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德國聯邦大選今舉行 分析:新政府親共路線不再

德國將在今天(26日)舉行聯邦議院(Bundestag)大選,結束長達16年的默克爾時代。外界評估,從四位主要黨派候選人的政見來看,不論誰上台,德國新政府勢必將調整默克爾過往的中間路線,對北京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20210927082046797

對於即將卸任的默克爾,外界印象深刻的是2005年她上台後不久,就在總理府接見了達賴喇嘛,其後德中關係半年時間處於幾近凍結狀態。另外,默克爾每次率業界代表訪問中國,還會同時安排接見維權律師等中國公民社會的代表,試圖在民主價值和經濟利益之間取得平衡。

但近年來,默克爾帶領的德國政府對香港局勢的惡化和維吾爾族受到迫害,與其他歐美國家對北京的制裁與譴責比較,相對低調。2020年底,在她身為歐盟輪值主席任內還力挺「中歐投資協定」,因而讓她成為許多批評者眼中北京的可靠夥伴。

有批評指,默克爾很清楚中共黨國體制的矛盾,但對歐洲團結對外和美國的可靠度信心不足,似乎不認為歐洲有能力與中共一較長短,讓歐洲一直處於被動。

不過相較於默克爾謹慎的中間路線,近年來,德國社會和朝野對中國的觀感有相當大的轉變。過去都認為像汽車工業這樣的產業對中國市場有著高度的依賴,後來漸漸意識到德國其實並沒有這麼依賴中國,甚至還發現許多領域中國早已是競爭對手。

「德國外交政策協會」(DGAP)執行長艾希布魯克(Cathryn Clüver Ashbrook)日前受訪時便提出警訊說,德中經貿關係其實是相互依賴,且北京正大肆併購外國技術,意圖變為科技大國,未來西方領先的窗口將愈來愈小。

《美國之音》近日的報導也提及,在德國極具影響力的德國工業聯盟(BDI)對北京的立場也轉為批判,譴責中共一再違反人權,警告歐洲企業在與中國做生意時必須劃清價值觀上的紅線,並呼籲北京必須遵守現行國際規則。

這次德國選戰中,各朝野政黨在政見中提到中國(中共)的次數比往年都多,語氣也多見是批評。

譬如,外界預估最有可能在大選中拿下最高票的社會民主黨(SPD),早在去年6月就擬定對中政策,指歐洲與中共在價值與利益的衝突不斷增加,雙方關係未來將由西方民主法治國家和中共威權國家資本主義的體制之爭來決定。

另一個是總理默克爾的基民/基社聯盟(CDU/CSU),在競選政見中也批評中共慣用「一切手段」想按自己的希望改變國際秩序,刻意製造一些國家在地緣政治上對它的依賴。自由民主黨(FDP)也同樣批評中共對鄰國的霸凌恐嚇。

目前在德國朝野政黨當中,對北京態度最強硬就屬綠黨。該黨在競選政見中批判中共「追求獨裁的霸權」。

總理候選人安娜萊娜‧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認為,歐盟是自由民主國家組成的價值觀聯盟,因而呼籲歐洲國家團結起來與美國合作對抗中共。

據分析報導,綠黨和自民黨等兩個德國在野小黨,選前支持率分別為15%和11%,雖然無法拿下最高票,卻很可能在未來的聯合政府扮演關鍵少數成為執政黨。而又基於歐洲對中共的疑慮加深,因而將注意力轉移到台灣,並思考如何強化台灣的民主。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民間最大友台組織「德台協會」,近日調查各黨的對台政策時,這兩個有機會執政的黨派對台灣都特別友好。

綠黨表示,鑑於中共破壞台海現狀,未來若執政,將強化歐盟與台灣的政治關係,增加雙方高層的互動,並支持歐盟與台灣簽署投資協定。

自民黨尤其友台,旗下智庫「弗里德里希.瑙曼基金會」(Friedrich Naumann Foundation)去年9月因香港實施「港版國安法」而撤離,今年初在台北成立據點,5月更進一步在全國黨代表大會,刪除競選綱領中有關「一中政策」的內容。

對於德國這個中共在歐洲最重要的國家整體態度的調整改變,北京顯然已經察覺到默克爾卸任後,他們面對的將會是一個態度強硬的德國總理。

歐洲政壇菁英媒體Politico Europe日前報導,原在中共外交部負責歐洲事務、最近剛調到美國接任大使的秦剛稱,「德中關係的全盛期已過,但只要柏林立場一改變,中國(共)就會秀肌肉」。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德國聯邦大選今舉行 分析:新政府親共路線不再

相关推荐: 港黑道廝殺至警署 高層震怒 反黑大掃蕩 抓捕數百人

▲港警展開大掃黑行動,4天共拘捕298人。(圖/翻攝香港警察官方臉書) 香港尖沙嘴兩幫派小頭目率眾7日在街頭飛車追逐廝殺,勢弱的一方躲進葵湧警署求救,不料另一方竟也衝進警署叫囂,引起港警高層重視。有「港警一哥」之稱的警務處處長蕭澤頤聞訊後震怒,隨即下達4天掃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