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全美爭議墮胎法案之際 當年“羅訴韋德案”當事女嬰發聲

“羅伊訴韋德案”(Roe v
Wade)賦予全國婦女墮胎權後,案中女嬰相隔幾十年後身份終於揭曉。她表示自己在墮胎爭議中,不偏袒任何一方,但同時批評反對墮胎陣營是“宗教狂熱分子”,政府也不應卷入這場紛爭。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51歲女子桑頓(Shelley Lynn Thornton)表示,自己就是當年案件原告人麥考維(Norma
McCorvey)生下的孩子,母親1970年懷孕期間化名為羅伊(Jane
Roe),興訟挑戰德州政府,爭取女性享有墮胎權。案件纏訟至1973年,麥考維勝訴時桑頓已經2歲半,並由領養家庭收養。據悉桑頓與生母此後多年分隔,直至2017年麥考維臨終前,二人才在病榻前相認。

桑頓表示,領養父母反對墮胎,自己對於墮胎爭議既不支持也不反對,而且她20歲懷孕時,清楚知道自己不會放棄孩子,現在已是3子之母。但桑頓同時澄清,不希望外界將她標簽為反對墮胎陣營,這些人隻是“四處抗議的宗教狂熱分子”,也不明白為何政府如此關注墮胎,畢竟這個議題不應牽涉政治與宗教。

距“羅伊訴韋德案”半個世紀後,桑頓這次透過記者普拉格(Joshua
Prager)道出了秘密,並在自己即將出版的新書《羅伊一家:美國故事》(The Family Roe: An American
Story)中表示,自己不想隱藏往事。

案件起源於1970年,時年22歲的麥考維居於德州達拉斯,在未婚的情況下誕下2名女兒,最後送人領養,但因當年法例規定,孕婦隻有在胎兒危及孕婦性命時方可墮胎,因此引發爭議,直到最高法院裁決才確定了案例。到了1989年,麥考維公開表示有意尋找親生孩子的下落,當時已經18歲的桑頓得知自己的身份,但拒絕與麥考維見麵。麥考維的案件改寫了全國婦女的生育權,但議題如今又在全國掀起連番激辯。

德州通過“心跳法案”後,有婦女權益陣營質疑,條文變相全麵禁止女性墮胎。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全美爭議墮胎法案之際 當年“羅訴韋德案”當事女嬰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