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子彈打子彈」 美軍測試攔截洲際彈道飛彈

  • 新聞

3670183 1 1

美軍9月12日進行一次陸基反洲際彈道飛彈試射。圖為2017年5月,美軍從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的一枚攔截飛彈,最後成功在太平洋上空擊中一枚模擬洲際彈道飛彈靶彈。(路透資料照)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美軍9月12日進行一次陸基反洲際彈道飛彈試射,測試改良型「外大氣層截殺載具」(EKV),初步跡象顯示結果符合要求。其難度,用五角大廈的說法,猶如「高速狀態下用一顆子彈擊中另一子彈」。

《Defense News》報導,根據美國飛彈防禦署(MDA)聲明,這次飛行測試發射了一個旨在提高攔截器性能、配備新型三級助推器的EKV模型,這構成了陸基中程防禦系統。

該聲明稱,「這是EKV模型三級助推器的首次飛行試驗,在兩級模式下運行。這意味著第三級助推器沒有被點燃,允許提前釋放殺傷攔截器,提供了更大的戰鬥空間。」

EKV是美國陸基攔截器(GBI))的一部分,它和助推火箭分離後以高速碰撞的方式摧毀目標。

美國飛彈防禦署正在對其陸基彈道防禦系統(GMD)系統進行升級,並執行延壽計畫。由於難以滿足技術要求,該局在2019年取消了重新設計EKV的嘗試,因此,現在的壓力是要確保GBI系統已有的攔截器,能摧毀不斷變化的洲際彈道飛彈。

GMD系統的技術非常複雜,需要動用美軍部署在全球的感應器來監控、追蹤彈道飛彈。美國國防部表示,導彈攔截就像在高速狀態下「子彈打子彈」,攔截導彈先升入太空,之後釋放EKV,利用EKV的動能摧毀目標。

美國飛彈防禦署上一次對陸基中程防禦系統的GBI進行測試是2019年3月,當時進行更複雜的齊射測試,包括兩枚GBI對一枚洲際彈道飛彈進行齊射,在該次試驗中,第一枚GBI摧毀了洲際彈道飛彈的再入飛行器,這與其設計目的完全相符;第二枚GBI隨後觀察了由此產生的碎片和空中殘餘目標,沒有找到任何其他再入飛行器,於是選擇了其識別出的次「最致命物體」,並準確命中了目標。

陸基中程防禦系統對美國國土的防禦至關重要,這次試驗表明,美國具有有能力的威懾力量來因應實際威脅。

此外,飛彈防禦署正在出資研發一種「重新設計攔截器」(RKV),同時也在開發一種能夠消滅多個威脅目標的多目標攔截器

default800

搭載裝有「外大氣層截殺載具」(EKV)的攔截飛彈,重量逾12噸,超過了許多中程彈道飛彈。(翻攝自美國陸軍官網)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子彈打子彈」 美軍測試攔截洲際彈道飛彈

相关推荐: 「沒拜的粽子全酸了」 40多年前7月半真實事件靈異程度引共鳴

農曆七月中元普度期間,許多民眾都會準備豐盛祭品款待一年一次來到人間放暑假的好兄弟們,而每家戶的供品也大不相同,除了不外乎油、米、罐頭、飲料、各式乾糧及三牲菜餚之外,也有人提供白飯。 近日有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家常菜」發文問大家說,「為什麼早上九點煮的白飯拿來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