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這個“溫和”的男人 被認為極大可能執掌阿富汗新政權

  • 新聞

970265549239diUC1Vp1

巴拉達爾的“溫和”姿態,助塔利班創造了43天內重奪政權的奇跡。

8月19日,在阿富汗脫離英國統治、獨立102周年紀念日之際,阿富汗塔利班發言人紮比胡拉·穆賈希德在社交網站發表聲明,宣布成立“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並同時公布了新的“國旗”樣式。

這也意味著,20年後重奪喀布爾的阿富汗塔利班,並沒有如此前所傳言的,要建立一個維持較長時間的過渡政府,而是直接宣布建立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此前,塔利班一直自稱這一“國號”。

與此同時,塔利班政治委員會負責人阿卜杜勒·加尼·巴拉達爾,也已從卡塔爾首都多哈返回阿富汗,並率團抵達第二大城市坎大哈。而他被視為塔利班二號人物,外界預料他將出任阿富汗新的“國家元首”。

巴拉達爾是最早50個塔利班成員之一

1989年2月15日,蘇聯軍隊全部撤出阿富汗,1992年4月16日,親蘇的納吉布拉政權垮台,阿富汗旋即陷入內戰。

1994年9月,一群具有在巴基斯坦境內由沙特人出資開設的瓦哈比“讀經學校”學習背景的阿富汗普什圖人創建了“塔利班”最早的雛形,並迅速壯大起來,為首者名叫奧馬爾。

據說,這最早的一批塔利班成員不過50人上下,絕大多數與奧馬爾沾親帶故,其中就包括巴拉達爾。

這個“溫和”的男人 被認為極大可能執掌阿富汗新政權

巴拉達爾本名阿卜杜勒·加尼·阿坤德,1968年出生於阿富汗烏魯茲甘省德赫拉赫伍德區維特馬克村一個普什圖族小部落。有一種說法稱,他在巴基斯坦境內“讀經學校”學習時,就接受了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招募和訓練,加入抗擊蘇聯的“聖戰者”武裝。

受訓後,巴拉達爾被派到阿富汗坎大哈附近參戰,因頭腦敏捷,足智多謀,戰術意識在普遍“粗線條”的同行中算得上出類拔萃,很快成為一支小隊伍的參謀——而這支小隊伍的頭目不是別人,正是後來的塔利班創始人兼最高領袖奧馬爾。

巴拉達爾和奧馬爾自小就相熟。有人說他們都曾在巴基斯坦上過“讀經學校”,還有人稱他們學成後回到坎大哈省的邁萬德,在那裏合夥開了一所“讀經學校”。而初創時的塔利班成員大多數是這所“學校”的學生,最初的四個大小領導人則都是“學校”的“老師”。

據稱,在與蘇聯並肩作戰時,奧馬爾給巴拉達爾起了“巴拉達爾”這個實際上是綽號的名字,意思是“兄弟”。這不僅表明了他倆的親昵關係,也恰如其分地表明了巴拉達爾的身份——他是奧馬爾的小舅子,而且是“雙料”的:奧馬爾有四個妻子,其中兩個都是巴拉達爾的親姐姐。

1995年9月26日,塔利班第一次攻占喀布爾,翌日宣布成立“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並迅速控製全國大部分地盤。巴拉達爾也步步高升,先後出任過赫拉特省和尼姆魯茲省省長、西部軍區司令、國防部副部長、陸軍參謀長等要職。

“多哈協定”讓巴拉達爾廣為人知

2001年10月,美國以塔利班支持了“基地”組織實施的“9·11”恐怖襲擊為口實,發動了旨在推翻塔利班政權的阿富汗戰爭。同年11月12日,塔利班放棄喀布爾。

據說,原本在外地擔任軍事指揮、匆忙趕回喀布爾的巴拉達爾力主棄城,並親自駕駛一輛挎鬥摩托,載著奧馬爾一起逃出。此後,巴拉達爾長期活躍於阿富汗-巴基斯坦邊界,並更多待在巴基斯坦境內。

巴拉達爾待在巴基斯坦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受奧馬爾委托,試圖通過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的關係,尋求和美國及喀布爾合作。

和其他塔利班頭目不同,巴拉達爾與反塔利班陣營中許多普什圖人也有交情,尤其是跟擔任過阿富汗總統的卡爾紮伊,一度打得火熱。

但2010年2月8日,美國中央情報局突然宣布抓獲了10名藏匿在巴基斯坦卡拉奇附近的塔利班要員,其中赫然就有巴拉達爾。美方稱,巴拉達爾是塔利班軍事主心骨,抓獲他是“反恐戰爭的轉折點”,而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卻稱這是巴方的“自主行動”,和美國無關。

2012年11月23日,巴方釋放了巴拉達爾之外的9名被捕者,而巴拉達爾則直到2018年10月25日才獲釋。

在此期間,奧馬爾及其繼承人曼蘇爾先後死去。出獄後的巴拉達爾,則迅速躋身塔利班“四巨頭”,並常駐卡塔爾多哈。在多哈,巴拉達爾一直負責與美國秘密洽談以塔利班加入阿富汗和平進程為條件,換取美國從阿富汗撤軍。

這期間,巴拉達爾至少兩次麵見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並多次與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直接通話。

2020年2月,美國和塔利班簽署“多哈協定”。2021年5月1日,美國拜登政府啟動美軍撤軍進程,計劃9月11日撤完。此後,巴拉達爾便成為塔利班最具“鏡頭感”、最廣為人知的領導人。

2021年8月15日,塔利班重返喀布爾,巴拉達爾被曝“每周一次往返於多哈與阿富汗境內處理急務”。但這一狀況恐怕很快就要結束了。

巴拉達爾的“溫和”能安撫國際社會

據當時的報道稱,美國2010年即力主抓捕巴拉達爾,因為他“狡猾,且是塔利班最善軍事策略的頭目”,美國認為抓了他就更容易擊敗塔利班。但那時,巴拉達爾卻被巴基斯坦軍情部門所庇護。

2018年,美國卻又不顧巴基斯坦人不滿,執意把巴拉達爾“撈出來”成為談判對手,則是看中了他的“溫和”:從塔利班還在喀布爾掌權時開始,這位塔利班高層就與眾不同,他樂意在媒體鏡頭前亮相,熱衷汽車和摩托車,還是塔利班高層中唯一整天戴著眼鏡的人。

而不少塔利班高層則認為,照相、錄像都“不符合教義”,對鏡頭十分反感。比如,“四巨頭”之一的雅庫布,至今連一張照片都沒有。

巴拉達爾曾與卡爾紮伊稱兄道弟,在和特朗普政府進行多哈談判時,也宣稱“塔利班的目標就是把阿富汗建成一個自由、獨立、團結和發達的國家”。這讓特朗普及隨後的拜登政府相信“我們做對了”,認為塔利班會分享而非重新壟斷權力。

在2021年5月1日美國開始撤軍後,巴拉達爾更不斷釋放“溫和”信號,說服和安撫了絕大多數原本名義上支持喀布爾政府的各地、各族軍閥,宣稱塔利班將保護平民、允許女性繼續上學、工作,“各民族都會不受歧視、在一個平等社會裏親如兄弟”。塔利班也因此才創造了43天內重奪政權的奇跡。

但也有人指出,巴拉達爾的“溫和”“開明”是一種策略,目的在於安撫國際社會、軍閥和民眾,從而減少奪權阻力,爭取外交承認和國際援助不斷,而另外“三巨頭”的態度則有所不同。

也因此,到底誰能最終執掌阿富汗新政權,仍有待觀察。但無論如何,一夜突變的阿富汗都來到了一個新的曆史路口,塔利班的政策選擇將決定阿富汗未來何去何從。

而重獲政權的塔利班能否履行其開放包容的承諾,以明確態度與恐怖勢力徹底切割,並找到一條符合阿富汗國情、順應時代潮流並得到阿富汗人民理解支持的重建道路,也考量著新政府領導人的政治智慧與決斷能力。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這個“溫和”的男人 被認為極大可能執掌阿富汗新政權

相关推荐: 海地災難不斷! 遭7.3級強震後3萬人無家可歸 又遇上熱帶風暴襲擊

海地西部14日遭受7.3級強震,地震造成至少1419人喪生,另有6000餘人受傷。   圖:翻攝自環球網 海地西部14日遭受7.3級強震,地震造成至少1,419人喪生,另有6,000餘人受傷,一些城鎮的房屋被夷為平地,民眾不得不露宿街頭。震後剛過兩天,熱帶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