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台灣軍人的真實告白:兩岸若真的開戰了…..

  • 新聞

453808309628jaFXeTDk

“當初大學考不好,想說軍人收入不錯又能幫家裏省錢,就決定從軍,”回想十年前的決定,已退伍近2年的鄭鬱穎雖不後悔,但談起這段軍旅生涯,語氣卻滿是無奈與失望。

10月初,解放軍密集靠近台灣近海,台海局勢緊張。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日前稱對“國軍”信心十足,但退伍軍人鄭鬱穎卻不以為然,她向德國之聲坦承,對於台灣自我防禦能力持存疑態度,並透露,台灣新兵的基礎訓練不夠確實、也不紮實。

她說:“一般基礎訓練期間,會有基本禮儀、打靶及500公尺障礙等等,但這些訓練幾乎每個人都會通過,目的是要讓新兵趕快成為正式軍人,因此就算姿勢不正確、動作不確實,長官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他通過。”

訓練不紮實

根據台灣國防部規定,誌願士兵入伍後,要接受8周的基礎訓練,訓練結束後若合格就能正式成為軍人。根據台灣國防部4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台灣誌願役共有16萬9200人。

鄭鬱穎指出,因募兵困難,為了希望能增加軍人數目,很少會退訓。她續指,在軍中這十年,許多操演都隻是模擬演訓,像是手榴彈等都放在倉庫裏,從未使用過,並稱:“軍教片都騙人,這樣的訓練怎麽敢打仗?”

另一名不願透露姓名、在澎湖擔任上士的職業軍人則持不同看法,服役11年的他,對台灣防禦能力很有信心,並說,近兩年增加很多實際操演的課程,因此相信“自主防衛上仍能做到一定程度”,隻是通信、通聯手段目前尚無法與其他國家相比。

他向德國之聲透露:“當別人都在用資訊網路平台實施作戰實況通聯時,我們仍在使用自主研發的頻率發射通信器材作為通聯。”

被問及中國軍機最近密集進入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營區氣氛是否更為緊張時,擔任陸軍的他表示,並未有明顯感受,並認為,海、空軍的壓力可能會比較大。不過他也強調:“各種不同的狀況及演練的力度都有加強。”

誌願從軍的人是誰?

就鄭鬱穎的觀察,大部分誌願從軍的台灣人,不是沒有明顯誌向,就是為了改善家境。台灣國防部官網顯示,基礎訓練期滿合格後,服役前4年的月薪約3.5萬新台幣(約8千人民幣),比台灣最低工資2.4萬要多上許多,加上吃、住都在軍營內,存錢相對容易。

另一名匿名的現役軍人也向德國之聲說:“大家比較像是為了穩定工資進來的,反而不像美軍或其他國家是為了保衛國家而從軍。”鄭鬱穎對此表示認同,她說:“真的為‘保家衛國’而從軍的人,可說是少之又少。”

駐澎湖的陸軍上士也同意這個說法,他向德國之聲表示,大部分從軍的人都是為了穩定的工作及工資,或是為了減輕家裏的經濟負擔,並說:“誌願役目前的薪資在社會上算是優渥的,很多年輕人也是抱持著試試看的心態從軍,就算不適應還是可以選擇放棄退伍。”

拔草掃地、軍歌比賽

除了社會對軍人態度不夠友善,軍中的僵化製度及不容挑戰的組織文化也為人詬病。受訪的兩名台灣軍人都向德國之聲表示,軍中官僚主義盛行,很多事情都是為了滿足長官而做。

鄭鬱穎指出,當年她服役期間,軍中整體士氣低迷,很多軍人的心態都是“錢領一樣多,為何要多做事?”她認為,可能是因為覺得離戰爭太遠,而沒有危機意識,上宣導課程隻會覺得煩,而不認真。

她更說,軍隊會做很多沒意義的事情,花很多時間在環境整潔,“像是拔草、打掃等,又或是為了準備軍歌比賽,練到很晚等等”。

鄭鬱穎所描述的事情,蔡英文顯然有意識到,她在2016年曾表示“油漆新不新、草除得幹不幹淨,都不是最重要的事”,因為“光是油漆和除草,不會讓國軍更好”,不過鄭鬱穎是在2019年退伍,顯然台灣軍中類似現象,並未因蔡英文的發言而有大幅度的改善。

軍事專家、台灣海軍前新江艦艦長呂禮詩直言:“背軍歌,打仗可以幹嘛?”,他舉例,用槍時機和要領很重要,但長官卻叫你背很多教條卻沒詳細解釋,“軍中花太多時間在沒意義的事情,侵蝕了訓練時間”,並續指,“若訓練不熟練的話,上戰場時還要想,那根本就隻是‘炮灰’”。

組織文化待改革

呂禮詩認為,台灣軍中的另一個問題,是長官很難接受新觀念,這常會打擊部隊士氣。他解釋:“軍中不容挑戰長官的思維,因此沒人敢講,長官接受新知的速度就很慢。”

他舉例,台灣派很多軍人去外麵學習新知,但回來後為何沒有改變?就是因為沒人敢討論,如今他樂見“美軍為台灣軍隊訓練,直接‘灌溉澆水’,而不是像過去種子教官回國後,無法發芽。”並稱“若台灣軍隊要進步,部隊的問題應該要拿出來討論的,長官的想法也必須與時俱進,世代要互相磨合”。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所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則對台灣軍隊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曾對台灣軍隊士氣低落及裝備落後時評論稱:“這是民主國家才會有的狀況”。

他認為,西方國家軍隊也經常有類似聲音出現,譬如有些國家會覺得自己軍隊太肥,有些國家覺得他們的食祿不好,這些都是廣義的問題,稱之為軍事文化,但還不至於是士氣的問題。

不過台灣軍隊的士氣低落仍是常被討論的焦點,呂禮詩稱,軍中長官太差,兵留不住就會退伍,另外一種就是士兵想調離單位,長官就會被檢討。

鄭鬱穎也向德國之聲透露,軍中很多長官怕被申訴而影響升遷,因此在訓練新兵上也會教為寬鬆,這是軍中沉屙,層層堆疊,讓她無奈。

社會地位不高

雖然台灣軍隊士氣常被檢討,但在澎湖服役超過10年的上士,對作為軍人仍備感光榮,且認為軍隊內的士氣並未如外界想像的差。但他曾協助招募軍人,也坦承,募兵真的很困難,最大的原因是軍人在台灣的社會地位不高,且若軍人犯錯也常會被不成比例的放大,導致軍隊觀感不佳,“所以很多父母不願讓孩子從軍”。

呂禮詩則分析,台灣社會對軍人的觀感有曆史淵源,國民政府遷台時期,許多基層的軍人教育水準不高,因此普遍存在“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的刻板印象,當兵不被視為崇高的職位。

他並補充,現代社會常會以高標準看待軍人的種種行為,把軍人視為“聖人”一般,有犯錯媒體就會大篇幅報導,這對軍人並不公平。

呂禮詩對德國之聲表示,現在大家關注軍隊,是個改革的時機,但刻板印象很難翻轉,也不是短時間就能解決的。他也提醒:“若大家對現役軍人有很高的期待,但他也要能夠有保家衛國的能力,不空洞而是真實的實力”。

台灣政府似乎也知道這樣的情況,總統蔡英文曾多次表示“要持續強化國防能力,讓國人對國軍有信心”,2019年時更曾鼓勵軍人穿軍服上街,希望“國軍”能以身為軍人為榮。

然而,當局喊出的信心及光榮目前仍未顯現在台灣軍隊上,呂禮詩說:“自我防禦的信心建立不是喊著就有力,而是要實際作為。”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台灣軍人的真實告白:兩岸若真的開戰了…..

相关推荐: 「還在吵打不到疫苗」從AZ、莫德納不好到嫌高端 醫發文勸世網讚爆

Delta病毒來勢洶洶,從桃園機師、新北幼兒園到板橋社區大樓,延燒北市裝修夫妻染疫,一連出現多起群聚案,專家認為,病毒一直在變異,可能早就潛藏隱形傳播鍊,除了防疫管控外,最後還是要靠疫苗。對此ICU名醫陳志金直言,有人在抱怨都沒有疫苗可以打,但其實已經很多輪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