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武漢人的防疫日常:家裏囤的糧夠吃一年

  • 新聞

第二波疫情來了,原本處於安全網中心的武漢市民,突然覺得不安全了。複雜多變的情緒夾雜著往日的痛苦和悲傷,伴隨著夏季的暴雨接連澆上心頭。他們不想再成為全國的焦點、不想重蹈覆轍、不想麻煩別人,為此他們做得比任何城市的人都多。

這一次,聽聽他們都經曆了些什麽。
9BB49F2CE41B6BDA3651C24AE66B9EB6F544298A size4 w1080 h90
@佩兒,武漢南湖小區市民

周邊一夜之間,有7個小區封了。我們小區暫時安全。

我們武漢人不存在“怕”,什麽大風浪沒見過,現在無非是該隔離的隔離、該做核酸的做核酸、少出門的少出去,去了哪裏如實匯報……武漢人絕對不往外跑,何必出去害人呢?瞎折騰是不安全的。但凡有一個人往外跑,武漢人講這叫“扳命”,意思是七折騰八折騰,會把命丟掉。

原本我覺得武漢最安全,我們肯定扛得住。但確診病例突然增加後,多少有點慌。慌的不是自己有沒有戴口罩,而是我們都這麽注意了,怎麽還這樣。你明白嗎?

我們為什麽囤東西?是不想給別人添麻煩。絕不會封了小區,還天天讓業主幫忙拎東西,讓誌願者幫忙送吃的喝的,什麽啤酒飲料還讓人家送。當陷入危難時,不用坐在家裏發求助信息“快來救救我”,我們可以自救。除非地震房子歪了,但即便逃生,我們也有食物。

我準備的東西特別多,米麵油差不多夠一年,放在客廳茶幾下麵。我當然也希望家裏跟別人一樣,敞敞亮亮、幹幹淨淨的,但你沒經曆過2020年,不會有那種體驗。一夜之間要封城,我們都沒概念。小區突然封門,馬上不讓出去。那一刻是什麽都買不到;後來是團購,由誌願者送到家。再後來,每家每天可以出去一個人拿物資。我們選擇完全不出門,在家裏關著,一家老小——爸媽、我和兒子,到最後一段時間都沒菜吃了。

新冠病毒最怕你不接觸它。我們家三個多月沒出過門,從1月23日開始,要不是5月17日全民核酸檢測,我們還不出去。我媽每天計劃著,今天吃這一包,明天吃那一包……我兒子到現在還記憶猶新,最慘的時候,蒸一鍋幹飯炒醬油和在稀飯裏當菜。他再也不想過那種日子了。

7539737259BDD56930854B7E84CBCD910A02D223 size146 w1080 h720
■ 家裏囤的食物。

這一兩年,我們家隻要吃下去一些東西,就要補充,覺得不對勁,就多囤一些。去年武漢穩定後,我第一時間買了冰櫃。雖然房子很小,但還是想辦法把它塞了進來。冰箱裏裝著肉製品,每次買新的就往下放,之前買的往上拿。家裏原來的一個雙開門冰箱,冷藏室放蔬菜、水果、雞蛋等;冷凍室就是包子、饅頭、水餃等。一個冰櫃一個冰箱,可以保證一兩個月。

說實在話,我以為自己挺奇葩的,準備很多,結果一看小區業主群的討論,挨家挨戶都囤了一些。

我對自然災害的體驗特別深。我是唐山大地震那一年出生的。7月份地震,8月份我媽生我的時候,醫院都沒地方安排,我是在家裏找接生婆生的。很多災民被送到武漢,大家睡在地上。那會兒不管是北京還是唐山,很長一段時間,小孩不敢睡床,怕房子塌。從小爸媽就跟我們(我還有一個哥哥)說,那時候有多苦。

我又是長江邊上長大的孩子。小時候的武漢,江堤還是土泥巴夯的。泡久了後,下麵的泥巴稀了,中間會漏水,拿沙袋堵上,能堵就堵,堵不上就成了決口。外頭淹大水,屋裏淹小水,放學回來就自己拿沙袋把家門口堵上,再從屋裏往外舀水。家具拿幾塊磚架起來,晚上睡覺床下都是水。

1998年發大水的時候,有人被衝到下水道淹死了。我們知道一到下雨天,肯定要摸著牆根走,因為淹水以後下水道蓋子被衝開,連成年人都能被吸進去。摸著牆根走,人起碼立得住。說句不好聽的話,家長在家裏打也把我們打會了。

我父親是軍人,非常重視訓練我們的生存能力。他教我雨水大了怎麽走,怎麽結伴,我跟我哥怎麽自救。我也踩空過,掉到坑裏過。我們從小學遊泳,幾歲的時候,一腳被踢進遊泳池,自己撲楞,隻要不淹死,別指望我爹把我提起來。

疫情過後幾個月,不是發布了一個家庭應急裝備科普?我專門給家裏各買了一套。看過鄭州災情後,我又買了全套露營的爐灶和煤氣罐。大自然是非常殘酷的,我不知道哪一天自己會遇到。

以前覺得災難離人很遠,2020年的時候,在自己眼前,樓上樓下的,平常不怎麽聯係的鄰居,可能出了一些問題,甚至離去。那個時候,你是無能為力的。你怎麽知道自己跟他有沒有待過一個電梯?有沒有感染?會不會死亡?

經曆了2020一整年此起彼伏的疫情,我多少長了點記性,但很多人還是無所謂。為什麽武漢人不會到處瞎搞呢?因為見過死亡。外地人看不到自己身邊人倒下,他隻知道一個數字。災難麵前,不是說難過不難過。現實中,活不了就是活不了,救不了就是救不了。

1BBF4B0070C717E04AD5B49E3A42B85A032F1064 size60 w1080 h720
■ 裝備升級,組織小區團購了3箱2400個N95口罩。

BB965F5C2F3F7E4E267877E163F1FA00EC28B2C8 size4 w1080 h90
@李愛華和吳爽,武漢雙湖泊岸業主

隔離酒店選址在這裏,我們業主一點辦法也沒有。我們支持政府的工作,但起碼不能讓酒店的人跟我們有直接接觸吧?德爾塔病毒太厲害了,傳染性跟去年不一樣,我們很害怕。

8月2日下午3點多,有人在業主群裏發了消息,說6點過要送隔離的人到小區門口的那家酒店。很多業主不同意,在酒店門口鬧,不讓停車。鬧到晚上10點多,大家回家睡覺了。沒想到淩晨1點過,還是把人送了過來。

我們覺得選在這裏根本不符合隔離酒店的要求。小區和酒店隔著不足10米的距離,還同一個出入口。萬一其中有一個人感染,那我們小區和隔壁小區都完了。酒店的工作人員可以自由進出小區,是不是管控的漏洞?

隔離人員剛來的時候,酒店管理比較鬆懈。酒店裏的人進出自由,可以自己拿外賣,還能到旁邊的小區商店買東西。8月3日晚上10點多,在我們強烈的抗議下,酒店才在外麵架起了圍欄。作為酒店,這種防護措施我們能不能相信呢?

8D52852B52606926B45C5FED626C3C735A9684B9 size130 w1080 h720
■ 隔離的人被救護車送到酒店附近。

大家一直打市長熱線,還有疾控中心的電話。他們表示這個地方是臨時被征用,因為其他酒店不同意,這間酒店的老板同意了。

我們又問酒店。酒店的答複是政府強製征用的,他們不能拒絕。物業也說是政府征用的,沒辦法移走。到底誰說的真話、誰說的假話,我們也不知道。

這家酒店是2021年新起的,可能生意不太好吧,老板就同意了做隔離酒店。他們說酒店的住客沒有陽性的、全部都是安全的,住在裏麵的隻不過是在中高風險地區待過,回來的時候已經做了核酸檢測,隻需要再隔離14天而已。他們還說絕對不會讓工作人員去我們小區。

六棟的業主李愛華非常確定,酒店的工作人員就住在小區。8月4日早上7點20分左右,她在電梯裏遇到了酒店的人,一路看著他們出了門崗,進了酒店。

七棟的吳爽下樓做核酸時,也在電梯裏碰到了酒店的人。 兩個男人一進電梯,我就問“你們是不是酒店的? ”他們說“是”。 我又問:
“你們現在還能住在這兒嗎? ”他們說“是酒店的保安”。
我當時沒說什麽,也不好說什麽,房子是私人之間租的,物業不敢怎麽著,我們老百姓更管不了。

社區一開始也不知道,跟酒店交涉後,說這事兒居委會做不了主,是武漢市衛健委和疾控中心決定的。網格員說,酒店隻有80個房間,政府花了這麽大力氣,怎麽會為了80個人冒著讓小區3000人感染的風險呢?“他們不是密接的,也不是次密接,隻是路過,或者居住在有疫情的城市。”他的意思是政府想的比我們普通老百姓肯定要多,要相信政府。

怎麽說呢,對社區有點失望。去年防護根本不是這樣,起碼防控措施做得好一點,管理得嚴一點,現在社區都管不了這事。你跟他說,回複的永遠隻有一句:“我們已經溝通過了,酒店分了隔離區和幹淨區。”再沒有其他的話。

有個業主說,幹淨區和隔離區怎麽分得清呢?酒店保安住在裏麵,別人帶著隔離人員也從那裏進出,怎麽確定沒被汙染呢?誰敢保證兩個區域的人員不交叉呢?這不跟南京機場一樣的漏洞嗎?

小區旁邊的幼兒園9月份要開學,孩子怎麽辦?早晚接送孩子的都是爺爺婆婆,太不安全了。管理如此鬆懈,我們覺得一點人身安全保障都沒有。

隔離區的人,網格員說“百分之百不能出來,都是封閉的,隻有一兩個人送飯送水。”社區表示,會督促酒店做好最嚴格的防疫措施,包括隔離、消殺、垃圾清運等。酒店也說,保安已休假,不會再讓酒店工作人員進出小區。

德爾塔這麽厲害,太可怕了。既然有風險,還送到居民區,對我們難道不是一種傷害?酒店離6棟最近,中間隻隔了一條小馬路。酒店的隔離人員開著窗戶,搞得6棟低層的居民不敢開窗戶。他們擔心風一吹,病毒就飄過來,很嚇人的。

我們希望盡可能換一個酒店做集中隔離點,但社區說撤不了。現在搞得我們雖然做了核酸,也不敢出門。什麽時候是個頭呢?

4C35BE6359580CF2B270D0B59C7026E44C5E2C65 size262 w1080 h1620

■ 酒店與小區共用一個出入口。

0602E3BF0E0BB6C0EC6005810DE505BA82C7D290 size4 w1080 h90

@尤妮絲,武漢幸樂社區網格員

武漢再不可能承受第二次風浪了。經曆過2020年,經濟受到損失,國家也大力投資了這麽多。

8月2日,武漢有三個確診的。第二天上午新聞說要做全民核酸檢測,中午我們接到衛生服務中心的通知後,就全部啟動了。雖然去年有做全民核酸的經驗,但今年加快了速度。我們社區常住人口大概3000人左右,計劃三天之內做完。

我們有6個網格員,我在第三網格,屬於老舊小區。這邊沒有電梯房,也沒有物業,大部分老人年齡很大,80歲往上的大概有二三十人。有些老奶奶老爺爺不方便下樓,比如癱瘓在床的,後期我們要上門做核酸。

我的耳朵不太好,戴著助聽器。分管網格的正式工作是從去年疫情後,以前大家都是做自己的本職,比如我負責殘疾協會的事,還有負責計生的、民政的、黨建、低保的。分了網格之後,每一個口子的事情都要摸清楚。去年疫情的時候,我們建了檔。網格員對所在的居民區的個人信息,包括姓名、電話都很清楚。

F5D8A7E881A0A6DDCCCDFDA8DBCF37C15A98A318 size112 w1080 h720

■ 為社區居民登記個人信息。

從下午3點鍾到晚上11點,檢測了752人。因為是臨時通知的,人手不夠,登記得比較慢,第二天快很多。共建單位也下到社區幫忙,有什麽事,書記一喊話,他們都能到位。

居民響應蠻快的。每一個網格一個群,大部分居民在裏麵,看到社區發的消息,主動跟我們報備,排查起來就比較快。

去年經曆過,大家都有經驗,也能照顧到老人、殘疾人或小孩。最感人的是什麽呢?市民蠻關心我們的。昨天一個市民跟我說,辛苦了,給我們買水什麽的。我說我們有水,謝謝。天氣很熱,社區準備了礦泉水,怕有人站累了暈倒。大家也比較體諒,讓老人、殘疾人優先檢測。

借著武漢開展全民核酸檢測,也想鼓勵其他城市這樣做。不是說沒有經曆過疫情就疏忽,每個人都不要麻痹,不要抱僥幸心理。

我不是在批評誰,也不是論斷。我家小孩今年幼兒園畢業,想著我媽從去年疫情一直到今天對我幫助特別大,付出了很多,我們就去了一次長沙。7月10號的時候,去了我很震驚,當時就跟我媽說,還是武漢安全。長沙人這麽多,地鐵、公交車等管得嚴,但公共場合還是該注意注意,口罩必須戴。

回武漢之後,我跟我媽說,可能沒有經曆過武漢這樣的痛苦,他們感覺不到。每個城市的想法不一樣。打個比方,我是一個經曆過武漢疫情的人,很想去愛別人。雖然我不認識你,但出於安全我會禮貌地提醒你,還是把口罩戴上。對於一個沒有經曆過的人,他會覺得你多管閑事,你們經曆了是你們的事。

說一句不好聽的,如果不是這個疫情,社會已經變得相當冷漠。每個人買了房之後,小區的房子一棟一棟地住,鄰裏左右都不認識,關係不那麽親近,信任度也不高。

我在社區工作了15年,回想起老一輩的,比如解放後的那一批書記主任,確確實實在為民服務。我會思考,老一輩的人,是怎樣與老百姓親近在一起的?我爺爺從小跟我說,做人要實實在在、真真實實,不要做表麵工夫;要麽做好,要麽就不做。我一直把爺爺這句話放心裏。

2020年疫情的時候,全國各地援鄂的醫護人員最清楚病毒的危害有多少,防護有多重要。這些醫生可以向當地的市民和政府傳達防疫決策。去年武漢剛開始,也是因為疏忽,底下的人說很嚴重了,還是有人不聽。希望每個城市,不要再經曆這樣的疏忽,而讓一個地方失去了平安。

有時候,一個人的話真的要聽。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武漢人的防疫日常:家裏囤的糧夠吃一年

相关推荐: 清晨上廁所聽見幼貓叫 一週後家裡變小貓「聚寶盆」?

國外一名女網友的先生日前清晨發現家裡竟然出現陌生小虎斑貓。   圖/FB帳號Alison Branum 莫非家裡是貓咪聚寶盆?國外一名女子日前在臉書社團分享一段奇遇,幾個月前的某一天先生清晨起床上廁所,突然聽見廚房傳來小貓叫聲,正當先生心想「我家沒小貓」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