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國網監濫權被清退 不受約束的公權力 責在何方?

中國社交媒體新浪微博一網絡監督員濫用權力,發布虛假信息,不僅引起網民強烈反彈,更是“引火燒身”,被新浪開除並永久禁言。有媒體觀察人士稱,中共黨國體製下的濫權已經發揮到極致,一個小小監督員就有網絡的“生殺大權”,這種公權力不受法律製約,私權得不到法律保護的現狀,在當局持續加大網絡監控的力度的大環境下,網民言論自由的空間越來越受到擠壓。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新浪微博是中國最熱門的社交媒體平台之一。這個平台的一名網絡監督員8月底投訴一賬號博主“捏造故事”汙蔑中國疫苗,“對國家造成不利影響”,導致其賬號被封。然而令這名網絡監督員始料不及的是,在該博主披露事實真相後,事態發生反轉,這名監督員自己卻因在投訴該博主過程中“發布虛假信息”,被微博官網清退並永久禁言。

8月24日,博主@tomo醬醬在其微博帳號發布了一則帖文:“我的媽媽3月26日打的北京生物第一針,3月31日紫癜藥物性皮疹,6月30日過世了。”

然而,這則緬懷去世母親的帖文,卻遭到微博官方認證的微博網絡監督員@Shine季浩洋的投訴,致使@tomo醬醬賬號8月26日被封。

@Shine季浩洋26日發文稱,“法律不會讓你隨隨便便拿個借口來汙蔑國家,疫苗有沒有問題捫心自問”,“該賬號博主涉嫌捏造故事博取熱度同情來進行非法詐騙,並且對國家造成不利影響,已被拘留”,“已經對其賬號封號處理”。@Shine季浩洋甚至說,警方查詢到“該博主母親現在正在正常上班”。

在賬號被封,事實被肆意歪曲,卻又無法披露事實真相的情況下,@tomo醬醬不得不注冊了“@tomo醬醬630”的小號(與主號“大號”相關、可匿名的賬號)來反駁。

@tomo醬醬630發文稱,“本來不想公布死亡證明的”,“為了實錘,我發了”。文章後邊還附上了“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書”,以及“遺體火化證明”。

@Shine季浩洋假冒李逵之名,大行李鬼之惡,“以假打真”的任意妄為,在了解事情經過真相的網民中引發強烈反彈。

有網民質疑,“微博監督員居然有對私人言論的‘解讀’權,一言不合就扣帽子,這不就是紅衛兵嗎?”

也有網民說,“拿不到那幾百元的薪酬,便開始誣告網友詐騙。”

還有網民稱@Shine季浩洋就像明朝的特權監察機構“東西廠的太監,負責搜集輿情,派錦衣衛去抓人。”

@Shine季浩洋事件的發酵,引起新浪微博官方的關注。在查證後,新浪微博官方認定,@Shine季浩洋“持續發布虛假信息,擾亂傳播秩序,嚴重損害了微博監督員的集體聲譽”,依據《微博社區公約》、《微博監督員工作條例》的相關規定,“於8月27日對該人進行清退並永久禁言。”

不過,微博官方的聲明在明確“監督員沒有處置任何賬號權限”的同時,仍然堅持此前對@tomo醬醬做出的封號決定,指出“經查實因該賬號之前發布涉時政有害信息,被站方依法依規處理的,並非是監督員投訴處理。”

公權嚴重入侵私權

有網絡觀察人士指出,在中國當局日益鉗製民眾言論自由,收緊對互聯網社交平台監控之際,@Shine季浩洋在其賬號及評論中“發布未經證實的不當言論,誤導其他用戶”的行為,凸顯出中共政體下,無論官職上至正國級,下至地方官員,甚至像僅有微不足道一點小權力的網絡監督員,都會“一朝權在手、便把令行來”。

旅居澳大利亞悉尼的資深中國問題學者、政治學博士邱嶽首說,@Shine季浩洋濫權投訴@tomo醬醬發表的正常言論,凸顯出中國公權嚴重地入侵私權。

他說:“公權力經常越位,入侵私人空間,私人權利,這是黨國體製下的一種常態。另一方麵,由於公權力是一種絕對的權力,可以控製任何一切的權力,這就造成了任何級別,哪怕是一個網絡監督員,他手中有點權力,哪怕是一丁點的權力,都可以發揮到極致,可以任意決定你網上賬號的生死。”

邱嶽首說,這種黨國權力大於一切的體製,助長了權力的越位,私人的權利,分分鍾鍾都處在被“割喉”的狀態下,朝不保夕,今天你的賬號還存在,可能明天你的賬號就被封了。

他說,此舉顯示,中國私人的權利完全沒有得到法治的保障,公權力沒有受到法律的限製,二者互為因果,造成目前的言論空間非常狹小、窘迫的狀況。

看守網站平台的“城管”

旅居美國加州的政論家和獨立學者吳祚來對美國之音說,網絡監督員的權力類似網站平台的“城管”,可以把他們主觀認為“不順眼”的內容,盡管是事實,也能上升到“政治問題”,@Shine季浩洋對@tomo醬醬的投訴,就是一個典型的示例。

他說:“他們一旦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就按另外一種方式來處理了,而不再按講道理、講事實的常規方式處理。他們一旦把有關言論列為政治性的東西,比如在疫情期間,如果說疫苗的問題,國家在防疫的不利,盡管你講的是事實,就像湖北李文亮醫生遭遇的一樣,被訓誡,或者被開除,如果是一般的網民,就可能直接被抓到派出所,審問,拘留或者罰款等。中共的體製就是這樣,這與某個人的關係不大,是這種體製產生的惡劣的東西。”

新浪微博2017年9月開始實行監督員製度,以強化對網民的監督,淨化微博社區環境,處置微博上的涉黃、違法和有害信息。

目前,新浪微博據信在中國各地招聘了2000名監督員,專門負責對微博平台上的涉黃、違法內容或有害信息進行投訴,並經過微博管理員審核後,由網站統一進行處置。

有資料顯示,僅2019年,新浪微博監督員有效投訴了涉黃低俗、違法有害信息4457萬條,正確率99%以上。

中國新媒體“時代財經”采訪的一名監督員說,他平均每個月舉報20萬涉黃信息,一年獲得的獎勵包括4部iPhone和兩個iPad。

新浪《微博監督員工作條例》對監督員做出了獎罰規定:每位監督員每個月有效投訴不少於200條,且正確率在98%以上。凡完成投訴200條以上的,發放200元網費補貼;對每月有效投訴量排名前30且正確率99%以上者發放現金獎勵,年終考核排名靠前的微博監督員將獲得年終獎勵。對“連續兩個月考核不達標,站方進行清退”。

監管是否與經濟利益掛鉤?

有網友提供的網上截屏顯示,@Shine季浩洋5月2日曾經發帖說,“四月份業績真是丟人現眼,四月店裏太忙了,把這茬都給忘了。”

有網友質疑,@Shine季浩洋8月底以“未經證實的不當言論”投訴博主@tomo醬醬,是否跟他為了“衝業績”,不擇手段發布虛假信息有著直接的關係。

獨立學者吳祚來認為,金錢的誘惑至少是驅使@Shine季浩洋膽大妄為,信口雌黃,惡意中傷@tomo醬醬的主要原因之一。

吳祚來說,2011年中國北京等地爆發了茉莉花革命,他因為在網上發表了所謂敏感言論,被朝陽警方拘審,並受到威脅。他說,當時他了解到,警察抓一個人,就會有工作業績積分,與獎金和升職掛鉤。

他說:“他們抓一個人是有積分的,放掉一個被抓的人,就浪費三分。他們有這樣的一個造惡機製。他們既有這樣的造惡機製,然後輿論反映出來,或者出了什麽事兒,他們又把這變成個人行為,而不是這種機製或者單位造成的。”

吳祚來說,@Shine季浩洋既是這種機製中的作惡者,也是這種機製的犧牲品,他被新浪微博清退,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網絡監督-文革式的告密

中國浙江的網絡作家昝愛宗說,網絡監督員的舉報、投訴的權力,特別有些監督員發布虛假信息,其後果非常可怕,能決定網民賬號的生死。這就跟文革時期的告密人是一樣的。誰說一句對當局不忠的話,不敬的話,別人就告發了,上邊就開始來抓人。

他說:“今天的這些網絡監督員,其實也是一種告密。有的是捕風捉影,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新浪雇用監督員,就是鼓勵群眾告群眾。”

昝愛宗說,@Shine季浩洋無中生有,妖言惑眾,造成惡劣影響,理應根據有關治安管製條例或相關法律法辦,但是新浪微博隻是把他“炒掉”,甩掉這個“鍋”而已。

新浪不惜耗資雇用網絡監督員,推出監督員製度,也是迫於中國當局的壓力。2017年9月,北京網信辦依據《網絡安全法》就新浪微博對其用戶發布傳播的“淫穢色情信息、宣揚民族仇恨信息及相關評論信息”未盡到管理義務,做出最高罰款的處罰決定。

獨立學者吳祚來說,社交媒體平台是被逼無奈,迫不得已實行網絡監督員製度。他說,在手握“利劍”的中國網信辦的威逼下,這些社交媒體平台網站若不能不折不扣地執行網信辦的指示,稍有不慎,輕則公司負責人被約談,警告,限期整改,重則被產品下架,或遭罰巨款。

吳祚來說:“中國的有關部門也隨意地對他們進行罰款,或者把他們的老總叫過去審問,敲竹杠子,所以他們也受不了。那麽怎麽辦呢,所以就設置一些特殊的人員來實現自我清理,減少所謂的負麵的信息,或者不利於黨國的信息,惹怒了某個領導,他們要承擔很大的責任,所以設置了這樣一些人員,也是迫不得已,大家都在自保吧。”

根據中國網信辦的統計,中國網信係統2020年加大了網絡執法力度,全年約談網站4282家,對4551家網站給予警告,暫停更新網站1994家,取消違法網站許可或備案、關閉違法網站18489家。

今年5月8日,在國新辦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網信辦副主任盛榮華說,2021年的網絡“清朗”行動,是進一步“壓緊壓實網站平台的主體責任”,對違法違規的平台企業強化約談機製,加大特別是經濟處罰機製,以及內部和社會公開通報機製。

政治學博士邱嶽首說,中國的社交媒體平台都必須按照當局的要求,部署大量的監督員,在重大政治事件,如百年黨慶,國慶,黨代會或兩會期間,都會更嚴控網絡平台上的各種言論,而那些被各網絡平台的監督員,為了配合當局新的要求,會更加賣力,更加積極進行監管。

他說:“我認為,不控製言論自由,就不是共產黨。全國上下都必須要跟中央保持一致。今後輿論空間會越來越小,發言的自由度會進一步下降,會進一步開倒車。”

媒體觀察人士昝愛宗說,網站平台有時也是迫不得已,必須要按照當局的政治意願和要求行事。例如,當局說要整頓財經自媒體,網站平台就要對那些經常批評政府的財經製度,金融製度,物價上漲等的自媒體的大V進行封號。他預計,網站平台未來勢必更加屈從於當局的壓力,招聘更多監督員,再進一步加大審查力度。

獨立學者吳祚來預期,在中國當局持續不斷加大對互聯網管控下,網絡平台上的言論自由將進一步受到限製。不過,他指出,具有創造性的網民們,會拐彎抹角地,隱晦地來表達他們的真實想法,或許哪天網友會寫出“新甲骨文”,令當局的監管部門一籌莫展。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中國網監濫權被清退 不受約束的公權力 責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