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孩子上職校:中國家長永遠的痛

  • 新聞

北大國發院院長姚洋教授最近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談到全社會都在高度關心的教育內卷,他認為問題出在中考分流過早,建議實行十年義務教育。

e4461e76d09d0fe2abf794eabe7152b4

▲北大國發院院長姚洋教授(圖/網絡)

姚洋教授對中考分流的辨析,與我2018年發表在“騰訊大家”上的“有最多好學校的京滬,也有最多焦慮的家長”一文看法基本一致。這個問題能夠得到更多的人關注,總之是好事。

01

我在這篇文章中提到,中小學教育的焦慮,主要是職校焦慮。因為麵對有一半左右的孩子(北京市2017年為約三分之一)將去上職校的升學前景,絕大多數小學和初中的家長是極不情願的。

b2d7a4bee98b561e0937d1f386cb537b

▲2017年各省普通高中錄取率(圖/網絡)

孩子為了不進職校,壓力之大,我甚至聽說,有初三學生晚上八點睡覺,淩晨兩點起床讀書做作業,忙到天亮,吃好早飯趕往學校。

平心靜氣地講,一個孩子如果不是讀書的料,完全可以去職校學一門手藝。但家長卻有三重焦慮:

第一,一個普通高校的學生可以輕鬆去讀職校的課程,但職校學生要去讀普通高校的課程,難上加難。同一年級的各類學校和專業,在學習上是有難易梯度的。家長多不會同意讓孩子一開始就選擇容易的學校和專業,否則在未來競爭中,將處於不利地位。

第二,初中畢業生社會經驗匱乏,實際上根本沒有能力做人生規劃。選擇職校學一門技術,同時也就意味著,將來從事其他工作的門檻是很高的。如果沒有繼續學習的能力,改行的成本之高,難以想象。

以我的個人經驗來講,初中階段,一度想去學習屠宰的手藝,畢業時也有上建築類職高的機會,但都沒去,在普通高中混到高三才決定考大學,如果去上職高,很可能就是個小包工頭。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我的真實意願,但我覺得當下的工作更符合秉性。

第三,中國的一些職校,風評並不十分好,家長並不十分放心把十五六歲的孩子送入這些學校,他們不擔心孩子學藝不成,而是擔心孩子“學壞了”。

並且,隨著科技加速進步,很多好端端的傳統職業,忽然消失了。以汽修為例,現在的汽修專業畢業生,誰能保證他的精湛技術在10年之後不會歸零?一些新職業出現沒幾年又消失了,誰能保證中高職教育能夠跟上科技潮流?

dd70202e3b73f8bf7392cea7d6347803

▲圖/圖蟲創意

一些號稱有經驗的小學教師會告訴家長,三年級是個“分水嶺”,好的就好上去了,不好的就困難了,因此職校焦慮,基本上從小學三年級起就開始彌漫在家長心中。但實際上,我小學四年級的數學還得過38分,還是百分製。但誰也不好意思把這種個案拿去安慰一個焦慮的家長。

其後,我在一些文章中陸陸續續還談過這個問題。其中還提到過,中國乃至東亞,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對讀書進學十分看重,雖然科舉製度已經取消,但很多人把現在的高考約略等同於王朝時期的科舉。

而王朝時期,通常隻有賤民和罪犯才沒有資格參加科舉,中考分流,實際上等同於剝奪將近一半人的高考資格(盡管中職生也可以參加高考,但實際效果盡人皆知),因而也可以說是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

02

然而對於延長義務教育到高中階段,並且縮短基礎教育年限,將12年縮短為10年,其中所要遇到的難題,姚洋教授卻並未展開論述。

首先,肯定是財政的巨大投入。

目前的“雙減”改革,延遲學生離校時間,增加音體美等課程,實際上既增加現有教師的工作量,又增加了音體美老師的崗位需求,向學生提供更多的服務,那麽相應地需要更多的財政投入,才能讓家長放心,保障改革的順利進行。

而如果將義務教育延伸到高中階段,雖然按照姚洋教授的安排,隻是將9年義務教育擴展到10年,表麵上隻增加了一年。

但是,整個的初高中教育將會更加緊湊,不僅對現有教師的教學水平要求更高,而且,需要平白增加一半左右的高中各科教師,所有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當然需要各方共同出力,但首要的還是需要花錢,花大筆的錢,其他還有校舍的改擴建,教育教學等用具的添置,等等,都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

總之,中小學教育的內卷,很大程度上是教育財政的短缺造成的。

當然,現在撥給中職學校的經費也不算少,江蘇省在2019年就曾經規定,中職學校生均經費將達到普通高中的1.5倍,這部分經費可以轉撥給將來的普高,緩解財政壓力。

其次,還將麵對比較龐大的職教利益集團的反對。

這裏的“利益集團”是個中性詞。

大幅減少中職學校的招生,必定侵犯中職學校老師和領導以及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和民間教育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如何將他們的利益受損減少到最小程度,也是改革是否能夠順利推進的關鍵所在。

再次,職教改革的難題如何破解?

中國人理直氣壯辦職教,底氣之一是德國職教的榜樣力量。德國職教模式的擁躉認為,德國工業之所以獨步全球,就在於德國有完備的職教係統,很多優秀人才也進入職教係統學習,成為各種企業的優秀技師。

竊以為這種看法因果倒置,更貼合實際的表述應該是,正因為德國工業在諸多領域領先於世界,在德國工廠能夠掙到足夠體麵的工資,才吸引了那麽多優秀的人才去職校學習,形成良性循環。

中國的情形是反過來的。很多職校畢業的一線員工,即便比較優秀,然而由於中國的市場環境瞬息萬變,在產業梯度上的位置也與德國很不一樣,難於獲得體麵而持久的收益,因而職校的吸引力是比較弱的。

51eadc18419074c7c57ada30c36dbf42

圖/圖蟲創意

為了迎頭趕上,中國職教通過中考分流,強製性讓十五六歲的孩子進職校學習,大部分也是學非所願,如何讓他們去追趕國際先進技術?一個不願意學習,對學習深懷抵觸的孩子,你如何讓他取得優異成績?

職教改革的難題就在這裏。

從來沒有一勞永逸解決所有問題的政策。停止中考分流,取消職普比同樣如此。你不能指望實行了這項政策,中小學生們就能夠充分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個性,發揮聰明才智,最終人才輩出。這個政策隻是諸多係統性政策的一部分,實行了它,可以大大緩解中小學生你死我活的學習競爭,也可以大大緩解家長的焦慮。

03

有人認為,即便拖到高中,你不是還得分流一大部分學生去接受職業教育,與其拖到高中畢業,不如初中畢業就分流,這樣既節約教育成本,也節約時間成本。

這種看法的問題在於:

其一,他不知道如今少子化背景下,孩子教育跟買房子一樣,通常情況下,許許多多城市家庭和部分農村家庭裏,也是六個錢包在支持一個孩子的教育,為了孩子教育,是不惜血本,無論如何也是勸阻不了的。

1787769b83f22c1bd32b95fe69f37ed9

▲圖/圖蟲創意

其二,從青少年的成長規律來看,我在很多篇文章裏反複強調,十五六歲的孩子,根本沒有能力規劃未來,也沒有能力為自己的未來負起全部責任,但偏偏在這個時候,你要讓他們通過一場(或幾場)考試來確定自己將來幹什麽,是不是很荒唐,很殘酷?

而如果在他們十七八歲的時候來做這場決定,顯然要更成熟,更從容。因而用時間成本衡量是不妥的。

我在跟我的朋友張明揚先生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都感慨,從來都是對沒有考上高中感到遺憾萬分,而少有對沒能考上985、211而抱憾終生。為什麽?前者主要靠家庭和孩子的後天投入,而後者主要靠孩子的天分。天分這個東西,沒有什麽值得遺憾的。

其實也可反推求證,如果現在從小學畢業就開始分流,可以肯定的是,有相當多的青年男女將不得不提前介入到精子和卵子的基因配對。

04

也有人認為,通過提高職業教育的聲望和地位,可以緩解家長和學生進入中職學校的焦慮,從而緩解中小學學習的惡性競爭。

不能不說,這是一個一勞永逸解決所有問題的辦法。這些年來,政府也為此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打開了中職生的學曆提升通道;各種補貼也越來越高,甚至不收學費;職業技術院校的學生也可以考公務員;事實上,很多職校畢業的學生,的確比那些同齡的本科同學更好找工作,甚至收入更高……

cde398eef0338aed65f4fea6bad32d59

▲圖/圖蟲創意

但問題是,對這些正向變化,家長和學生用他們的行動表明,他們不買賬。這是什麽原因?

我認為,還得從傳統上找原因。

除了上文所說的不能堂堂正正參加高考帶來的侮辱感之外,還有一個傳統,就是中國人對“讀書”一事,寄予了太多的社會內涵。

比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無疑,讀職校不算正經“讀書”,是學手藝做藍領工人,是勞力者,家長是不甘心的。與之相聯係的是,在所有有“編製”的招考中,總是那些正經的“讀書”人,占盡優勢,他們成為了“勞心者”。

48346c3dd060a26d15b2eaf2e1b148a1

▲圖/圖蟲創意

而在中國許多地方,對“編製”的推崇無以複加。幾年前,我的一個在互聯網大廠工作的朋友曾經講過,在他們老家,有老人家問,你這個單位是不是相當於縣團級?言下之意,沒有“編製”,沒有級別,你啥都不是。

所有好的政策,一方麵是與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作抵抗,另一方麵,好的政策必須要照顧到舊觀念的巨大影響,隻能是逐漸反客為主。一開始就擺開一副戰鬥到底的姿態,一定事倍功半,甚至頭破血流。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孩子上職校:中國家長永遠的痛

相关推荐: 富豪榜大洗牌,“電池大王”身家再超馬化騰!

最近全球市場的一輪較大波動,令富豪排行榜大洗牌。 7 月 28 日,在經曆了兩天連續大跌後,A 股市場情緒回暖。其中,” 電池茅 ” 寧德時代大漲超 6%,重新站上 1.2 萬億市值大關,並帶動創業板指數強力拉升。 隨著股價的大漲,寧德時代創始人曾毓群身家水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