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河東獅吼」怎會和悍妻牽線?

  • 新聞

5385bced4b21f245cc4ed7ea7651d551

人們一聽到「河東獅吼」、「河東獅子吼」,多知道是譏嘲人妻凶悍,使丈夫畏懼,並用以嘲笑畏懼太太的丈夫。這成語的典故說來很曲折。其實「獅子吼」本是佛家語,是剛正威嚴的表現,怎會和悍妻連上關係呢?

河東獅吼成語典故

話說,最早傳出「河東獅吼」一語的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東坡先生遭貶謫到黃州時,有個好友陳季常(陳慥)非常喜歡談古論今,和他常有往來。陳季常住在黃州的歧亭(今湖北黃岡市黃州區),信仰佛法,常參禪學,自稱龍丘先生;然而,陳季常又好賓客,在家中喜養歌姬(歌妓),在宴客時以歌樂助興。季常的妻室出身河東柳氏,河東柳氏是河東(山西省境內,黃河以東的地區)[1]的郡望。柳氏性情多妒、凶悍,傳聞在外。黃庭堅給季常的書簡中,關心柳氏「時須醫藥」,暗示季常其因多由此而起。[2]

蘇東坡有一詩《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3]。平日對朋友季常「空」談學禪的感慨也入了詩中:「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河東獅吼」的出典就是從這來的。

陳季常好客,宴客時讓歌妓彈唱助興,常常在大家玩得正高興的時候,從隔壁房裡傳出妻子柳氏像獅子怒吼般的咆哮聲,嚇得陳季常直髮抖,心中惶然失魂,連手裡拿的手杖也掉了。因為柳氏是河東人,所以蘇軾在獅子吼前冠以「河東」,指陳季常之妻柳氏也。因為季常心向佛法,所以東坡就藉佛教語的「獅子吼」作比喻來笑謔他。

佛教語的「獅子吼」(也作「師子吼」)是比喻菩薩、佛陀說法時震懾一切外道邪說的神威,如獅子大吼懾服百獸,比喻威嚴。《維摩經.佛國品》:「演法無畏,猶如師子吼。」「獅子吼」也泛指傳經說法,例如《涅槃經》中有《獅子吼品》。

「河東」和「獅子吼」本是完全不相搭的兩個概念,今天的人們用「河東獅吼」相當常見。學禪的陳季常和河東柳氏有緣相碰頭成夫妻,形成了典故的背景,然後碰到幽默的東坡先生讓「河東」、「獅吼」巧妙牽線,「河東獅吼」從此成了曝光率相當高的成語。

參註:

[1]山西省境內,黃河以東的地區。秦漢曾於此設河東郡,其後唐置道,宋置路,亦皆稱為「河東」。

[2]《容齋三筆‧第三卷(十九則)》:

黃魯直(黃庭堅)元祐中有與季常簡曰:「審柳夫人時須醫藥,今已安平否?公暮年來想漸求清淨之樂,姬媵無新進矣,柳夫人比何所念以致疾邪?」又一帖云:「承諭老境情味,法當如此,所苦既不妨遊觀山川,自可損藥石,調護起居飲食而已。河東夫人亦能哀憐老大,一任放不解事邪?」

[3]《蘇東坡全集.卷十五.詩七十二首》

《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

東坡先生無一錢,十年家火燒凡鉛。黃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鬢無由玄。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誰似濮陽公子賢,飲酒食肉自得仙。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學得忘家禪。門前罷亞十頃田,清溪繞屋花連天。溪堂醉臥呼不醒,落花如雪春風顛。我遊蘭溪訪清泉,已辦布襪青行纏。稽山不是無賀老,我自興盡回酒船。恨君不識顏平原,恨我不識元魯山。銅駝陌*上會相見,握手一笑三千年。

(*銅駝陌:比喻最繁華的街道)

來源:大紀元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