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國那個“史詩級的泡沫”會破裂?已找到讓泡沫永續的辦法?

在北京的一個紅綠燈前,我第一次注意到有年輕人走在汽車之間發小廣告。我搖下車窗,接過來一份。令我驚訝的是,這是一個售樓廣告。

那是在2010年,當時美國經濟還在承受房地產泡沫破裂的後遺症。我曾報道過那次泡沫的興起,北京的傳單讓我想起了泡沫最嚴重的佛羅裏達:中國房地產市場變得如此火爆,以至於人們在等紅燈的時候推銷公寓,好像買房就像買汽水一樣平常。

在那次訪問期間,我還看到其他許多房地產泡沫的跡象。在上海的人行道上,我經過一些房地產中介,他們為了滿足所有的需求,把桌子擺到了外麵。來到小城吳起,住在一家新酒店的第一個晚上,我沒有看到任何其他客人——大堂、餐廳、電梯裏都沒有。大約在同一時間,美國著名投資者吉姆·查諾斯(Jim
Chanos)警告,中國的房地產過度已經讓它處於“通往地獄的跑步機上”,泡沫隨時可能破裂。

但泡沫沒有在2010年破裂。也沒有在2011年破裂,此後的十年裏也沒有破裂——除非在本周開始破裂。

泡沫的跡象

恒大是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之一,它遇到的麻煩讓世界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上。最近該市場的銷售放緩,似乎將恒大推到了破產邊緣。沒有了往年那麽多的現金流,公司可能無法支付明天到期的一大筆款項。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中國政府會出手拯救這家公司。

本周的消息導致全球股市下跌,投資者擔心恒大的破產可能引發銀行和其他公司的違約循環。我的同事艾莎(Alexandra
Stevenson)和曹莉寫道:“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家公司會發展到如此龐大和混亂的程度,以至於政府擔心如果它倒閉了,這將給更廣泛的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她們解釋說,恒大“就是這樣一家公司”。

其他一些中國開發商可能也遇到了麻煩。而且無論以什麽標準衡量,中國的房地產都貴得令人懷疑。

考慮一下中國大城市的房價中位數相對於這些城市的收入中位數的比值——這是衡量房價價值的一個經典指標(在房地產泡沫破裂之前,這個指標在美國一直閃爍著鮮紅色):

正如彭博觀點(Bloomberg Opinion)的馬修·布魯克(Matthew Brooker)最近所說,中國的房地產:

……是一個史詩級的泡沫,以各種指標衡量,它輕而易舉地蓋過了全球金融危機前美國房地產價格的飆升(其泡沫破裂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或者蓋過了愛爾蘭和西班牙等歐洲國家不可持續的繁榮。它可以同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房地產泡沫相提並論,後者在90年代初最終破滅時令該國進入了至少一個
“失去的十年”。

上海的經濟學家謝國忠在《南華早報》上這樣寫道:

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中國政府已經找到了永遠維持泡沫的辦法。北京有很多能力,但並不包括讓泡沫永續。幾千年來,中國的皇帝為了長生不老吃下了各種東西。但都沒有成功。

綜上所述,很容易看出十年前的泡沫警告——比如查諾斯的警告——可能並不像起初那樣看上去是錯的。15年前的美國也發生過類似的情況:2005年還像是危言聳聽的經濟學家,到了2008年就變成了預言家。

不過,中國在一些重要方麵與美國、歐洲和日本不同。盡管中國經濟近年來有所放緩,但仍比更富裕的經濟體增長得更快。因此,中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發展到適應房地產泡沫的程度。例如,許多家庭的收入增長很快,他們能夠支付當初看起來數字很大的抵押貸款。

中國政府也擁有大量現金儲備,並願意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避免經濟危機。在過去幾年裏,政府已經采取措施給市場降溫,比如在某些情況下限製銷售和住房貸款。這些舉措減緩了近年來的價格上漲。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寫道:“繁榮的持久性表明,比起將它描述為泡沫,這個市場要複雜得多。”

軟著陸?

在2010年的那次旅行中,我與時任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現任中國銀行業最高監管機構主席的郭樹清進行了座談。他同意中國經濟存在不平衡,包括過多的建設。不過,他還說,“我認為我們有充足的時間、充足的工具和充足的手段來實現軟著陸和平穩轉型。”

根據規範的經濟衡量標準,中國在解決失衡問題上做得還遠遠不夠——而在通常情況下,與正常的經濟規則對賭是錯誤的。但中國無與倫比的規模和長期增長記錄至少讓人有理由懷疑,這次泡沫是否真的有所不同。

本文節譯自《紐約時報》每日簡報The Morning。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中國那個“史詩級的泡沫”會破裂?已找到讓泡沫永續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