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前朝白宮官員博明:中美競爭 企業必須選邊站

  • 新聞

前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在最新一期史丹佛大學胡佛文摘專文中表示,中國的大戰略是集結經濟影響力以獲取全球性政治目標,他提醒跨國製造商應該要明智地分散供應鏈。

“北京的訊息很清楚”,“如果你要在中國做生意,代價是必須犧牲美國的價值觀”,中國專家博明(Matt
Pottinger)以“紅線”(Red Lines)為題,在上周出版的“胡佛文摘”(Hoover
Digest)中呼籲美國及其盟友必須拒絕成為北京的人質。

他說,追求“簡單、有利可圖”的美國商界長期以來抗拒將美中關係視為意識形態的鬥爭,但從美中兩國領袖表明的戰略看來,意識形態層麵的競爭無可避免、甚至是核心。

拜登的戰略指導原則是“確保美國公司在中國經商時不會犧牲美國的價值觀”;中國領袖的強烈警告是“跨國公司必須放棄美國的價值觀”。博明說,企業執行長會發現愈來愈難同時取悅美國與中國政府。

他建議,企業執行長可以審慎地檢視新的地緣政治如何在太平洋兩端造成影響。中美競爭主導權下,中國采行新的法規、監管措施為企業帶來風險。另一個審慎的作為是擬出分散供應鏈的應變方案,把世界的製造業過度集中在極權統治的中國是異常且沒有永續性的。

博明在文章指出,今年初拜登剛就職的幾個星期內,中國領袖對美國發動一波文宣,那些演講、信件和公告並非針對美國新政府,而是對美國的商界。

他提到,今年2月初中國共產黨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與美國商界領袖、前政府官員進行一場視訊會議。楊潔篪先為中國的經貿描繪一幅美好前景;接著警告美國商業最好對中國的“紅線”保持沉默,也就是新疆、西藏、香港和台灣議題。

楊潔篪並譴責前總統川普政府的對中政策,毫不含蓄地向與會者施壓,要求遊說拜登政府扭轉局麵。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今年1月下旬與瑞士商界精英視訊交流時敦促他們抵製歐美經濟政策與中國“脫鉤”的方向;習近平還寫信給一位知名的美國商人,請托“促動中美經貿合作”。

博明目前是智庫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訪問學者。近年北京對美國人權運動者、民主基金會、一些參議員,以及30名現任或前任美國官員實施製裁,博明也在其中。

博明說,北京的訊息非常明確,企業必須選邊站;北京的另一個明確目標是希望世界永遠依賴中國,透過這種依賴達成其全球性的政治目的。

博明澄清,華盛頓並沒有人嚴重地威脅美中經濟必須全麵脫鉤;他說那是中國的文宣和少數美國危言聳聽派人士提出的稻草人論點,不過,在限定的商業類別,特別是關鍵科技的脫鉤勢在必行。

相對於“美中兩國在跑馬拉鬆,隻有一個參賽者會贏”的比喻,他認為更貼切的說法是“現階段400米短跑,美國必須先贏才有資格參加下一場”。在未來4年中,美國與盟友對每一項政策、法案以及政府與企業的合作中,要考量相關做法是否會增加集體的影響力,或者是向敵對的北京獨裁政權投降。

他說,中共領導階層至少有件事說對了,那就是“美國企業的首席執行官、董事會和投資者必須決定他們想幫哪一邊獲勝”。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前朝白宮官員博明:中美競爭 企業必須選邊站

相关推荐: 被批離岸風電國產跳票 綠反擊藍:擋綠能、擁核四

民進黨發言人顏若芳。   圖:林朝億/攝(資料照片) 針對國民黨立院黨團今(3)日批評政府離岸風電國產化面臨全面跳票一事,民主進步黨發言人顏若芳表示,國民黨長期以來漠視國際減碳趨勢、綠色供應鏈及再生能源發展的潮流,不斷對台灣再生能源的發展進行抹黑、不當指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