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舊聞新讀:十年前的“最高指示”為何與今南轅北轍?

  • 新聞

393dc0c33105rr9VNPFF

編輯注:本文全文摘自2010年01月05日《新聞晚報》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日前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推動新聞出版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總署首次對新聞出版產業的發展提出了具體目標、任務和措施。其中指出將通過引導和規範非公有資本有序進入新聞出版產業、鼓勵上市融資、資本重構等措施繼續推動我國新聞出版產業的發展。

  鼓勵民資參與

  《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引導和規範非公有資本有序進入新聞出版產業,解放和發展新興文化生產力。引導和規範個體、私營資本投資組建的非公有製文化企業以內容提供、項目合作、作為國有出版企業一個部門等方式,有序參與科技、財經、教輔、音樂藝術、少兒讀物等專業圖書出版活動。並且支持各種所有製的新聞出版企業到境外投資興辦實體。

393dc0c3312445mUpl8L

  某報業集團國資辦人士今日上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指導意見》出台後,傳統紙質媒體將迎來新一輪改革。

  “去年傳媒行業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出版業,而今年在報紙行業將有比較大的改革力度。
”他分析,關於非公有資本以多種形式進入政策許可的領域,事實上全國有很多家新聞媒體已經在實施。在報業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無論從資本層麵還是內容質量都需要新鮮血液的注入。

  然而他也坦言,民營企業進入傳媒行業目前沒有成功的榜樣,“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一家已經參股國有媒體的民營企業老總則對記者表示了更多的樂觀。他認為,之前民營資本比較集中在新媒體行業,而在這次公布的《指導意見》中運用了“鼓勵、支持和引導”三個詞匯,這充分表明國家對於民營資本進入傳媒行業的信心。他告訴記者,“民營企業進入新聞出版業,不僅僅是資本層麵的注入,更多的是人才和機製的融入。可以預計,傳媒市場化的步伐將大大加快。

  鼓勵重組上市

  事實上,除了引導和規範非公有資本的進入外,在建設現代市場體係方麵,《指導意見》也指出在國家政策允許的條件下,充分利用發行企業債券、引進境內外戰略投資、上市融資等多種渠道為企業融資。

  “要把剛剛下水的“小舢板”變成實力強大的“航空母艦”,還有一段艱難的路要走。”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表示,經營性新聞出版單位轉企改製隻是與市場接軌的第一步。要選擇那些體製機製改革到位、整體實力較強、基礎條件較好的出版企業集團,通過上市融資、資本重構、出版資源傾斜等措施重點加以培育,造就一批出版骨幹企業和文化產業戰略投資者。

  “金融的支持對於產業發展非常重要。
”範衛平表示,上市是做大做強的一條很重要的途徑。隻要成長性比較好,不管是國有還是民營的都鼓勵上市。

  《指導意見》明確指出,鼓勵和支持新聞出版骨幹企業跨媒體、跨行業、跨地區、跨國界和跨所有製重組,並在三到五年內,重點培育六、七家資產超過百億、銷售超過百億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大型新聞出版企業,努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出版傳媒集團。

  政策細則需進一步明確

  對於《指導意見》中鼓勵民資進入的具體領域,有業內人士認為政策過於含糊,還有更多細節需要明確。

  某傳媒上市企業負責人表示,民營企業進入傳媒領域,有些領域其實早就放開,它的邊界在哪裏?他分析,整個傳媒行業包含內容采集、製作、發布和廣告等環節。在如此長的產業鏈中未來哪些對民營企業放開,這個還需要一事一議。

  他也提出,在民營資本進入傳媒行業時不僅麵臨著政策壁壘,更因其對行業的認識不充分而產生問題。“由於信息的不對稱,很多企業對於新聞出版行業其實了解不多。合作並不僅僅限於資本層麵,更是經營理念的一次對接。這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是今後傳媒業改革必須正視的課題。”

  上述報業集團人士則對記者坦言,政策中表述的“支持各種所有製的新聞出版企業到境外投資興辦實體”目前條件還不成熟。他認為更多新聞媒體走出去僅限於“資本層麵”,隻是一種“投資行為”。“目前而言還是先在國內練兵壯大自身,在適當的時候去國外辦報辦刊建立自己的影響力,這將是中國媒體的美好願景。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舊聞新讀:十年前的“最高指示”為何與今南轅北轍?

相关推荐: 陳時中邀郭台銘接機第二批BNT 高虹安:怎會是收禮物邀送禮物的?

民眾黨立委高虹安(右)。   圖:高虹安辦公室 / 提供 由台積電、鴻海/永齡、慈濟合購的1500萬劑BNT疫苗,昨(2日)首批93萬劑抵台,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委託表姊、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接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說,希望第二批疫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