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他是毛時代最後的舞者 被江青看中 為“愛”叛國出逃

  • 新聞

87690ba7b95a8ca20d30924c015a5977

2003年,一本自傳風靡澳大利亞,當時一舉創下連續130周位居暢銷書榜前10名的好成績,上榜時間超過了同期出版的克林頓·希拉裏(Hillary
Clinton)的傳記。

其實,書中主人公原本與西方世界相隔萬裏之遙,這是一段特殊年代的特殊遭遇。對曾經的一代中國人而言,男主角是一個沒有經受住“腐朽資本主義”侵蝕從而“背叛”祖國的年輕人。然而幾十年後,他的故事卻又被很多人津津樂道,在命運抉擇與時代的激烈碰撞中,或許李存信這三個字,就是對那個時代以及其後政治變遷的最好注解。

3c6eb762eb52e3d0fb767ae18a886b17

2009年,根據李存信經曆改編的電影《最後的舞者》在澳大利亞上映。(最後的舞者電影截圖)

891924041b4516c2e36ac8c415d7bbc6

本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原故事版本就是1979年李存信的叛逃事件。(最後的舞者劇照)

李存信出生在1961年,等到上小學,第一堂課上,他學會的第一個詞語,不是自己的名字,而是“毛主席萬歲”。

1970年開始,文化大革命進入後期,但藝術界的革命激情正酣,由原北京藝術高校組合而成的五七藝術學校更是將江青推舉到一個新高度,她成為這所的學校的名譽校長,出現在這個學校中的學生,都是她的孩子。

2d14b315edd27215ad2db442cbe40e42

中國“文革”時期,樣板戲“紅色娘子軍”劇照,表現海南椰林寨女奴吳清華與惡霸地主南霸天作鬥爭。 (VCG)

學校開學前期,為了確保五七藝校的生源質量,江青指示建立專門的工作組,提前下到基層,進行海選。那一年,李存信剛滿十一歲。

1971年,寒冬時節。幾個穿著軍裝的人進入冰冷的教室,44個小孩全體起立,高唱“東方紅,太陽升”。幾個人仔細端詳著每個小孩的臉,很快,他們選了一名漂亮的女生。

在他們即將離開時,一旁的老師突然拉起一個小男孩,說:“等一下,同誌,你看這個小孩如何?”

這是李存信兒時最深的記憶。在此之前,他原本是山東青島一個普通農家的孩子,家裏兄弟七人,他是老六。家裏很窮,每天以地瓜幹為主食,李存信9歲前沒有穿過鞋子,11歲前沒吃過飽飯。

電影《最後的舞者》與李存信的傳奇經曆(請放大圖片瀏覽):

079385a0515ab939484b0ccf21ac06fe

影片改編自華人芭蕾舞演員李存信的自傳《舞遍全球》。(最後的舞者電影截圖)

檢查身體時,他們讓李存信脫去衣服,量了身體的每一寸,最後做“拉腿”。這個窮苦的孩子本能地感覺他的生活可能會改變,竟沒喊一聲疼。通過層層選拔,李存信成了“山東省15名幸運兒”之一。自此,命運被徹底改變。

在北京,蘇聯式艱苦的芭蕾舞蹈基礎訓練,讓李存信極度不適應,每天都是練基本功,綁沙袋壓腿,腳尖旋轉行走直到雙腿麻木、渾身被汗水濕透為止,還要學習音樂、文化和沒完沒了的政治課。在一位老師的鼓勵下,他發誓要成為全世界最優秀的舞者。為了提高自己的彈跳能力,李存信在腿上綁著沙袋,每天早上五點起床,開始跳樓梯。晚上,在大家都睡著的時候,他在漆黑的教室裏點燃一支蠟燭,在黑暗中旋轉……

2b5aea87cad719d1a58129c05618b92d

李存信於1961年出生在貧窮的山東青島農村。11歲時由於機緣巧合被選入北京學習芭蕾舞。(最後的舞者電影截圖)

在那個樣板戲如火如荼的年代,李存信至今記得,他們為江青表演的第一場樣板芭蕾—《常青指路》。“入場,用的是腳跟走快步的京劇舞步。我衝在前麵,手中握著手槍,臉朝著觀眾,一副視死如歸的眼神。在舞台中央短暫亮相的時候一絲能動,不能深呼吸,甚至是眨眼皮都不可以。”然後,戲中的李存信發現自己的槍暴露了,需要用手搔自己的頭皮。他在表演這一個小動作的時候,總可以聽見觀眾席裏傳來的竊笑聲。

而為了讓這個動作看上去更真實,僅僅這個搔頭皮動作,李存信就不知道練習了多少次。他後來回憶,“每次聽到笑聲我就很高興,直到有人告訴我,江青也笑了。”

7年後,李存信成為全校最好的學生之一。而文革,也在7年的騰挪旋轉中結束。1979年,李存信18歲,五七藝校停止招生並解散,藝術院校的教學得到恢複。此時,命運的指針又將他帶向了大洋彼岸的美國。​

72b9bea1ced04eb3f5ab03e71ebf5808

1979年,他作為第一批公派藝術留學生到了美國,後來他選擇留在美國生活。(最後的舞者電影截圖)

5164eca866d9096867ad56c3eac6f871

本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原故事版本就是1979年李存信的叛逃事件。(最後的舞者電影截圖)

那年,美國一個文化代表團訪問中國,休斯敦芭蕾舞團的藝術指導本·斯蒂文森(Ben
Stevenson)是代表團成員之一。他非常欣賞李存信,邀請李存信去該團參加一個6星期的暑期訓練班。無法想象,這次休斯敦之行,對當時的李存信造成多大的震撼。在美國,李存信知道了芭蕾的不同,知道了藝術的個體和自由的表達。他說,他在舞台上扮演了不止一次的王子,但是“在中國的文化裏,我甚至不會表達王子的傲慢”。

1979年11月,比原先的計劃推遲了一個多月後,李存信第二次離開中國,這一次,他要代表北京舞蹈學院在美國待上整整一年,然後,返回中國,重新振興擱淺多年的芭蕾教育。

但是,一切都隨著一段愛情的來臨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美期間他愛上了一位美國女孩,並在離開美國的前3天,和女孩登記結婚。為了此生第一份愛,1981年4月,李存信在臨回中國的前三天“叛逃了”。

在當時,無疑是個大事件,幾乎引起中美兩國間嚴重的外交糾紛。而李存信被當作“叛逃分子”,滯留在中國領事館裏整整21個小時。中國領事館外麵,擠滿了大量的記者,此事上報給了美國當時的副總統老布什(George
Bush),最終由他出麵,向中方高層求情,李存信被釋放。

db356bf561f8dcf029014f095bfc1c95

此事件幾乎引起中美兩國間嚴重的外交糾紛,並在整個西方世界中轟動一時,並被西方媒體大肆渲染。(最後的舞者電影截圖)

06627c9f84f514b5bfe182dbbaebec26

1995年他離開美國定居澳洲,加入澳大利亞芭蕾舞團並擔任主要演員。1999年他在38歲的時候退休,轉行當起了股票經紀人。(最後的舞者電影截圖)

37a6cfceab7c21ff8894c5098eb71f2d

李存信現任澳大利亞昆士蘭芭蕾舞團團長。(最後的舞者電影截圖)

此後,李存信的芭蕾事業一帆風順。在休斯敦芭蕾舞團的十多年裏,他成了劇團無人可替代的王子,並獲得了世界芭蕾舞蹈大賽的一枚銅獎和兩枚銀獎,成為《紐約時報》評選的“世界十大優秀芭蕾舞演員”之一。

1995年,李存信退出了芭蕾舞團。退役前,他用了兩年半上夜校拿到金融文憑,現在已經是澳大利亞最大股票公司的經理人之一。

李存信的第一次婚姻,因為兩人的文化差異,以失敗告終。幾年後,愛情之花再次綻放,他和搭檔—跳公主的瑪麗·麥肯德麗(Mary
Li)墜入愛河,並有了三個孩子。

2003年,作為毛澤東時代的最後一代舞蹈人之一,他出版自傳《毛的最後的舞者》(MAO’s last
dancer),這本書常年暢銷,澳大利亞幾乎人手一本,它的影響,甚至到達南非、巴西等30多個國家。再之後,該書由澳大利亞改編成同名電影,熱銷西方。

回首人生大半,如果從頭再來,李存信又將如何抉擇?

幾年前,麵對這個略顯尖銳的問題,他曾在采訪中表示,這個很難說。如果當時像現在這麽開放,我一定不會留在美國,我可以兩邊跑。但是當時看起來,我留在美國對我的藝術發展是最好的,並且是被迫的選擇。我想帶我的妻子一塊回去,但是他們不承認。其實當時才20歲,愛情大過天,不覺得自己這麽做是在背叛祖國。有朋友提出過幫助我政治避難,但是我拒絕了。其實我的事情暴露出的問題,是當時中國外交上的不開放。如果放在以後幾年,這種事情絕對不會出現。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他是毛時代最後的舞者 被江青看中 為“愛”叛國出逃

相关推荐: 馬斯克神評論!嘲諷貝佐斯新投資的一家公司

近日有報道稱,亞馬遜創始人傑夫 – 貝佐斯投資了一家名為 Altos Labs 的抗衰老生物技術公司。消息一出,立刻引來了他的老對手、特斯拉與 SpaceX 首席執行官埃隆 – 馬斯克的嘲諷。 And if it doesn’t work, he’s go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