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老朋友’是否是讚美 由默克爾自己去弄清楚”

德國編輯部網絡(RND)本周以“默克爾在中國獲得可疑的榮譽:被習近平稱為‘老朋友’-
與卡斯特羅和盧卡申科並列”(Zweifelhafte Auszeichnung für Merkel in China: Xi
nennt Kanzlerin „alte Freundin” – in einer Reihe mit Castro und
Lukaschenko)為題寫到:這個稱號(老朋友)隻給那些不批判中國的政治家。

文章一開始提到,“即將離任的德國總理默克爾被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稱為‘老朋友’…這應該被理解為一種明確的榮譽,通常隻被授與給不對中國掌權者提出批評的政治人物。”

文章話鋒一轉,“有了這個‘榮譽稱號’,默克爾的處境就很可疑了。眾多的獨裁者也被稱為中國的‘老朋友’,例如:古巴、委內瑞拉和津巴布韋的前統治者
– 卡斯特羅(Fidel Castro)、查韋斯(Hugo Chávez)、穆加貝(Robert
Mugabe)以及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chenko)。”不過文章也提到,“但默克爾的前任施羅德(Gerhard Schröder
)以及美國前總統尼克鬆(Richard Nixon)和比爾-蓋茨(Bill Gates)也獲得了這個稱號。”

對於默克爾過去和中國的交流,文章也舉例提到:“在德國去年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默克爾說服歐盟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批準了與中國簽訂的有爭議的投資協議,這在歐洲受到了很多批評。”然而,目前歐洲議會在春季停止了該協議。

《南德意誌報》對此事也發表了評論,在“中國的老朋友”(Alte Freundin
Chinas)一文中指出“在北京,這不是一個口語化的術語,而是一個榮譽的代稱”。

文章提到,習近平在本周和默克爾的告別電話中稱她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一位中國記者計算過,北京隻授予600人這一榮譽稱號。”這份名單中包括不少獨裁者和專製者。

對於這些“中國的老朋友”的特點,文章指出:“幾十年來,該國的政治氣候一變再變,榮譽的標準也隨之改變。盡管如此,這些入選者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並不總是對人民有用,但肯定在任何時候都對共產黨維護其權力有用。”

“在這方麵,對默克爾的讚賞當然可以理解為對習近平的中國政策的評論。因此,默克爾是否應覺得‘老朋友’的稱號是讚美,必須由她自己去弄清楚。

《時代周報》關注了中國和台灣之間的緊張氣氛,在文章“高聲的呼籲,強硬的語氣”(Schwülstige Appelle,
aggressive Tonlage)中,作者提到“中國國家元首習近平呼籲台灣‘和平統一’-
並輔以威嚇,北京和台北的立場相差甚遠。”

文章開頭表示,“習近平上周末講話中的兩個信息明顯自相矛盾。一方麵,他向台灣提出‘和平統一’,甚至強調:‘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王稱霸的基因’但另一方麵,他稱‘台獨’民族複興的嚴重隱患,並威脅說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台灣問題是‘內政’,其他國家不容幹涉。”但是,“華人世界中任何在過去七十年內沒有與世隔絕的人都很清楚:台灣並不想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

文章認為,“習近平的講話隻是強調通過軍事手段實現和平統一,台灣總統蔡英文也立即明確表示了這一點。她將習近平的講話理解為‘並吞’的威脅,並表示台灣絕不屈服台灣。然而,這種對中國的回應純粹是例行公事,已司空見慣。”

“這樣的政治公式已經延續了七十年,
”文章繼續寫道,“如果回顧習近平以往的對台論述,就不會在上周末的雄言狀語中發現更嚴厲的語調。這些措辭都已經代表了共產黨在今年1月的態度,當時甚至帶有‘獨立意味著戰爭’的警告。現在,隨著再次宣布中國徹底解決台灣問題的‘決心’,習近平也沒有收回任何現有的威脅。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老朋友’是否是讚美 由默克爾自己去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