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大陸、立陶宛與台灣爭端:北京召回大使的前前後後

中國宣布召回駐歐盟成員國立陶宛(Lithuania)大使,並要求對方也召回駐華大使,以示反對台灣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美國與歐盟聲援立陶宛的決定。

美國國務院星期二(8月10日)譴責北京“報複”維爾紐斯,歐洲聯盟對外行動署認為台灣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並未違反歐盟的“一個中國”政策。

當天稍早時候,北京批評維爾紐斯“不顧中方反複交涉、曉以利害”,“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同時批評台北“勾連外部勢力進行謀‘獨’挑釁”。

立陶宛官員透露,維爾紐斯疏遠北京,親近台北的近因,可追溯至2019年香港“反送中”示威期間在維爾紐斯發生的事件。

召回大使,北京、維爾紐斯與台北各說了什麽?

中國外交部星期二下午發表“發言人談話”,宣布召回大使。

這位不具名的發言人說:“近一段時間,立陶宛政府不顧中方反複交涉、曉以利害,宣布允許台灣當局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此舉公然違背中立兩國建交公報精神,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堅決反對,決定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政府召回駐中國大使。”

“中方正告立方,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一個中國原則是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和國際社會普遍共識,是中國同其他國家發展雙邊關係的政治基礎。中國政府和人民實現祖國統一的決心不可動搖,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紅線不容觸碰。”

“我們敦促立方立即糾正錯誤決定,采取切實措施,消除惡劣影響,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我們也正告台灣當局,‘台獨’是死路一條,圖謀在國際上搞分裂活動絕對不會得逞。”

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馬曉光隨後也說:“我們正告民進黨當局,勾連外部勢力進行謀’獨’挑釁,隻能自食惡果。”

“兩岸統一的曆史大勢,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

中共官方《人民日報》旗下小報《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繼而在微博上批評立陶宛說:“這個瘋狂的小國內心充滿了地緣政治恐懼,非常害怕某一天一個大浪打過來,它就又被滅掉了。它擺脫恐懼的做法就是瞎折騰,表現‘無所畏懼’,美國恨誰它就咬誰。”

“中國人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像立陶宛這樣專與大國交惡的小國,可謂獨一無二。老胡相信,立陶宛終將因為它破壞國際規則的惡行而付出代價。”

立陶宛對中國的決定感到“失望”。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Gitanas
Nauseda)認為,立陶宛自與中國建交以來,一直遵守“一個中國”政策。

瑙塞達總統說:“中國與立陶宛的關係應當建基於互相尊重原則之上,否則對話將變成單邊最後通牒,這在國際關係中是不能接受的。”

“與此同時,作為主權國家,立陶宛自行決定與哪些國家或地區發展經濟與文化關係,而不違反我們的國際責任。”

瑙塞達總統希望中國改變主意,又稱與中國發展政治、經濟與文化關係有其前景,但不應該是“單程路”。

立陶宛外交部長加布裏埃勒斯·蘭茨貝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台灣譯藍斯柏吉斯)說,維爾紐斯正考慮下一步行動,但強調立陶宛將繼續其既有政策,“因為這不光是在推動立陶宛的政策,也是許多歐洲國家的政策”。

台灣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則說,立陶宛是台灣理念相近的友好夥伴,其捍衛國家尊嚴與自由理念的堅定意誌令人敬佩,期待透過台立雙方的共同努力,強化兩國友誼,並為國際社會的和平、穩定與繁榮做出貢獻,讓良善的正麵力量不斷循環、發揚光大。

台灣駐美國代表蕭美琴在Twitter上反駁胡錫進說:“這個‘瘋狂的小國’偏是個愛好自由的國家,它隻是在做別的歐盟國家早已做過的事情——在台灣開設辦事處。”

“是的,小國可以有勇氣、有原則,比巨人惡霸更受尊重。”

台灣在非邦交國一般如何設立代表機構?

台北目前隻有15個邦交國。台灣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表示,台灣目前在72個國家總共設立110個館處,其中57國與台灣沒有邦交關係。

在非邦交國設立的機構一般以“台北”名義設立,例如駐英國台北代表處、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駐澳大利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等。

非洲索馬裏蘭(Somaliland;索馬利蘭)是立陶宛以前的唯一例外,稱為台灣駐索馬利蘭共和國代表處。但索馬裏蘭本身不被中國等聯合國成員國承認其主權,而台灣與索馬裏蘭於2020年2月建交時決定隻互設代表處,尚未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7月20日,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宣布將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成為台灣在歐洲國家成立的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立陶宛也同時宣布將於台北設立代表處。歐江安說,台立規劃互設代表機構,主要目的為拓展彼此在經貿、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麵互惠互利的合作。

台灣官方中央社指出,台灣上一次在歐洲國家設立代表處已經是18年前的駐斯洛伐克代表處。

2021年2月4日,台灣與南美洲國家圭亞那(Guyana)宣布互設代表機構,其中台灣駐當地機構稱為“台灣代表處”,但圭亞那在不足24小時後宣布撤回計劃,台灣外交部稱對方是“因中國施壓片麵宣布終止設處協定”。

外界如何評論北京召回駐立陶宛大使?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萊斯(Ned
Price)星期二在例行記者會上說:“我們與北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盟友立陶宛站在同一陣線,譴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報複行為,包括從維爾紐斯召回北京的大使,和要求立陶宛從北京召回其大使。”

“我們支持歐洲的夥伴和盟友與台灣發展互惠互利關係,並抵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脅迫行為。”普萊斯說,台灣在公共衛生、高端製造與民主管治等方麵領先世界,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與台灣合作獲益匪淺。

歐盟對中國的決定感到“遺憾”。歐盟對外行動署(歐盟對外事務部)發言人馬斯拉裏(Nabila
Massrali)說,歐盟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政府,但同時歐盟也有興趣與台灣進一步深化關係,因此歐盟在台北設有歐洲經貿辦事處。

馬斯拉裏說,雖然當前事件是中國和立陶宛的雙邊問題,但中國與歐盟成員國的雙邊關係也將無可避免受到影響歐中整體關係,
歐盟將密切關注事件發展。

維爾紐斯與北京交惡是否有跡可循?

立陶宛位於波羅的海東岸,經常與愛沙尼亞(Estonia)、拉脫維亞(Latvia)一同被稱呼為波羅的海國家(Baltic
states)。

立陶宛二次大戰之後被蘇聯並吞,1991年蘇聯瓦解後再次獨立,逐漸與西方國家改善關係,並在2004年加入北約和歐盟。

立陶宛在並入蘇聯前並未與中國建立全麵外交關係,但在1932年11月,時任立陶宛總統安塔納斯·斯梅托納(Antanas
Smetona)曾向中國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遞交國書。1991年9月14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田曾佩同立陶宛外交部第一副部長卡特庫斯簽署建交公報。

德國《世界報》(Die Welt)星期一(9日)報道立陶宛與中國關係時,引述副外長曼塔斯·阿多梅納斯(Mantas
Adomėnas;台灣譯艾德梅納斯)說,維爾紐斯在2019年8月曾有群眾集會,聲援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案示威,當時有親北京群眾舉行反製示威。立陶宛政府認為那是中國官方組織的鬧場行為,也因此對北京起了警惕。

到同年12月,立陶宛聖地十字架山(Kryžių kalnas;英語Hill of
Crosses)有寫上了聲援香港字句的十字架疑似被親北京政府人士破壞。阿多梅納斯說,這更讓立陶宛社會反思北京的影響力。維爾紐斯從此相信北京隨時可能利用經濟實力在政治上施壓,決定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展開多元化的貿易布局。

2020年10月,立陶宛大選,新聯合政府剛組成便表態說:“我們將積極反對人權和民主自由所遭受的一切侵犯,我們將捍衛世界各地為自由而奮鬥的人,從白俄羅斯到台灣。”對中國大陸立場也轉趨強硬。

2021年5月,立陶宛正式宣布退出中國的“17+1”集團,外長蘭茨貝吉斯當時批評這個由中國發起的與中歐和東歐國家跨區域的合作機製製造分化,呼籲其他歐盟國家跟進退出。阿多梅納斯說,這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決策。

阿多梅納斯對《世界報》說:“立陶宛是一個小國家,靠法律和民主才能繼續存在,我們反抗北京對民主和法律的傷害。”

在北京宣布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之際,中國遼寧省高級法院駁回加拿大人羅伯特·勞埃德·謝倫伯格(Robert Lloyd
Schellenberg)走私毒品罪死刑判決,立陶宛外交部透過Twitter表示:“立陶宛今天與加拿大站在同一陣線,譴責中國維持對謝倫伯格判處死刑的決定。”

立陶宛與台灣漸行漸近還有其他原因嗎?

阿多梅納斯本周接受台灣官方中央社專訪時指出,冷戰時期,已經遷台的中國國民黨政權並未承認波羅的海國家是蘇聯的一部分,1970年代在美國華盛頓活動的波羅的海公使團(Baltic
Legations)曾得到國民黨一方的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多方麵協助,立陶宛人民一直紀念著這份恩情。

阿多梅納斯又以“地緣政治龐然大物”來暗示俄羅斯,指出立陶宛今天仍與俄羅斯為鄰,因此很能體會台灣麵對中國大陸的處境。

阿多梅納斯說:“立陶宛關心台灣和世界各地追求自由民主的人,因為立陶宛的重生之路就是一條捍衛自由、民主、法治、人權的道路。”

“我們將在現有國際責任之下,盡一切可能協助台灣更加緊密地融入國際秩序及法律體係,運用一切可行方法促使台灣取得各國際組織的會員或觀察員地位。本屆政府已承諾深化與台灣的關係,並尋求機會互設代表處。”

2020年4月,台灣民進黨政府向立陶宛捐贈台灣製醫療等級口罩10萬片台灣捐贈的醫療口罩,時任立陶宛外交部長林克維丘斯(Linas
Linkevičius)在Twitter上以繁體中文表達感謝,獲得台灣民眾一致好評。

同年,立陶宛曾表示支持台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當時就引起北京的抗議。

2021年6月,立陶宛宣布援贈台灣2萬劑阿斯利康(AstraZeneca)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病疫苗,台灣總統蔡英文也透過Facebook公開致謝。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大陸、立陶宛與台灣爭端:北京召回大使的前前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