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要出手救恒大?市場多相信中國會躲過雷曼時刻

  • 新聞

1d2f73942dbefda721c64dd13c296407

中國恒大集團在上海的恒大中心

中國政府會不會出手挽救恒大的債務違約危機,現在成為各方和媒體揣測的焦點。不過,市場自周四(9月23日)以來似乎傾向相信,中共已打算接管恒大,並將其拆分為三個實體來進行重組。此消息仍未經中國官方證實,但多數市場人士似乎已吃下定心丸,認定恒大不會是“雷曼兄弟”
(Lehman Brothers) 破產的翻版。然而,也有部分分析人士認為,恒大不值得救。

美媒華爾街日報9月23日引述據不具名的中國官員指出,官方要各地政府為“可能的風暴”做好準備”,言下之意,是中國政府不打算救恒大。但同一時間,Asia
Markets也報道,中國政府可望於數日內正式公布要出手救恒大的重組方案,該方案由國企主導,計劃將恒大這家地產開發商龍頭一分為三,最後變成另一家國企。

Asia
Markets引述不具名的中國官方消息來源稱:“此方案之設計是為了保護向恒大買房的中國消費者,就是那些你看到在街頭抗議的人,以及向恒大購買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但更重要的是要遏製(恒大)債務違約可能對中國經濟帶來廣泛的負麵衝擊。”

“債台高築的恒大將搖身一變成為國企”,消息一出,股價馬上反彈,一度狂飆三成,代表市場傾向相信中國政府不會放任恒大拖累中國的房市、股市、金融市場、甚至實體經濟。

不過,此一媒體傳聞未經官方證實,大多數官媒周四也未跟進或轉載報道。

對於恒大的興衰,部分分析人士指出,可說是“成也中共、敗也中共”,因為恒大是中國養大的債務怪獸,其創辦人許家印則是典型的紅色資本家,而中國政府去年9月出台的房企融資“三條紅線”則是壓倒恒大的最後一根稻草。

三條紅線壓垮恒大

“三條紅線”
分別是指:一、房企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二、房企的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三、房企的“現金/短期債比”不得小於1
。此禁令的目的是要降低中國房地產商的負債和財務杠杆。

其中,恒大是三條紅線都踩到的過度借貸型地產商,因此,自今年初以來,融資嚴重受限,開始無力償還許多債務,包括上遊供應商、合作建材商和包工等單位之欠款。當然,“以債養債”的恒大多年來發行總額高達3,050億美元的債券,其未來的本金兌付和利息支付都可能無力償還。

恒大龐大的債務和流動性危機若未及時止血,不少投資圈人士預言,該危機爆雷後很可能擴大並引發本土型金融風暴、或導致房價大跌、甚至建築等相關行業的骨牌倒閉潮,而進一步衝擊到中國的實體經濟。尤其,據統計約有上百萬名的中國消費者買了恒大的預售屋,若這些建案無法如期完工交屋,也恐將引發社會動蕩。

因此,為了維持金融、經濟和社會的穩定,中國政府出手挽救恒大似乎成了最合理的解決方案。

政治手段解決

台北資深創投人士、藍濤亞洲的總裁黃齊元在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也認為,恒大這麽龐大的債務,不可能有其他公司可以接手,因此,“最終一定要靠政治手段來解決”,中國政府必須出麵。而中國政府的處置模式也早有前例可循,例如萬達、安邦保險、海航、華融等問題企業的破產清算和重組都是中國政府可能介入安排的模式。

不過,黃齊元也預期,恒大桶了這麽大的簍子,按往例,也可能有人,例如地方官員要負責下台,甚至嚴重者,如華融前黨委書記兼董事長賴小民就因貪汙受賄等罪被判處死刑。

黃齊元還說,恒大危機是中國開始推行去杠杆化政策,也就是“三條紅線”禁令所導致的結果。他說,中國近來一連串對民企的打壓或監管收窄來得太急太快,猶如“休克療法”,而且一個產業接著一個產業,從互聯網產業、遊戲到娛樂圈,都被鎖定,等於中國市場從頭到腳都在做手術治療整頓,這讓許多公司的股價市值瞬間蒸發。黃齊元說,這般的監理風險已經讓投資中國的外資基金經理人有所卻步,甚至促成中美金融上的進一步脫鉤。

黃齊元說:“很多的公司市值大幅度的下跌,不隻是中國大陸國內的人民幣的A股,像美元的這些在港股,這邊所損失的價值基本上都是上萬億的美元。這個也讓所有的外資基金的經理人都會很小心。他可能不會,或者是短期不會再配置在這種中國國內A股,或者中國概念股,就是在港股,所以這個會造成(中美)金融體係進一步的脫鉤。”

市場吞定心丸?

中共要出手救恒大雖仍屬傳聞,但香港智易東方證卷有限公司行政總裁藺常念說,市場已經認定恒大的危機有解,恒大將被國企接管,進行一個“有序的清算”。而被接管後的恒大也不會急著拋售樓產,因此,不太可能造成中國房市的慘跌或崩盤。至於恒大在國內的債權人,包括供應商、買房者、投資者,也都不會有損失。

藺常念告訴美國之音:“我們聽到的消息就是說,中國的債權人應該就可以保本,但是外國的債權人就很可能不能保本。”

藺常念說,恒大的債務問題其實2012年前就浮現,當時對衝基金香櫞研究公司(Citron Research)創辦人安德魯·萊福特

(Andrew
Left)就曾警告過,恒大有隱藏在帳冊外的債務,也有流動性風險。當年恒大的債務規模據報載隻有120億美元,但當時這樣的警訊竟被當作散播假消息處置,萊福特因此被禁止在香港市場交易五年。

藺常念說,中國政府早該介入恒大、強迫其減債或責令銀行減少融資,但卻遲到去年才開始祭出三條紅線。他說,這或許和恒大創辦人許家印雄厚的政商人脈關係有關。

典型紅色資本家

藺常念告訴美國之音: “紅色資本家的特色都是靠關係借錢,許家印也是一個典型的紅色資本家。”

1996年,在廣州操盤買賣樓盤的許家印離職創業,創辦恒大。他推出的第一個建案以虧本價銷售,在兩小時內被搶購一空,因此一戰成名。三年後,恒大躍升為廣州前十大之地產開發商,2006年進軍全國市場,規模越做越大。

目前總部搬至深圳的恒大在全中國兩百多個城市,開發達上千個住宅和商業樓盤項目。許家印靠著政商人脈不斷以舉債的方式來擴大規模,甚至進軍其他產業,例如瓶裝水、足球隊、電動汽車投資和主題公園等。其舉債運營模式讓恒大的年營收逐漸做大到超過300億人民幣(45億美元)的規模,但也一度被外媒形容為是中共養大的“債務怪獸”。

現在恒大這個債務怪獸受到去杠杆化政策的影響,不易舉債,也因此將麵臨破產的命運。藺常念說,許家印搞地產核心業務外的無序擴張,太不負責任。不過,他也說,恒大破產不是什麽中國政府所麵臨的一大危機,因為,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才是更大的危機。

藺常念引述彭博社(Bloomberg)的統計數據指出:“其實現在最大的危機是地方債,地方債是45萬億元(人民幣),這個才是真正的危機,這個房地產不是什麽(危機)。因為房地產有一個好處,它是有資產的,你可以拿資產來抵債。”

他說,恒大倒下後,中國應該還有一些高負債的地產公司可能也會麵臨破產的命運,除非這些公司能夠及時賣出手邊的樓房存量,並不再大舉融資。

地產業的倒閉潮

根據媒體轉載中媒《時代周報》的統計,今年初到9月5日,中國已有274家房地產公司發布破產文書,相當於平均一天一家宣告破產。

針對恒大債務所可能引發的危機,前華爾街日報金融記者、《中國債務長城》(China‘s Great Wall of
Debt)一書的作者丁尼·麥克馬洪(Dinny
McMahon)周三(9月22日)晚在一場視訊研討會上表示,他認為,恒大危機的導火線的確是“三條紅線”,但恒大債務違約應不至於引發係統性的金融風險,因為,中國銀行對地產公司的借貸其實非常保守,也都屬於有資產抵押的信貸,平均貸款成數都隻在六、七成左右。也就說,如果變成逾期放款,銀行就可以變賣恒大所抵押的資產,就可以回收大多數的資本,除非恒大進入法定的破產重整程序,銀行就可能有18-24個月的時間都不能逕自處理抵押資產,這就會對銀行的資金水位帶來壓力。

因此,麥克馬洪比較傾向認為,中國不會出手救恒大,他說,恒大不是一個值得救的私企。不過,他說,中國在這類問題企業處置上的最高指導原則一向是金融穩定,因此,中共會確保恒大危機不會影響到中國的金融市場。

麥克馬洪還說,如果恒大大量拋售其樓房,導致房價下跌,也將拖累到其他地產公司的價格競爭力和營收,而恒大破產或留下爛尾樓則會嚴重衝擊到消費者未來買預售房的心態。

預售屋的黯淡前景

麥克馬洪說:“我認為,恒大債務違約的真正風險是改變中國消費者的心態,他們可能會很警覺,不想再遇到和恒大一樣的建商或甚至不願意再買預售屋。如此一來,建商原本可能從預售案中取得的資金就會受到影響。”

雖然市場普遍以經營不善和過度舉債擴張來形容恒大的失敗,不過,一位因議題敏感而不願透露姓名的北京大學經濟係教授告訴美國之音,他認為,恒大走到今天的地步,是許家印刻意掏空恒大資產的結果,也就是說,許家印已把負債留在國內,並成功將資產漸漸轉移到海外。他說:“中國不是要救恒大,而是要救銀行,以免金融體係出問題,或對中國經濟帶來崩盤的惡果。也就是說,中國政府是被恒大留下的債務給綁架了,恒大的債務轉嫁給全體納稅人了。”

這位學者說,許家印搬錢的手法,包括成立離岸的家族信托公司,以轉移資產,在境外購置資產或透過股東分紅套現等。

據媒體轉述《鳳凰網》報道,作為恒大持股七成的股東,許家印和其家族每年拿到高額的股東分紅。據統計,自2011年迄今,他已經套現近500億元人民幣。

該學者認為,2015年港商李嘉誠撤出中國市場,給包括許家印在內的這些中國富豪立下了個榜樣,那就是,人錢都必須搬到國外,才能全身而退,否則繼續留在中國,就會被整死。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要出手救恒大?市場多相信中國會躲過雷曼時刻

相关推荐: 外媒︰罹患武肺長期後遺症者 恐提早出現失智風險

患有阿茲海默症的老人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施打第一劑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苗。示意圖。(法新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從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中康復的人們,在數週或數月內,部分人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困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