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遼寧這位副省長又在《science》發文 已經發過十幾篇

  • 新聞

8月6日,《science》官網更新了最新一期的文章。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最新一期文章中,中國科學院盧柯院士團隊和李秀豔研究員再次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science》這篇題為“Suppressing atomic diffusion with the Schwarz crystal
structure in supersaturated Al–Mg
alloys”的文章是盧柯院士團隊和李秀豔研究員合作的又一篇頂級期刊的文章。
1d5693566a4e24943967794470b05031
去年11月6日,盧柯院士團隊和李秀豔研究員也作為通訊作者,在《science》上發表了一篇“Constrained
minimal-interface structures in polycrystalline copper with
extremely fine grains”的文章。

除了科學家的身份,盧柯目前還是遼寧省副省長。

公開資料顯示,盧柯,1965年出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另外,身為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的盧柯還於2018年10月當選為遼寧省副省長。

新華社2018年3月曾刊文介紹盧柯:16歲上大學,30歲成為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博士生導師,38歲被增選為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最近當選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這就是盧柯。職業科學家,是他的自我定位。

新華社文章介紹:紮根東北的盧柯,十分關注當地的振興發展:“對遼寧來說,全省工業增加值的三分之二來自與材料關係密切的裝備製造、冶金、化工三大行業。我們要促進原創,要補基礎,從整個科學基礎、技術基礎補起,從根上抓起,努力把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建成世界級高水平的研究平台。”

盡管早早成名,盧柯仍然堅持在一線研究、教學。盧柯認為,科學研究是興趣驅動的學習過程,是一種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藝術,理想是科學研究的重要動力。這些年,他都會給每一位畢業生送一本名叫《博士還不夠》的書,告誡學生,從博士到科學家,路還很長。

2000年,盧柯教授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第一篇論文,2004年,《科學》雜誌發表了盧柯課題組的最新成果,評審人稱讚他“再次用極為漂亮的實驗結果演示,通過在納米尺度上的結構設計可以從本質上優化材料的性能和功用”。此後,盧柯及其合作者在《科學》雜誌發表論文已有十多篇。

“科學網”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去年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每個獎項的單項獎金約700萬元人民幣。

對於盧柯的獲獎評語寫道:獎勵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s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遼寧這位副省長又在《science》發文 已經發過十幾篇

相关推荐: 視察屏東Delta疫情 蘇揆籲民眾再忍14天換來正常生活

蘇揆視察楓港善餘村疫苗施打站。   圖:行政院提供 Delta病毒入侵屏東枋山,行政院長蘇貞昌今(29)日下午4時30分赴屏東楓港、枋山、枋寮醫院等地視察,確認疫情的圍堵進度,同時,也關心芒果等出貨狀況。他大讚屏東縣長潘孟安做得很好,再加上中央與地方配合讓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