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送別於月仙:告別儀式僅半小時 送別車輛綿延數公裏

  • 新聞

曆經五十載人生,大家還沒做好告別的準備,“謝大腳”就已經匆匆地離開這個世界。

8月13日清晨,迎著地平線上剛剛升起的太陽,上千人自發來到甘肅省金昌市金昌安詳園殯儀館,送於月仙最後一程。他們扒在欄杆上,擠在殯儀館門外、蹲在汽車車頂,就是為了再見“鄰家大姨”一麵。

在告別儀式的前夜,內蒙古阿拉善右旗公安局發布公告稱,將在於月仙出事的S228線公路增設測速監控設備,以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發生。

加強防範措施之後,惟願“謝大腳”的悲劇,不再重演。

短暫的儀式

清晨的告別儀式,隻進行了半個小時。

13日早6時20分,天才微微亮,已經有不少車輛停在殯儀館門前。

大門內,正對的是莊嚴的泰山廳。廳門外,掛著白底黑字的挽聯:“月中玉女含笑而去,人間姣娥大腳成仙。”

6時30分,趙本山夫人馬麗娟來到現場。本山傳媒劉雙平、馬瑞東等其它親朋好友也都到達殯儀館。

陽光穿過戈壁,接近7時,殯儀館門前的停車場已經停滿車輛。前來送別的車輛沿重慶路依次排開。十多分鍾後,臨停車輛已經綿延數公裏,交通一度擁堵。

“砰!砰!砰!”隨著禮炮鳴響,7時22分,告別儀式正式開始。

於月仙的親友依次走進泰山廳,向於月仙鞠躬告別。現場知情人介紹,當時的泰山廳內,鮮花圍繞著於月仙的遺體,其麵容安詳。丈夫張學鬆和弟弟於英傑一直陪護在於月仙的遺體旁。

殯儀館方麵表示,應於月仙家人要求和疫情管控,當天的儀式一切從簡。所以禁止社會人士進入祭拜,“殯儀館也沒有什麽特別安排,低調處理。”

8時10分,聚集在門口的市民被工作人員開辟出一條道路。隨後,在祭奠群眾的目視下,靈車從殯儀館緩緩駛出。

全城的送別

“昨天他們還說,要一早去送別‘謝大腳’。”

13日早晨6時10分,在金昌市長春路的一家包子鋪,麵點師傅陳蓉(化名)正在和顧客聊天。

包子鋪離殯儀館就5分鍾車程,陳蓉早晨當班沒辦法去,她建議顧客可以去看看。

縣城的白班出租車司機顧師傅,接到了當天的第一單。這一單的目的地剛好是到殯儀館,乘客下車後,他就索性把車停在附近,順便送‘謝大腳’一程。

應家屬要求,現場非親友不能進入殯儀館,送別的人群都站在殯儀館門口,聚集在對麵較高的土坡上。

“她就像是我姐兒麽,特親近的感覺。”金昌居民李琴騎著電動車過來,頭盔還沒來得及取下來就衝到了殯儀館大門前。

李琴說,在電視裏,於月仙就是個接地氣的人,平易近人的角色,“突然這麽一走,感覺一個姐妹就這麽沒了。”

在眾人正緊盯泰山廳的動向時,身後突然響起一陣嗩呐聲,曲子吹的是《山丹丹花開紅豔豔》。

原來,是在路邊一輛行駛經過的小車裏,一男粉絲正坐在後排,開著車窗吹嗩呐,以此來告慰“謝大腳”。

當靈車從殯儀館緩緩駛出,現場群眾或雙手合十,或拿出手機記錄。

靈車走後,還有不少群眾站在殯儀館門口,不願離去。

“流浪”的駱駝

從金昌安詳園殯儀館往西數十公裏,行駛在阿拉善右旗S228公路,全程都可以見到三四個的駱駝群。

於月仙出事當天,所乘車輛就是在這條公路與駱駝相撞。

在阿拉善左旗,駱駝養殖戶小何第一時間就知曉了於月仙離世的消息。13日早晨,他還通過一些媒體看了告別儀式現場的視頻。“這條路上,每年都會有駱駝被撞死。”小何說,沒想到在這次事故中,於月仙走了。

小何說,有些憤怒的網友就此將事故發生的矛頭指向駱駝,覺得不該讓駱駝上馬路,甚至提出禁養駱駝。對於這些說法,小何嗤之以鼻,“這些網友不了解事實。”

小何介紹,在阿拉善左旗,駱駝養殖大部分都是散養。在右旗,因為駱駝奶產業發展較快,不少養殖戶進行圈養。“不過,圈養也不是絕對的,隻是能夠擠奶的圈養,沒有奶的依然是散養。”他說。

散養的原因,主要是圈養喂飼料成本太高,如果靠賣駱駝肉獲得收入,圈養會入不敷出。

“散養駱駝,就基本不用管它,讓他們自己去跑。”小何說,駱駝特別能跑,有時候一天就跑到五六十公裏以外。

因為沙漠戈壁長期幹旱少雨,駱駝口渴時會回到基地喝水,其它時間基本都在外“流浪”。

“框起來”不現實

並不是每一峰駱駝,都能賣出上萬元的價格。

“肉長的越多,價格就越高。”一位在阿拉善從事駝肉收購的黃老板告訴記者,剛出生的駱駝在第一年收購價格為四五千元,生長一年後漲到七八千元,三四年之後才能夠賣到一萬多元。

在阿拉善右旗,具有多年駱駝養殖經驗的圖老板說,賣駱駝肉基本看天,如果當年雨水多,草長得茂盛,駱駝就吃得好,能夠長肉,就能賣出個好價錢。“像去年到今年一直幹旱,駱駝都很瘦,非常明顯。”

目前,圖老板響應政府號召,主要在做駱駝奶產業,通過圈養來提高駱駝奶的產量。

“其實駱駝養殖規模的擴大,也是時代發展的選擇。”擁有三十峰駱駝的小型養殖戶孟先生告訴記者,十年前,他們家戶戶都養牛羊馬。

後來,專家說這些都是硬蹄動物,大麵積散養踩踏時容易加快草場的沙化,破壞生態環境。

於是,在七八年前,阿拉善當地政府開始限製養殖牛羊馬驢,引導牧民養殖對草場無傷害的軟蹄駱駝。

“要把散養的駱駝‘框’起來,不太現實。”小何說,兩三百峰駱駝就需要幾萬畝草場供應,沒法做圍欄。如果要把公路全部用欄杆攔住,不僅駱駝無法大麵積移動,就連牧民放牧的摩托車都沒辦法騎。

需要減速的公路

跟普通的高速公路比起來,S228公路雙向兩車道,不算寬。

但從車流量上來看,在這條路上開車比很多地區的高速輕鬆太多,行駛十多分鍾才能經曆一次會車。

8月11日至13日,極目新聞記者多次往返該公路,發現道路兩旁確實有駱駝出沒。而且在12日下午,記者還碰到幾峰駱駝在路中間悠閑散步的情況。

“因為公路相當於直接對沙漠進行了切割,駱駝需要活動空間,就會過馬路。”養殖戶圖老板稱,下雨時,雨水會存在道路兩側的排水溝,所以周邊植物生長比較茂密,也吸引了駱駝到該區域覓食。

平心而論,在車輛稀少、路麵良好的道路上,偶爾碰到幾峰駱駝,合理減速避讓,並不會給駕駛者造成多大難度。當然,前提是駕駛者不超速。

然而,記者兩天走了四趟S228公路,發現九成以上的車輛速度都超過了最高限速80公裏/小時。

沿途行進中,記者還發現,長達百餘公裏的S228公路,肉眼可見的測速點隻有一到兩個,對於大部分路段超速的情況完全沒有約束力。

另外,在公路全程中,盡管記者盡力尋找,也沒有找到“注意動物”等相關提醒指示標牌。

於月仙離世三天後,阿拉善右旗公安局發布通告稱,將在S228線(阿拉善右旗至金昌)路段增設移動測速監控設備,以預防事故再次發生。

延伸閱讀:

50歲”謝大腳”車禍去世:為角色增肥20斤
為了弟弟一生未生子

8月9日中午,《鄉村愛情》中“謝大腳”的扮演者於月仙在內蒙古拍戲時,因發生車禍不幸去世,享年50歲。

從此,《鄉村愛情》再無謝大腳,人世間也再無於月仙。

很多人印象裏於月仙就是謝大腳,一個典型的農村婦女。但在她年輕時,也曾出演過《西遊記後傳》中的“陳五真”驚豔一時。

但她這一生最重要的一個角色,卻是姐姐。

就連當初接拍風塵女子“陳五真”,也是為了給弟弟看病籌錢。

一篇舊文,送別“人間好姐姐”於月仙。

一、

1970年,13歲的趙本山跟二叔學三弦時,絕不會想到,遠在內蒙的兩個女孩,以後會和自己產生關係。

其中一個女孩叫馬麗娟,另一個叫於月仙。這一年,馬麗娟5歲,而她的表妹於月仙則剛剛出生。

雖是表姐妹,但於月仙和馬麗娟十分親密,兒時她最喜歡去馬家拜年,因為馬家有不少文藝工作者,有人在沈陽當評劇演員,還有人在北京學京劇。

耳濡目染下,於月仙喜歡上了舞蹈,但父親不支持她搞文藝,她就瞞著父母偷偷報了少年宮舞蹈班。


1982年,於月仙12歲時,她的弟弟於英傑出生。好不容易得來的兒子,父親非常珍愛,於月仙也很高興,把積攢多年的鋼鏰都去給弟弟買了禮物。

這一年,25歲的趙本山三弦沒白學,因表演拉場戲《摔三弦》一舉成名。正當他意氣風發時,3年前娶回家的農村媳婦葛淑珍給他生了一個兒子。


看上去雙喜臨門,但趙本山心裏很不是滋味。因為他這個兒子趙鐵蛋有問題,不僅是個聾啞兒,還患有軟骨症、肺氣腫及心髒病……

因為這個兒子,趙本山悶悶不樂,幹脆眼不見心不煩,四處演出,不回家。

這樣過了一兩年,趙本山和同台演出的內蒙女孩馬麗娟擦出了火花。馬麗娟當時十八九歲,那叫一個鮮嫩漂亮,趙本山很快與她談起了戀愛。


那時趙本山二十六七歲,留著時尚的“爆炸頭”,他和馬麗娟在台上演出完畢時,還見到了當時十幾歲的於月仙,所以於月仙算是兩人愛情見證者


1987年,17歲的於月仙,正在赤峰市第一職業中專幼師專業學習,學校送她去沈陽音樂學院進修舞蹈一年。

那時趙本山正“偷偷的”瞞著老婆與馬麗娟在沈陽同居,學習期間,於月仙就蹭住在這位“準姐夫”的家中。

當時趙本山已經開始火起來,和小情人馬麗娟一起,經常有演出,時間一長,於月仙受到感染,也想跟表姐一樣做一名演員。


但1990年,於月仙的弟弟於英傑忽患怪病,脊柱側彎到174度,內髒擠壓變形,肺活量隻有常人的一半,還經常咳血……為了給他治病,家中十分困難。

這種情況下,於月仙的老父親思想保守,隻盼著她早點畢業去做老師,並嫁一個好人家,好扛起家庭的重擔。

到了1991年,34歲的趙本山上過央視春晚後名氣更大,開始拍攝電視劇。

同年,“無證駕駛”多年後,他終於以幾乎“淨身出戶”的代價,實現了與原配葛淑珍離婚的夢想,一兒一女全歸前妻撫養(詳見萬小刀公眾號往期精選:《趙本山,和,東北江湖往事》)。

1992年,35歲的趙本山與27歲的馬麗娟宣布結婚。這一年春晚,趙本山表演的節目是《我想有個家》,於是全國人民都知道了他迫不及待的心情。

也是這一年,22歲的於月仙,終於迎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

二、

1992年,中央戲劇學院在內蒙、寧夏、福建定向招生,得到消息後,22歲的於月仙心中燃起火焰,瞞著父親,偷偷報了名。

考試快要結束那天下午,一個有點壯碩的姑娘大喘著氣趕過來,先是在門外站了幾分鍾,隨後一把推開門,故作鎮定地走到老師麵前問:“誰是主考老師?”


老師們都不認識她,尷尬地相互看著,關鍵時刻,坐在中間的“中戲”招生辦主任姬崇恭問詢了姑娘的來意,了解清楚後,破例讓她補考。

這位姑娘就是於月仙,她運氣好,遇到的姬崇恭是個好人。姬崇恭既是“中戲”教師,也是名演員,深知民間疾苦,曾為三番兩次無法報名的鞏俐開過綠燈。


到了於月仙展示才藝的環節,她跳了一支回旋如風的筷子舞,因為之前進修過舞蹈,她跳得很不錯。姬老師眼前一亮,當時就表態:你回去,好好準備文化課!


這讓於月仙驚喜萬分,因為她隻是跑來試試看,壓根就沒想到自己能考上。


然而,專業課雖然通過了,於月仙的求學路仍是一波三折。她畢業後教書的學校領導不同意她考“中戲”,還給了她一個懲罰:“發配”她到收發室看大門!


她倒也豁達,接受了“看大門”,並在補習班老師的免費幫助下複習了82天。

最後,文化課她也通過了,但學校壓著檔案不放。“中戲”招生辦隻得通過內蒙教育局聯係學校進行協調,多次溝通,姬崇恭這才親自調走了於月仙的檔案。


姬老師如此愛才惜才,於月仙一家自然十分感謝,送姬老師到火車站時,硬塞給他一箱當地特產杏仁露。

後來開入學茶話會,姬老師搬出杏仁露來招待學生,同學們都說謝謝老師,姬老師卻說:“別謝我,這是咱班於月仙同學從草原上帶給大家的,大家謝謝於月仙!”

遇到這樣的好老師是於月仙的福氣,但她在大學的福氣還不止於此。

三、

和黃海冰、毛孩等成為同學後,於月仙發現自己22歲的“高齡”,在班上幾乎是年齡最大的。另外還有一個張學鬆,上大學前當過5年兵,年齡和她差不多。

可能大家為了照顧年紀大的,於是選於月仙為女班長,張學鬆任男班長。選完班長,班主任常莉老師告誡大家:大學時不能搞對象,畢業後不要改行……


然而於月仙長相美豔,被稱為“月亮仙子”、來自大草原的“白月光”,張學鬆和她又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兩人幹柴烈火,很快就“地上鞋兩雙”了。

得到女神滋潤的張學鬆,被愛情衝昏了頭腦,在做期末台詞匯報時,竟當著全校師生的麵說:“大家好,我叫於月鬆……”台下噓聲一片,戀情徹底曝光。

有了男友的精心照料,於月仙出落得越發豐滿水靈,就連很多港台的導演,都喜歡找於月仙拍戲。


有次張藝謀到“中戲”選演員,於月仙也參與其中,並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影像資料。


除了愛情和演戲,於月仙上大學時還特別喜歡交朋友。她的班主任常莉的老公叫曲直,在北京總政話劇團做老師,曲直所帶班的班長叫李歌。

李歌還沒畢業時,就曾和《家有兒女》中的“小雨”尤浩然,一起拍過公益廣告《媽媽洗腳》。於月仙和李歌也成了好朋友。


於月仙在大學的4年間,趙本山永遠失去了他和前妻命苦的兒子趙鐵蛋,他化悲憤為動力,繼續在春晚上風光無限。

連續3年獲得節目一等獎後,趙本山“小品王”的帽子越戴越牢,也為他以後和小姨子於月仙的交集埋下了伏筆。

四、

1996年,26歲的於月仙畢業。由於她和張學鬆都是“中戲”招收的定向生,根據協議,於月仙需要去包頭,張學鬆需要去福建。

為了長相廝守,這對情侶隻得賠付大筆違約金。

兩人未就業先負債,住在透風的平房裏,周末到攤販那兒揀打折的死魚吃……在北京,他們過著極其窘迫的日子,但這並不影響他們恩愛。


1998年,28歲的於月仙跟隨張學鬆回到天津。張學鬆是天津人,家裏分房後,兩人落戶到天津人民藝術劇院,空閑時間到北京接戲。

這一年,41歲的趙本山已是春晚常客,但他的影視帝國還未建立,於月仙沾不上光,隻得接一些跑龍套的角色。

沒多久,導演方芬找上門來。方芬曾為一部戲在“中戲”全校選演員,對於月仙印象深刻。她找到於月仙說,有個劇組要拍《水滸傳》,我想推薦你去演潘金蓮。


接著,方芬就帶著於月仙到劇組試戲,然而導演張紹林沒看上她,“潘金蓮”選了別人,讓她演“金翠蓮”。


那幾年,於月仙的戲路比較穩定,多是美嬌娘的角色。其中讓人印象最深的是《西遊記後傳》中極其美豔風流的“陳五真”


“陳五真”有些風塵氣,如果不是為了賺錢給弟弟治病,於月仙不會接這種角色。

2000年,張學鬆在報紙上發現:南京鼓樓醫院有位從法國留學回來的邱勇醫生,能治這種病,已經有多起治好了的病例。

但給於英傑麵診後,醫生也是倒吸一口涼氣。

由於於英傑脊柱側彎174度,臨床史上前所未見,邱醫生坦言手術成功性極低,但是如果不手術,“兩年後不死也是個高位截癱。”

同時,醫生還擔心手術失敗會毀掉自己的職業生涯……


父母亂作一團之際,於月仙不拋棄不放棄,跟弟弟悄悄商議,決定賭一把:“一旦上手術台沒回來,所有的指責我擔。如果坐輪椅了,這輩子我養你!”

做通弟弟的思想工作後,於月仙又軟磨硬泡,保證即便失敗也絕不拉醫生下水,醫生終於同意了手術。

但此時,於月仙又為巨額手術費發愁,無奈之下,才接拍了“陳五真”這個角色。


《西遊記後傳》殺青後,於月仙抱著救命錢,一路奔波到南京。後來手術難度加大,治療費也增加,她隻好拿著通訊錄,挨個打電話借錢。


這時,想著自己遲早有一番作為、自尊心還很強的於月仙,並不想跟大名鼎鼎的姐夫趙本山開口。也許,潛意識裏她還想,好鋼用在刀刃上,實在不行才用他。

然而,那些平時處得挺不錯的朋友,聽說借錢都避之唯恐不及,隻有大學時認識的李歌,將積攢的3萬塊交給她。於月仙知道這錢來之不易,感動得泣不成聲。

她當即跑到附近的報刊亭借來紙和筆,寫下欠條,塞到李歌手裏。但李歌上車離開時,將欠條撕得粉碎。


於月仙望著弟弟被推進手術室,經曆14個小時的手術後,於英傑手術成功,終於能挺直腰杆站起來了。


同年,於月仙在拍戲時認識了兩位長相凶惡的朋友,對她產生重要影響。

五、

早年於月仙的氣質還很優雅,她曾參演過電視劇《豁口》,搭檔陳寶國。


從當時嫻靜美好的身影上,絲毫看不出半點“大腳嬸”的氣質。


2000年這一年,30歲的於月仙認識了兩位好友,一個叫李明,另一個叫杜旭東。

34歲的李明長著一張鬼哭狼嚎的“電影臉”,在《策馬嘯西風》中扮演於月仙的丈夫。此人很講義氣,自己當上副導演後,有啥好角色都推薦給朋友。


另一位與李明齊名的演員杜旭東,也是“臉惡心善”的好演員。於月仙一看,長這樣的人都演這麽好,說明外表真的不是很重要,於是也開始放下偶像包袱。


2002年,32歲的於月仙還在跑龍套時,45歲的趙本山已經籌備好電視劇《劉老根》,後在央視播出後,火爆全國,“劉老根”成了大IP。


趙本山趁熱打鐵,在沈陽成立“劉老根大舞台”,又在第二年,以遼寧民間藝術團為核心組建了本山傳媒,在電視劇行業混得風生水起。

同年,安頓好弟弟後,32歲的於月仙終於跟張學鬆領證結婚,兩人從天津搬回北京。

這時,事業仍然不溫不火的於月仙,經過歲月打磨,成熟很多,終於決定放下所謂的麵子,去投靠趙本山,多次通過表姐遞話給姐夫。

然而趙本山在選人用人上有一套自己的標準,每次都是支支吾吾地打馬虎眼。

這是因為於月仙是學院派出身,趙家班則是田間地頭出來的“生活流”,趙本山擔心這個科班出身的小姨子,演不出他電視劇裏那種農民的精氣神。


到了2004年,趙本山的《馬大帥》都拍到第二部了,再不給於月仙意思一下實在有點說不過去,於是安排了一個“啞女”的小角色給她。

這角色總共才11場戲,連台詞都沒有,於月仙仍為此下了不少工夫,但是,趙本山看了後,也沒說什麽,並沒感到有多驚豔。

直到2005年,有件事情發生後,趙本山才終於改變了對於月仙的看法。

六、

2005年,“中戲”92級表演係為慶祝畢業10周年,集體表演愛爾蘭話劇《聖井》。

於月仙與毛孩在其中飾演盲人馬丁夫婦,趙本山與張學鬆在觀眾席捧場。

開場好久,趙本山左等右等不見於月仙出場,就問張學鬆:“於月仙人呢?”張學鬆說:“台上演盲人的那個就是啊!”


原來於月仙將盲人演得太入神,連演盲人成名的姐夫趙本山都沒認出來……

演完後,趙本山主動要求上台,上去就說:

“我要給你們介紹,這是我的小姨子,我以前覺得她演戲可能隻是玩玩鬧鬧,沒想到今天這戲演得不錯,我從今天開始對她刮目相看。”


於月仙的表演打動了趙本山,看完《聖井》後沒幾天,她就接到了趙本山的電話,讓她演《鄉村愛情》裏的“謝大腳”。

其實這時,於月仙本想備孕生子。但在難得的機會麵前,她與丈夫糾結好久,最終還是決定以事業為重。

提起“謝大腳”,觀眾印象最深的是那雙40碼的黑布鞋。

其實於月仙的腳並不大,平時穿37碼,自從進了劇組後,道具師傅為她特意準備了40碼的大腳鞋。

鞋子穿著大,隻能往裏塞上棉花,一穿就是3個月。後來鞋跟腳都磨破了。

“謝大腳”戴的紅手套則是於月仙自己設計的,常用的小紅包和大鞋子,都是從地攤上淘來的。


進劇組前,趙本山叮囑於月仙,你要演農村人,先要熟悉農村的生活,知道這幫農民的生活狀態。於月仙便跑到農村體驗生活,去田間地頭跟農民嘮嗑,並迅速增肥20多斤。


於月仙起早貪黑地琢磨人物特點和表演方式,光“謝大腳”走路的姿勢,就在房間裏練習過無數遍,反複推敲哪種走路姿勢和說話的語調更有鄉土味。


結果,於月仙飾演的“謝大腳”非常出彩,火遍千家萬戶。其善良、彪悍而又喜歡湊熱鬧的特質,帶給觀眾無數歡樂,昔日“月亮仙子”變成了“鄉村女神”。


然而人生哪有什麽圓滿,女神雖然紅了,依然有滿滿的遺憾。

七、

事業有成的於月仙,唯一的遺憾是沒有孩子。

2017年,47歲的於月仙參加節目《演員的誕生》,扮演《唐山大地震》中的“母親”。當時她心中十分感慨,因為她不知道當母親是種什麽感覺。

當年為弟弟做手術,於月仙和丈夫張學鬆拿出全部積蓄,並下了一個更大的賭注:“為了弟弟未來,我們可不可以不要孩子?”

她將愛全傾注在了弟弟身上。弟弟曾因殘疾陷入自閉,於月仙帶弟弟參加公益活動,敞開心扉。在弟弟手術成功後,她又跟丈夫籌劃著幫他結婚,生子。


等他結婚生子後,又是工作,最後弟弟做了本山傳媒藝術總監劉雙平的助理。

之後幾年,於月仙家中事情太多,她忙裏忙外,剛準備生孩子,“謝大腳”的角色又找上門來,一連串事情下來,耽擱了於月仙生子的計劃……

不過於月仙夫婦看得很開,決定丁克後便將大量精力投入到公益電影中:2016年《我的無色的世界》上映,2017年《忠愛無言》上映……

2019年,49歲的於月仙,與弟弟於英傑合出一本書《愛與熱愛,讓我們勇往直前》,弟弟在書裏特意寫下這樣的話語:

“我要感謝我的姐姐,如果有來生,我還願意做她的弟弟……”有讀者說,若寫成來生做哥哥就更好了。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送別於月仙:告別儀式僅半小時 送別車輛綿延數公裏

相关推荐: 遭立委質疑紓困貸款刁難!台銀喊冤:核准率超過99%

台銀遭控拒絕、刁難紓困貸款。(示意圖)   圖:新頭殻資料照 本土疫情嚴峻,各家銀行配合政府政策推出紓困貸款,目前正如火如荼的進行。昨(2)日卻有立委提出質疑,身為國銀龍頭的台灣銀行為難申貸的業者,拒絕紓困貸款的承貸戶達300戶、占整體公股行庫31.77%。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