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國經濟進入不確定時代,華爾街為何仍然樂觀?

對於中國企業來說,這是令人不安的一年。私營部門各產業一個接一個地遭到共產黨的打擊。股市遭受重創。該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瀕臨倒閉。

但是對於華爾街的一些大公司來說,中國的經濟前景看起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樂觀。

世界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建議投資者將他們的對華投資增加三倍。

“可以投資中國嗎?”摩根大通(J.P. Morgan)自問自答道:“我們認為可以。”高盛(Goldman
Sachs)也說“是的”。

麵對日益增長的不確定性,他們的樂觀態度令中國專家感到困惑,並招致了從進步投資者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到國會共和黨人等各政治領域人士的批評。索羅斯稱貝萊德的立場是一個“悲劇性錯誤”,“可能會給客戶帶來損失,”並會“損害美國和其他民主國家的國家安全利益”。

但華爾街看到了機會。盡管在加強對商業和經濟的控製,北京正在給予全球投資公司更多的機會來服務中國公司和投資者。

根據我查閱的一份備忘錄,在7月下旬市場拋售最嚴重的時期,中國證券監管委員會副主席方星海召集了貝萊德、高盛和其他公司的高管開會,試圖緩解投資者對北京打壓行動的緊張情緒。

大概20天後,監管者通過了貝萊德為中國發行投資基金的申請。大約同一時間,一名貝萊德高管告訴《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中國在全球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以及全球基準指數中的占比偏低。該公司建議投資者將其配置增加到二至三倍。

貝萊德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其全球客戶“可以從投資組合多元化中受益,其中包括將資產酌情配置到中國”,並說華爾街在中國的擴張符合美國政府的政策目標。

高盛和摩根大通拒絕置評。

華爾街的這種增加與中國接觸的主張,正顯得越來越小眾。美國兩個政黨都呼籲采取更強硬的立場。其他國家的立場也有所加強。在廣泛的商業世界裏,人們的心態要相對矛盾一些:他們仍然認為中國有一個巨大的市場,但貿易、知識產權和政府對本土企業的補貼等問題使曾經的一貫支持變得複雜。

華爾街持樂觀心態也許是對的。以往看空中國的預言都一一落空。盡管共產黨在其他事務上實行專製統治,但長期以來它一直為經濟帶來一絲自由放任,這有助於增長。

但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正在帶領中國進入一個更加不確定的時代。黨的統治比以前更嚴格、更專製。它並沒有廣泛地放棄市場經濟原則,因為它需要經濟增長來維持其合法性,但它正在仔細捉摸更嚴格的控製。長期影響遠未明朗。

今年夏天,中國的私營部門遭受了共產黨數十年來最嚴厲的打擊。北京僅憑幾個突如其來的命令,就讓互聯網行業受挫,課外輔導行業大幅縮減,有的房地產開發商瀕臨違約。

中國占主導地位的網約車公司滴滴6月底在紐約上市時是華爾街的寵兒,籌集了超過40億美元。上市兩天後,中國政府采取措施限製其業務,其股價下跌了近一半,使包括美國基金在內的許多投資者陷入困境。

牛津大學中國研究員喬治·馬格努斯(George
Magnus)說:“我認為我們不能用報表思維來看待2020年代及以後的中國。”這個國家正在經曆“政治上的急劇左傾”,他說,“這在對政治控製的渴望與對良好經濟和創新成果的需求之間產生了深刻的矛盾。”

馬格努斯還說:“我認為前者肯定會贏。”

華爾街的一些大人物則不同意。對衝基金橋水基金(Bridgewater)的創始人雷·達利奧(Ray
Dalio)在7月下旬寫道,西方人不應將北京的鎮壓解讀為“共產黨領導人在展示他們真正的反資本主義信條”。相反,他寫道,共產黨認為這些舉措“更有利於國家,即使股東不喜歡”。

中國與橋水基金迄今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係。達利奧的公司已從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主權財富基金和管理該國貨幣儲備的國家外匯管理局等中國客戶那裏募集了數十億美元。(橋水基金拒絕置評。)

這是商界長期以來與中國進行的一場平衡遊戲:對北京說好話,代表中國回國遊說,然後對市場和資本提出要求。

去年12月,高盛成為首家尋求全資擁有中國證券業務的外資銀行。貝萊德將中國形容為一個“未開發”市場,聘請了一位前監管官員來執掌其中國業務。太多跨國金融公司正在中國擴張,以至於出現了人才爭奪戰。

華爾街企業認為,盡管存在監管風險和增長放緩的可能,但中國大到不容忽視,其股市價值也低到了不容錯過的地步。

許多投資者聽取了這些意見。晨星(Morningstar)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主要投資於中國的美國共同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共持有430億美元淨資產,較去年同期增長43%,也就是130億美元。

多年來,大批企業和投資者從中國賺得盆滿缽滿。盡管對話語調冷淡,但中美兩國仍保持著廣泛的商業聯係。中國生產iPhone,也購買iPhone。對雪佛蘭(Chevrolet)汽車也是如此。中國的經濟增長雖然有所放緩,但仍比大部分國家強勁。這不會在一夜之間改變。

盡管華爾街為中國打氣,但與北京合作和對抗之間的天平已經失衡。美國立法者開始仔細審查這些商業聯係。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民選議員都對美國的在華投資表示擔憂。美國政府的一個退休基金去年停止了投資中國股市的計劃,因為對此舉可能違背國家安全目標的批評聲越來越多。

前總統唐納德·J·特朗普(Donald J. Trump)的國家安全事務副主任馬修·波廷格(Matthew
Pottinger)最近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上警告稱,這些機構“在數十年的‘接觸’中養成了頑固的自毀習慣,這種對華策略導致華盛頓將經濟合作與貿易視為高於一切。”

相比華爾街的信心,中國商界卻對未來惴惴不安。最富有的人承諾將在慈善和其它項目上投入數百萬、有時甚至數十億美元,隻為與習近平“共同富裕”的目標保持一致。

與中國高層決策者的接觸不再像以前那麽有用了。私募股權巨頭黑石集團負責人蘇世民(Stephen
Schwarzman)多年來一直在培養與中國領導層的關係。他與中國的“經濟沙皇”劉鶴往來密切。盡管如此,由於未能獲得監管部門的批準,他的公司被迫取消了以30億美元收購開發商SOHO中國的交易。黑石集團拒絕置評。

華爾街的企業顯然在押注中國能夠延續過往的成功。長久以來的成就支持了他們的立場,但最好別忘了他們一直告誡客戶的話:過去的業績並不一定能預示未來的結果。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中國經濟進入不確定時代,華爾街為何仍然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