少次,心裏始終恐懼。在集訓中,這類學生率先被淘汰。像全紅嬋這樣,“不怕水,是非常有天賦的。”韋副書記說。

全紅嬋不僅不怕水,也不怕蟲子,“嬌生慣養的小女孩不敢做的事,她都敢做。”哥哥說。

家裏沒人給紅嬋壓力,也不要求她一定出成績。“我們不像高端家庭,讀得到就讀,讀不到也沒事兒。”哥哥說。全紅嬋是家裏的老三,上有一哥一姐,下有一妹一弟。兄妹五人都是被爺爺奶奶帶大的。姐姐馬上升高中,是家裏唯一一個走讀書這條路的孩子。哥哥初二沒讀完就輟學,“讀下去也是浪費錢,還不如找份活幹。”他先在麻章區當學徒,學擺盤,空閑自學果醬畫,手指頭沉積著洗不掉的色素。哥哥跟妹妹聯係比較多,甚至超過了全紅嬋跟父母。

43歲的全爸話不多,平日裏撓心的事太多,加之不太會使用智能手機,女兒參加奧運會的消息,出了新聞他才知道。紅嬋此前的比賽,他也記不清楚具體的時間,通常是比完賽,教練打電話告訴他結果。

7a295b840f86a15aa76fc21715971ba9

■ 全爸手機內存有限,經常清理聊天記錄,裏麵隻有一段女兒的視頻,沒有照片。

體校的基礎設施建於2000年,隻有訓練室的房頂從鐵棚迭代為水泥,跳水台仍是露天的。陸上訓練的房間沒有空調,墊子泛舊。沿海的盛夏,每個孩子都曬得黑黝黝的,在綠色的池子裏起起落落。小女孩怕曬黑,教練哄她們:“長大就好了。”孩子們深信不疑。

初來乍到,全紅嬋不過才7歲。“她特別潑辣,訓練的時候很衝。”陳華明說。有些動作,她敢帶頭做。克服恐懼是漸進式的,“一開始肯定害怕,有一點基礎後,再加一點難度。”

選定了苗子,還要想辦法讓孩子安心留在體校。很多小孩離不開家。“苦一點、累一點,就退縮了、厭倦了,想回家。”陳華明說。訓練不能太多、太狠、太嚴,但又不能太鬆。“這個軟硬度要拿捏得恰到好處。”

全紅嬋過渡得比較平順。“情緒方麵她是非常好的。”孩子將體校當成自己的家,才能穩定下來。“我們培養運動員,不是教練要求怎麽做就怎麽做,而是發掘人的自覺行為,要他想幹這個事。”

陳教練帶了全紅嬋兩年,主要是培養孩子的興趣。四年前,陳教練將訓練交給了90後教練郭藝,“那才是規範化訓練,基礎慢慢打紮實。”2020年退休後,陳教練被返聘回來以老帶新,確保跳水項目的持續發展。

962bde35d0b9791285339e32f1f8ae98

全紅嬋10歲那年,媽媽帶小兩歲的妹妹全紅桃來體校接她。陳教練覺得“紅桃的體能和彈跳跟姐姐一樣有力氣”。他以免學雜費的方式勸說全爸全媽送妹妹也來練跳水。直到8月,全爸終於帶紅桃來體校報到。

學校安排紅桃跟姐姐一個宿舍。那時,全紅嬋因準備比賽,已有兩個月沒回家。全爸走後,她麵朝牆壁側躺在床上。紅桃以為姐姐睡著了。直到教練進來,紅嬋才轉身,“我想爸爸了。”她說。那是妹妹唯一一次看到姐姐因想家而流淚。

七個多月的時間,全紅桃跟姐姐一塊吃住、一塊訓練,“她教我怎麽跳動作,要夾緊哪個地方,入水怎樣才漂亮。”

有一次,紅桃發燒,還是姐姐去校醫院開的藥,喂她吃。“她說以後不要亂吃垃圾食品,不要穿短袖出去亂吹風。”

後來,弟弟進鵬也被送來體校。遇到困難時,他會想起姐姐的那句“放開跳就好了。”他還將姐姐比賽帶回的玩偶擺在宿舍自己的床上。

“紅嬋很像她爸,個子小小的。紅桃和進鵬身型像媽媽,個子大大的。”生活老師蘇玉華說。

體校的日常十分緊湊。6點半起床,7點半前吃完早餐,打掃完衛生,開始上文化課。11點40分放學,吃完午餐休息到兩點半,然後訓練。

訓練分為陸上訓練和跳水練習,先室內再室外。從最簡單的開始,比如101、201……練跳和跑墊子最累。練跳的話,選一個15米的場地,往返跳算一趟,一次要跳20趟。“累的時候,有一點點想家。”紅桃說。

通常下午三點練跳水,平均要跳50次。年齡太小不能跳10米,高度是循序漸進的,從1米、3米跳板,到5米、7米跳台,直到10米跳台。一個遮陽棚,幾把椅子,教練在水池邊,全程陪著孩子們練習。湛江的烈日下,男教練光著膀子,女教練包裹住全身,隻露出眼睛。教練會給每個孩子分配練習內容,並在一旁實時指導。孩子們練習跳水時,有自己的速幹毛巾,上跳水台先將毛巾扔下來,以便跳下來擦身上的水。提前完成目標的小男孩濕漉漉地跑來報告進度,說話時胸脯起起伏伏,露出肌肉的線條。長期的訓練在每個孩子的手心都留下了一層繭。

晚上還要自修,在宿舍空地練手臂、腰腹和腿部的力量。“孩子們沒多少時間休息。”蘇老師說。平時隻有周末休息一天。為了預防近視,手機也交給大孩子保管,隻有周末能玩。一個月放三天假,全爸會騎著電瓶車來接孩子。全紅嬋在的時候,作息也差不多。

6a31f2f32a32576314955463695f1203

學習歸班主任管,訓練歸教練管,生活歸蘇老師管。體校隻有低齡的武術隊和跳水隊各配備了一位生活老師。

每晚,蘇老師要查一次房。孩子在水裏泡久了,容易感染病毒發燒。10點半,孩子們關燈後,房間靜下來。蘇玉華洗完澡,差不多一兩點,還要去看一看小孩,摸摸額頭、蓋蓋被子。“他們發燒的時候,迷迷糊糊的隻想睡覺,嚴重的怕燒壞腦子。”

“小桃子是家裏最小的女兒,有時跟老師撒嬌,‘我不想讀了,我累死了,我想回家……’,但紅嬋不管多累,都笑嘻嘻的。她來的時候,說過‘不想當逃兵’。”

早晨,食堂過了七點半就沒飯了,睡過頭的小孩子跑到蘇老師宿舍,打開鍋蓋看看有沒有好吃的。但蘇老師不慣他們,“每次遷就他,他就不起床吃早餐;餓他一兩餐,他就懂得難受,不再懶睡了。”父母不在身邊,蘇老師既唱紅臉,也唱白臉。

晚上,蘇玉華還陪孩子打牌或猜謎語。牌是定製的拚字撲克,“因為他們認識的字比較少,為了學習就跟他們一起玩。”有時也用牌玩算術題。

58b4112dbc3ed9213941292087180395

■ 不同年齡的孩子們在宿舍裏玩拚字牌。

班主任劉沛華拿出了兩份三年級期末試卷,寫著全紅嬋與同班同學全錦梅的成績。全錦梅跳水不如紅嬋,但是個學霸,兩人分數差得有點多。跳水成績越好,參賽機會越多。拉去比賽,一走便是十天半月,回來之後,前麵的功課落下,也沒時間補,不補上課又聽不懂,“一聽不懂就容易產生抗拒”韋副書記說,“學習我們也抓,但成效不明顯。”

在課堂上,紅嬋不怎麽舉手。剛來的時候,四乘八等於多少她也不知道,全錦梅就在旁邊小聲地說“32”,全紅嬋的臉刷地紅了。劉老師讓兩人結對子,互幫互助。

“紅嬋很低調,對人真誠。”劉老師說。小學階段,孩子們做了什麽事,特別期待老師的表揚和肯定。“其他的孩子會主動告訴老師‘我幹了什麽’,但這孩子從來不把自己的功勞展示出來,不用嘴巴說,但看得到。她從來不偷懶。”

班級一周做一次大衛生。提水要去洗手間,比較遠。男生們拿著拖把推來推去,紅嬋悄悄拎著桶就去提水。“她是女生,力氣小,水濺出來把鞋打濕,但她就這樣子,不吭聲,盡心盡力把活幹了。”

有次學校舉辦元旦晚會。劉老師編排了一個節目叫“兒童瑜伽”。全紅嬋的柔韌性不如武術隊的孩子,她就跟一旁的孩子使勁學,爭取達到要求,比如劈叉,“她盡可能往下壓。”

524222b9e4b0d023f21c1e09f4f03238

■ 劉沛華用塑料膜保存的《湛江日報》,放在了圖書館門口的書桌上。

878b4a8a52bdfbd1b9da087363dbbd74

2018年3月,全紅嬋被輸送到省隊。那段時間,家裏比較困難,父母也不會使用手機轉賬,紅嬋的生活費常由郭教練墊付,再由父母送去體校。好在省隊會發“工資”,國家也發補貼。

加入省隊後,全紅嬋一年隻回家一兩次。有時全爸去廣州接她;有時農忙沒空,她便搭朋友家人的順風車回村。全紅嬋去廣州比賽,全爸會上去探望她;還有一個住在廣州的表姐,偶爾帶她出去逛一逛。

哪怕在家裏,早晨起來,全紅嬋也會先跑幾圈再吃早飯,中午的時候倒立幾分鍾,“像完成老師安排的作業似的。”哥哥說。

妹妹的每一場比賽,全進華都不會落下。去年在上海當廚師,第一場奧運選拔賽,他一邊用手機看直播,一邊炒菜。“不給我看,我就不炒了,幾千塊哪裏都有得掙。”那天妹妹奪冠,他一高興,請同事們喝了飲料。

小時候,全進華的廚藝很差,當了廚師後,手藝變好了,但妹妹還沒機會品嚐哥哥做的菜。每次比賽完,紅嬋就打電話告訴哥哥。“家裏有好多塊金牌、銀牌、銅牌,一個箱子都是,大大小小的,從市級到省級。”

妹妹來上海比賽,全進華去看過一次。兄弟開著電瓶車,從靜安區一路將他載到浦東新區,中間還搭了一程渡船。9點出發,差不多11點才到。酒店門口保安攔著、警察守著,即便是至親也進不去,除非有工作證。妹妹下了樓,但全進華沒看見:“我離她幾十米遠,怎麽看得到?”哥哥站在酒店玻璃幕門前,兩兄妹開著視頻,聊了不到10分鍾。“她還要休息。”回到家裏,已是淩晨1點。

去年三場奧運選拔賽,第一場拿下冠軍後,全紅嬋成為最大的黑馬。第二場比賽,全紅嬋隻獲得了第五名。哥哥問怎麽回事,妹妹說:賽前采訪得比較多,人有點懵。發揮失誤,按理說比較傷心,但賽後接受采訪,全紅嬋還是樂嗬嗬的,“不是輸了一場比賽就沒信心,比賽對她來說不是什麽大事情,她的目標是拿奧運冠軍。”取得奧運冠軍後,照片可以掛在國家隊和省隊的光榮牆上,“她也想貼上去。”全進華說。此刻,她做到了。

b8e347568c78fd90d22daf674b63d6c7

第三場比賽,全紅嬋重新站在了冠軍的領獎台上。奶奶不會用手機,第一站全紅嬋奪冠後,她找孫兒幫忙轉了200塊錢給孫女。第二站老人家沒給紅包。第三站奶奶發了1000塊大紅包。奶奶牽掛孫女,在床頭板正中間縫上了紅嬋參加比賽帶回的紀念玩偶。

7388060d662bfcf9d5826270883ed5ef

■ 全紅嬋參加比賽帶回來的紀念品,奶奶縫在了床頭板的正中間。

上海站比賽完後,全進華打電話問妹妹“要什麽禮物?”“她說‘一個小賣部’,我說‘哪裏給你開一個小賣部’啊。”全紅嬋不像其他女孩,不喜歡洋娃娃。“她喜歡吃辣條。”哥哥說完又立馬補充道,“但也不能吃太多。”

練跳水必須控製體重,水平越高越嚴格。有一次在東莞比賽,教練開會不在酒店,全紅嬋和全錦梅嘴饞了。她們一拍即合溜去電梯,3樓、2樓、1樓,順利抵達樓下的便利店。紅嬋在等,錦梅在挑,教練突然出現在後麵。紅嬋壓低聲音提醒了同伴兩次,但錦梅已迷失在不同口味的薯片裏,顧不上抬頭,直到挑完薯片站起來,才看到一臉嚴肅的教練。“隻能買一包,這些放回去。”教練說。付完款,兩人跑在教練前頭進了電梯。回到房間裏,她們迫不及待撕開了包裝。

體校的教練們心疼孩子,賽後會買零食給他們。2020年初,紅桃去參加比賽,紅嬋當時恰好回家,就讓妹妹給她留點。比賽歸來,紅桃帶了一盒餅幹、一盒麵包給姐姐。

平日裏,紅桃想吃零食也買一些,但她覺得“學校小賣部的東西太貴了,1塊5的東西賣3塊。”進國家隊後,紅嬋發了50塊紅包給朋友,讓她帶弟弟妹妹去體校的小賣部買零食。

獲得全國選拔賽冠軍後,國慶節全紅嬋回了趟老家。村民湧來看她,有人還發了抖音。與紅嬋拍過合影的小賣部老板說,教練看到視頻後,擔心她在家飲食和訓練不科學,十天的假期剛過三天,就把人接走了。

e526ea2bcad0ace034be4350ee4f1d69

在體校,孩子們讀到初三,就要麵臨選擇。

體校解決運動員的出路一般有兩種辦法:一是走學習的路,升上高中,“體育特長生的考試,體校生有優勢。”另一種是去讀中專,“體育中專也培養體育人才”;也有孩子去念衛校、技校等。

每一年,廣東省都舉辦跳水錦標賽。教練通過比賽發現好苗子,輸送到省隊。進不了省隊的孩子,則繼續留在體校。

獲得省級集體項目前六名或個人項目前三名的,可評為二級運動員;在國際集體項目前八名的主力隊員,可評為一級運動員。二級運動員以上能參加高校特招考試;一級運動員、運動健將等,能參加高校單招考試。

2021年7月1日實施的《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規定,中國運動員技術等級稱號從高到底分為:國際級運動健將、運動健將、一級運動員、二級運動員、三級運動員。

“文化課的標準低一些,進入高校相對容易。”韋副書記說。但是,能夠評上二級運動員的很少,“一個學校4%到10%”。

目前,學籍仍在體校初二二班的全紅嬋,已經“跳”出來;而她的同伴全錦梅留在體校,未來打算參加高考。

每個人都有天賦,全紅嬋被發現、被培養,所以她發光了。正如劉老師所說,“分數不影響她的綻放,孩子要把最美的東西展示出來。”

(感謝當地人林金蘭協助翻譯方言)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一跳成名!她是十四歲的奧運冠軍 探訪她農村的老家…

相关推荐: 教育部長發文挺東奧選手 臉友問:說好的商務艙呢?

總統蔡英文IG發文力挺東奧選手   圖:蔡英文IG 台灣東京奧運選手今(19)日上午搭乘包機前往日本。除了行政院長蘇貞昌前往送行外,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也在社群媒體發文力挺。只不過,教育部長潘文忠臉書卻有不少臉友流言質疑,「官員商務艙,選手經濟艙,這太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