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立陶宛杠上中國:彈丸小國與新興超級大國的對抗

立陶宛維爾紐斯——中國嚴格控製人民在手機上的讀寫內容,這從來都不是什麽秘密。但是,在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當官員發現在該國銷售的一款受歡迎的中國製造手機存在一個隱藏但處於休眠狀態的功能時,還是大感震驚:一個包含了中國共產黨禁止的449個敏感詞的審查詞庫。

立陶宛政府立即建議使用該款手機的官員棄用它們,這激怒了中國——這也不是第一次了。立陶宛還支持台灣——一個被北京視為叛離省份的充滿活力的民主島嶼,並退出了一個中國主導的區域論壇,它對該論壇嗤之以鼻,認為其對歐盟產生了分裂影響。

憤怒的北京召回了大使,停止了進入該國的一列中國貨運列車,並使許多立陶宛出口商幾乎無法在中國銷售他們的商品。中國官方媒體抨擊立陶宛,嘲笑它是彈丸之地,並指責它是歐洲的“反華先鋒”。

在地緣政治的戰場上,一個人口不足300萬的波羅的海小國對抗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新興超級大國,雙方的較量難稱勢均力敵。立陶宛軍隊沒有坦克和戰鬥機,經濟規模隻有中國的1/270。

但令人驚訝的是,立陶宛已經證明,即使是小國也會讓超級大國頭疼,尤其是像中國,其外交官似乎下定決心讓其他國家言聽計從。事實上,與中國貿易往來很少的立陶宛已經造成了足夠大的影響,預計歐盟其他成員國將在下周的會議上討論這一情況。對北京來說,沒有什麽比其他國家效仿立陶宛更糟糕的了。

對立陶宛而言,北京的威脅和發飆並沒有削弱政府的決心,部分原因是中國對其幾乎沒有影響力。在接受采訪時,外交部長加布裏埃柳斯·蘭茨貝爾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表示,該國“基於價值觀的外交政策支持那些民主運動的支持者”。

在對華關係上,其他宣布效忠民主價值觀的歐洲國家很少采取這樣的行動。然而,蘭茨貝爾吉斯所在的政黨已將行動作為吸引國內選民的一部分:該黨去年的選舉前宣言包括,承諾在“與中國等國家”的外交政策中“維護價值觀的基石”。

蘭茨貝爾吉斯感歎,立陶宛的國土麵積小,“讓我們成為中國容易攻擊的一個目標”,因為“他們打的算盤是,選擇遠低於自身量級的敵人,拉他們上擂台,然後打敗他們”。

為了避免遭受打擊,蘭茨貝爾吉斯本月訪問了華盛頓,並會見了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後者承諾“美國堅決支持麵臨中國試圖脅迫的立陶宛”。

北京的政治分析人士吳強說,盡管立陶宛的麵積很小,但它在中國的考量中卻大得出人意料,部分原因是它扮演了貨物從中國運送到歐洲的火車過境通道的角色。

它引起中國注意的另一個原因是,它在蘇聯解體過程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中國研究了這段曆史,希望在國內阻止類似的離心勢力。1990年,立陶宛是第一個宣布脫離莫斯科獨立的蘇聯加盟共和國,這是由外交部長的祖父維陶塔斯·蘭茨貝爾吉斯(Vytautas
Landsbergis)領導的。

吳強說:“中國是把立陶宛當作一個防止自己出現蘇聯式崩潰的博物館。”

兩國之間的裂痕來自多個方麵,包括台灣爭取政治支持的努力,以及去年立陶宛選舉使新的聯合政府上台,該政府由蘭茨貝爾吉斯的親美保守黨和大聲疾呼捍衛人權的自由派主導。

但這也反映了中國在歐洲各地咄咄逼人的“戰狼”外交所引發的廣泛反彈,以及對中國出口飆升導致來自歐洲的進口商品遠遠落後的不滿。

近年來,中國的挑釁性行為引發強烈不滿,這讓立陶宛的許多人想起了莫斯科過去的欺淩行為。2019年,中國外交官組織了一場挑釁性的抗議活動,對抗立陶宛公民支持香港民主運動的集會。中國的幹預導致首都維爾紐斯的大教堂廣場發生衝突。

“這種做法不會為中國贏得任何朋友,”曾幫助成立遊說團體“台灣論壇”(Taiwan
Forum)的前議員金塔拉斯·斯捷波納維丘斯(Gintaras
Steponavicius)說。“我們不習慣被人指手畫腳,即使是超級大國。”

由於厭倦了北京的壓力,知名政界人士加入了議會的一個台灣友好小組,並於去年10月參加了在維爾紐斯舉行的台灣國慶節慶祝活動。

有些人對這一主張懷有疑慮。前外交部長利納斯·林克維丘斯(Linas
Linkevicius)指出,立陶宛已經與俄羅斯和鄰國白俄羅斯交惡,白俄羅斯的流亡反對派領導人斯韋特蘭娜·季哈諾夫斯卡婭(Svetlana
Tikhanovskaya)以維爾紐斯為行動基地。

“我們在太多方麵都有風險,”他說。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民意調查表明,大多數歐洲人不希望美中之間出現新的冷戰。但他們也表現出對中國日益增長的警惕。

“人們的情緒普遍發生的變化,”愛沙尼亞外交政策研究所(Estonian Foreign Policy
Institute)研究員弗蘭克尤裏斯說道,他追蹤中國在歐洲的活動。“承諾沒有兌現,各國厭倦了總是被舉著鞭子威脅。”

這條鞭子正狠狠打在歐盟和北約成員立陶宛身上。

特別令北京感到惱火的是,立陶宛在7月宣布接受台灣在維爾紐斯開設“台灣代表處”的請求。

中國外交部指責立陶宛越過“紅線”,敦促其“立即糾正錯誤決定”,“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許多國家,包括德國和鄰國拉脫維亞,都有類似的台灣辦事處,但為了避免激怒北京,他們名義上代表的是台灣首府台北,而不是台灣。

今年5月,立陶宛退出了一個由中國、東歐和中歐17個國家組成的外交論壇,該論壇旨在推動習近平的“一帶一路”倡議,這是一項耗資數十億美元的基礎設施項目。

在中方看來,立陶宛國防部網絡安全中心上周發布的關於中國製造手機的報告是又一次挑釁。該中心發現的隱藏詞庫能發現和審查“學生運動”、“台獨”和“獨裁”等詞語。

這個敏感詞庫可以自動更新,以體現共產黨不斷變化的擔憂,它在出口到歐洲的手機中處於休眠狀態,但據該網絡安全中心稱,中國隻需打開一個開關,就可以激活這個審查工具就可以激活。

負責網絡安全的國防部副部長馬吉裏斯·阿布克維丘斯(Margiris
Abukevicius)表示,該詞庫“令人震驚而且非常堪憂”。

被質疑的中國手機製造商小米表示,其設備“不會審查通信”。

除了告訴政府部門棄用手機,阿布克維丘斯在接受采訪時說,普通用戶應該“自行決定風險程度”。

中國共產黨控製的民族主義報紙《環球時報》嘲笑立陶宛的報告是華盛頓反華議程中一個小“棋子”的“新把戲”。

中國不斷加大對立陶宛的壓力,上個月從維爾紐斯召回大使,並敦促立陶宛駐北京大使回國——她已回到立陶宛。中國停止了一列開往立陶宛的定期貨運列車,但仍允許其他裝滿中國貨物的列車從這個波羅的海國家過境並運往德國。

中國雖然沒有宣布任何正式製裁,但增加了繁瑣的手續,以阻止立陶宛出口商在中國的銷售。

立陶宛經濟部長奧什麗內·阿爾莫奈特(Ausrine
Armonaite)對損失狀況不以為然,指出立陶宛對中國的出口僅占總出口的1%。她說,失去這一部分“損失並不太大”。

據商界領袖稱,立陶宛製造商所需的中國製造的玻璃、電子元件和其他物品的供應中斷造成的打擊更大。上周,大約有十幾家依賴中國商品的公司收到了來自中國供應商幾乎一模一樣的來信,聲稱停電導致訂單難以履行。

“他們非常有創意,”立陶宛實業家聯合會(Lithuanian Confederation of
Industrialists)主席維德曼塔斯·賈努維丘斯(Vidmantas
Janulevicius)說道,並指出延遲是“極具針對性的”。

立陶宛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主席勞裏納斯·卡斯丘納斯(Laurynas
Kasciunas)表示,立陶宛已做出“明確的地緣政治決定”,決定與長期盟友美國和其他民主國家站在一起。“這裏的每個人都同意這一點。我們都非常反對中共。它深植於我們的DNA中。”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立陶宛杠上中國:彈丸小國與新興超級大國的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