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習近平的“農村情結” 要將中國變成一個“大農村”

  • 新聞

d450843091731B4pGdwC

9月25日,據親中共的《多維》報道,除了廣泛的興趣愛好外,中國國家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最樂於向外界展示的,還多次表露出對早年經曆過的農村生活的懷念。中國官媒稱之為習近平的三農情結。

2021年9月23日,秋分,也是中國政府設立農民豐收節的第四年。此前一天,習近平特意向中國農民階層以及“三農”工作者致節日祝賀,並稱要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與此同時,中國官媒新華網、中共黨媒《人民日報》以及官方公眾平台紛紛發布習近平與三農的故事。

對於中共這個政黨來說,其起於工農群體,農民階層的現狀關係著中共執政合法性,也因此,中共曆屆領導人無不重視三農工作。不過,之於習近平本人而言,他在三農領域的諸多動作則更多了一份領導人意誌與個人色彩。

“每有一個挑戰、考驗,或是要去做一個新的工作的時候,我們腦海裏翻騰的都是陝北高原上,耕牛的父老兄弟的信天遊”。習近平不止一次向外界表露,他青年時期在陝西梁家河插隊的歲月。住窯洞、睡土炕,忍耐跳蚤叮咬,與村民同吃同住。種地、拉煤、打壩、挑糞、修公路、建沼氣……什麽活兒都幹過,什麽苦都吃過。

那個時期,中國農村地區的貧窮落後,以及艱苦的生活條件給了習近平深刻的印象。後來他回憶,“那時,中國農村的貧困狀況給我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我當時和村民們辛苦勞作,目的就是要讓生活能夠好一些,但這在當年幾乎比登天還難。”

事實上,習近平在陝西延安所經曆的也正是當時中國農村的一個普遍現狀,及至習近平上台,成為中國國家最高領導人,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麵對一個上升期的中國,外界直觀性以“雄心勃勃”來形容。輿論注意到,習近平為中國未來數十年的發展劃定了階段,到2020年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
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2050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事實上,在這些看似具有“雄心”的目標背後,是中國必須要解決的短板問題。

中國城鄉發展差距,中國的貧富懸殊,以及如今中國三農領域的諸多尖銳問題。2015年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在“十三五規劃”中,將實現解決貧困地區與貧困人口這個核心問題放入中共未來5年的執政方針之中,此後,中國動員近200萬人“建檔立卡”將扶貧範圍精準化。在中共十九大前後,習近平號召中國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幹”,並將“脫貧攻堅”寫入中共十九大三大攻堅戰之一。2020年底,習近平坐鎮聽取脫貧攻堅的總結評估匯報,並稱如期完成了脫貧目標。

過去5年,中共發起消除絕對貧困的係統性工程,關於這些,最近香港TVB在中國大陸拍攝了一部扶貧記錄片,該部記錄片以香港人的視角,到四川、寧夏、貴州等10餘個中國深度貧困區,探訪北京所稱脫貧成績的虛實,並試圖給香港解決住房問題以啟示。

該部紀錄片不同於大陸為扶貧成績背書的風格,而是以一位香港精英階層女性的視角展現香港人對內地發展的見聞與感受。其中有記錄在雲南首次了解到“直過民族”(“直接”從原始社會“過渡到”現代文明生活的民族)的存在,這裏的孩子要從最基本的喝開水,學刷牙、洗手洗腳等學起。

這些在中國部分地區的發展現狀超出了他們的認知,而事實上,也給不少的觀眾帶來衝擊。

對於一個從農村貧困記憶中走過來的領導人來說——這一點,他與江澤民、胡錦濤兩代領導人確實經曆不同,當他站在中國權力頂層,能夠有機會及責任對曾經深有體會的境況進行改變時,便是最有力的改革動力。

習近平曾公開稱,一生中,對他幫助最大的是兩種人,一種就是革命老前輩,“另一種就是我那陝北老鄉”。以至於後來到福建任職期間,其曾專門返回梁家河看望,就任中共總書記後,習近平也曾重返故地。

將早年的切身體會轉化為某種政治抱負,可以視為領導人的政治願景,也可以認為是在其位,謀其政。總之,在這個曾經被重視但落寞了幾十年的領域內,中共正通過對三農的改變撬動未來中國的改變。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習近平的“農村情結” 要將中國變成一個“大農村”

相关推荐: 在國外被列為毒品,在中國是網紅零食?

就在 8 月,當土耳其將檳榔定義為毒品時,湖南,正試圖通過地方立法,確立檳榔作為 ” 地方特色產品 ” 的定位。 18 年前被 WHO 認定為一類致癌物後,檳榔,在中國,反而從一個地方性的 ” 食品 ” 迅速長成了一個近千億產值的食品大 IP。 在長達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