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美國從未虧欠阿富汗人 細數過去20年的美國紅利

  • 新聞

黎蝸藤評論文章:美軍撤出阿富汗,過程混亂,值得批評。然而,很多阿富汗人指責美國“背叛了阿富汗人”。有阿富汗女大學生因美國人走了,外交官夢碎,指責美國“背叛了整個年輕世代”:“阿富汗這一代人正在前進丶在進步,且正取得驚人的成就,這不僅是為自己,也為國家,而在這時候毀掉這些機會,是一種背叛的感覺,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一個為美國媒體工作的阿富汗記者表示:“我們永遠無法想像我們會被美國人如此嚴重地背叛……我把生命獻給(美國)的價值,卻遭背叛。”很多在美國獲得身份的阿富汗裔人連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紐約等大城市發動示威,指責美國“背叛我們”。一些歐洲國家民眾也響應示威,指責美國“背叛”。一下子,好像美國真的對不住阿富汗一樣。

  這類論點完全荒謬。該是溯本清源,好好算一算美國和阿富汗之間的恩怨帳了。

  首先,美國人曆史上就有恩於阿富汗

  美國人最早和阿富汗的交往發生在19世紀中。在第一次英阿戰爭中,美國人哈蘭(Josiah
Harlan)幫助阿富汗國王多斯特・穆罕默德汗(Dost Mohammad
Khan)抗擊英軍,因有功而被封為“古爾王子”(Prince of Ghor
Province)。19世紀末,美國工程師又幫助阿富汗建起曆史上第一座水力發電站。

  1919年,阿富汗在第三次英阿戰爭後獲得獨立,美國是最早和阿富汗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之一。在冷戰的60、70年代,美國是阿富汗的重要支持者。這時大批美國人到阿富汗援助、扶貧和推動社會改革。現在網絡上廣為流傳的1970年代三個阿富汗婦女裝著西式短裙在大街行走的照片,就是當時美國幫助阿富汗推動社會進步的見證。

  在80年代蘇聯入侵阿富汗期間,美國是阿富汗抗蘇力量的最重要支持者。正是美國提供源源不絕的支援和武器,阿富汗人民才能最終把蘇聯趕跑。此外,美國在此期間還接收了大量阿富汗難民和移民。

  其次,阿富汗人先對不起美國人,也從未正式道歉

  美國從來都對阿富汗沒有領土野心,美國之所以進入阿富汗,完全因為阿富汗政府——當時的塔利班政府——包庇恐怖分子,以阿富汗為基地,對美國發動了911恐怖襲擊,殺死了3000多名美國人。

  這件事嚴格來說當然是“塔利班政府”的責任,不是“阿富汗人民”的責任。然而,從某種意義上說,同樣也有理由認為“阿富汗人對不起美國人”。

  塔利班當時是阿富汗實際上的政府,也得到一些國家的正式承認。這個政府在某種程度上也能成為“阿富汗人的代表”。事實上,塔利班當時在阿富汗的支持者還不少,國內雖然還有抵抗力量,但塔利班控製阿富汗的大部分地區。塔利班收容恐怖分子是早就眾所周知的事。

  早在1999年,聯合國安理會就通過了1267號決議,成立“阿蓋特與塔利班製裁委員會”,譴責塔利班包庇恐怖主義組織。結果,塔利班對恐怖組織的包庇一直持續到911襲擊後美國推翻塔利班為止。

  一個很多阿富汗人支持的政權,在境內養著恐怖主義組織,最後殺死3000多名無辜的美國人,阿富汗人和美國人誰先對不起誰,這不是顯而易見嗎?

  在過去20年,阿富汗政府也從未公開地為阿富汗前政府的所作所為,向美國人民道歉。或許筆者孤陋寡聞,在媒體上,也似乎從未看到作為個體的阿富汗人對美國人表示道歉。

  有人可能會質疑,塔利班幹的事,阿富汗人為何要道歉?話不能這麽說,否則大家可以反問,納粹德國的事,德國人為何要道歉?日本軍國主義的事,日本人為何要道歉?事實就是,德國人和日本人都正式道歉了,然而現在還是有人不斷要求德國人日本人繼續道歉。那麽用同一邏輯,為何阿富汗人就不用道歉?

  或許美國不是一個很看重“別人向自己道歉”的國家(倒是美國自己很喜歡向別人道歉)。然而,美國不非常看重,不等於阿富汗人不主動道歉就是對的。這個道理應該不難明白。

  再次,過去20年,阿富汗享受巨大的美國紅利

  過去20年,美國給阿富汗提供巨額支援。光是美國政府花在阿富汗上的錢就近一兆美元,平均每年500億美元。以阿富汗平均3000萬人口計算(阿富汗人口在過去20年增長八成,這裏取平均數),每年花在每個阿富汗人身上就有150美元。試想,在美國推翻塔利班時,阿富汗每年人均GDP才不到180美元。美國每年花在阿富汗的錢,竟可堪比擬阿富汗全國GDP。

  當然,這些錢的一大部分是美軍軍費,但軍費的最主要用途就是推翻塔利班和阻止塔利班複辟,維持阿富汗社會穩定,這是阿富汗得以發展的關鍵。在美軍軍費之外,美國用在阿富汗安全部隊建設上的錢高達880億美元,訓練了總額為35萬人的軍隊,規模和裝備比絕大多數北約盟國都強。

  除軍事外,美援還大力支持阿富汗社會建設。美國政府之外,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民間NGO、慈善基金和商業機構也大規模進駐和投資阿富汗,有力促進阿富汗的經濟社會發展。

  是故,阿富汗人口在過去20年大幅增長:2001年人口隻有2100萬,2019年高達3800萬,增長過八成。阿富汗GDP平均年增長率6.7%,最高一年達21%。整個20年(到2019年為止)都沒有試過負增長,平均增速跑贏了所有附近地區國家(中亞諸國、伊朗、巴基斯坦等),追得上印度。阿富汗人均GDP目前雖然隻有507美元,但對比戰前的179美元,上升了一倍多;這還是在人口大幅增長的情況下錄得的。

  阿富汗社會民生變化同樣顯著。兒童死亡率比戰前大幅降低一半左右;戰前安全食水的比例隻有不到5%,在2011年就達到60%;人均預期壽命從2001年的44歲上升到64.5歲。最顯著的還是教育:戰前阿富汗小學入學率隻有21%,2011年達97%,幾乎全民覆蓋。塔利班時代,高等教育幾乎沒有,2018年阿富汗全國有19閑公立大學,65閑私立大學。第一間私立大學“阿富汗美國大學”就是美國的重點援助項目,資金大部分來自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

  阿富汗的進步特別體現在女性地位上。在塔利班統治下,女孩子入學率為“零”,女性在政府工作的比例也為“零”。到了2012年,適齡女孩在各類學校中的入學率為36%;15至24歲的女孩的識字率提高到22%;女性在政府工作比例提高到40%。

  這時期,大批阿富汗人可以自由到西方讀書、工作和移民。除了正常途徑外,美國還為阿富汗人進入美國提供了特別的簽證通道。到2009年還通過《阿富汗盟友保護法》(Afghan
Allies Protection Act of
2009),為這類簽證持有者提供入籍美國的通道。現在這麽多美國籍阿富汗人示威,他們大部分都是在過去20年之移民到美國的。

  可以說,在過去20年,阿富汗人民享受了巨額的“美國紅利”。這樣大規模的紅利,不但在塔利班統治時期想都不要想,在任何其他時候也不可能出現。

  最後,“美國紅利”不是美國的義務,是美國給阿富汗人民的“恩情”

  美國紅利給阿富汗帶來巨大變化,然而,這個紅利是否理所當然的呢?答案顯而易見是否定的。

  第一,沒有一個國家“應該”給另一個國家無條件地長期輸血。很簡單,每個國家的政府都為自己國民服務,而不是為其他國家的國民。一天存在“國家”這個東西,這個論斷就一天成立。一個國家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支援其他國家,但絕對沒有義務為其他國家的人長期輸血。當然,如果輸血不多大概就不計較,但現在說的是能和整個國家GDP相提並論的巨額輸血,沒有一個國家有這樣的義務。

  第二,美國人幫助阿富汗人社會進步,這不是美國的義務,是美國基於道義和人道主義,提供給阿富汗人的巨大善意。或者直接說,這是美國人給阿富汗人的“恩情”。

  第三,美國對阿富汗別無所求,既不盯著阿富汗的土地,也不貪圖阿富汗的資源,也不圖謀阿富汗能為美國的國際戰略服務,更沒有所謂把阿富汗當作“地緣政治的戰略要點”。美國輸出巨額紅利,除了以上所說的善意外,對阿富汗的要求隻有一個。那就是阿富汗要盡一個所有國家都應盡的國際義務——不能利用自己國家的主權為擋箭牌,招攬恐怖主義組織。

  可以說,這是最樸素、最理直氣壯的要求,本來就是阿富汗的義務。現在為讓阿富汗人盡自己的義務,美國足足巨額輸送20年的血。

  顯而易見,美國人對阿富汗曆史上有恩,更讓阿富汗人享受了20年“美國紅利”,美國從來沒有虧欠阿富汗人。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美國從未虧欠阿富汗人 細數過去20年的美國紅利

相关推荐: 議員疑楊文科保留疫苗「做公關」竹縣府:僅確認是否施打過疫苗

新竹縣議員連郁婷質疑楊文科用疫苗做公關,縣府回應,絕對沒有保留所謂的「公關疫苗」。   圖:取自連郁婷臉書 時代力量新竹縣議員連郁婷表示,昨天議會開會,有縣府人員詢問縣長為議員們保留默德納疫苗一事。她質疑楊文科縣長利用疫苗「做公關」有特權疫苗的嫌疑。對此,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