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對”雙十一”說不 中國年輕人逆襲消費主義

一年一度的中國“雙十一”購物節收官,多個電商平台銷售數據創新高,但是增速放緩。在“買買買”的火熱氛圍下,豆瓣的反消費主義小組逆襲搶購潮,所有的組員都在做一件事
— 勸你不要買。

據阿裏巴巴旗下的電商平台天貓公布的數據,今年“雙十一”商品交易總額(GMV),達到5403億元,增速僅8.45%。從2018-2020年,交易額增速為24%、28%、85.62%。

京東“雙十一”的總交易額為3491億元,同比增長約28.58%,同樣低於2020年32.83%的增幅。

與往年龐大的剁手黨風潮相比,來自豆瓣的“消費主義逆行者”小組的號召今年走紅網絡,“不盲目跟風,不被消費主義裹挾,做消費主義市場的逆行者!”,獲得一眾年輕人的共鳴。

“疫情下整個經濟形勢並不好,失業人員比較多,比如零售、餐飲行業恢複很難;目前國家也不太鼓勵第三方電商銷售平台大張旗鼓地宣傳雙十一,可能會導致消費集中在某個時間段,破壞商業係統的平衡。”
深圳財經評論人士鄒濤告訴本台。

不買不買,就是不買!

這個成立於2020年10月23日的豆瓣群已經吸引到30萬粉絲加盟,群組介紹這樣寫道:“市場上從直播帶貨,到網友分享,到處都在給人種草,刺激消費。通過煽動起焦慮情緒,讓每個人因為焦慮,不斷去購買,以滿足自己的偽需求。”

大批“不買人”、“尾款人”聚集在豆瓣抱團取暖,有的追求極簡主義,有的純粹為了省錢。但凡標題中帶有“買不買”、“要不要買”以及類似的帖子,都會被直接刪帖,組內統一的哲學就是別問,問就是不買:

“不要囤過多春秋的衣服,會變得不幸”、
“我有預感淘寶再這樣下去要被幹倒了”、“比拚大賽——你買過最後悔的東西是什麽?!”、“學了化妝才發現,很多步驟化了更醜,日常妝容請遵循less
is more(少是更好)原則”。

成功頂住網紅博主的營銷種草後,攢下的錢可以拿來幹什麽呢?麵對組員romeo
的發問,大部分人給出的答案是買車買房、醫療、理財、養老。

從事市場管理工作的山東青島居民王軍尚也沒有參加搶購,他認為,年輕人的精力和熱情不應該浪費在無止境的網購
,“我肯定不會買,盡量過一個簡單的生活,滿足基本需求。年輕人應該知道對自己和社會什麽是最重要的,應該注重自我修養和成長、心理和精神成熟、對社會和政治的關心,修齊治平的家國情懷。”

從“躺平”、“內卷”到“不買”,中國人的經濟和精神壓力與日俱增,話語結構日趨頹喪。美國水牛城大學研究生劉天宇對本台介紹說,“大家都不買東西的根本原因就是,大家都比較窮。最近這幾年中國年輕人的情況並不是特別好,回到社會後麵臨的壓力特別大,遇到很多競爭,不管是結婚還是買房,工資力不從心。中國民間的整體表達是比較頹喪的,大家對未來看不到希望,包括經濟形勢、社會結構的變化和改造。”

在中西方都生活過的劉天宇表示,他很少在美國年輕人中看到這種普遍存在的焦慮感,“在中國,如果你要想獲得別人的尊重,更多的靠得是財產的積累、是不是有好的工作和可觀的收入,這個社會的鄙視和歧視現象是非常嚴重的。美國人並沒有完全通過社會地位的提高來獲得別人的尊重,更在意人的品行和修養。”

“雙十一”應掃進曆史的灰燼?

這一反消費主義潮流獲得部分官媒的肯定。新華網12日轉載《北京晚報》的評論《給堅持“不買”也點個好評》,“消費觀都應該有意識地趨向理性。比起盲目跟風、買完‘吃土’,根據自身情況,提前、合理地製訂消費計劃,既有利於更好地生活,也有利於營造更加健康的消費環境。”

在中國官方的嚴格監管下,阿裏巴巴淡化了過去促銷炒作的手法,沒有出現大屏幕展示實時成交額數據,強調今年兩大優先訴求是鼓勵“綠色消費”和“支持弱勢群體”。

鄒濤認為,“雙十一”早就該掃進曆史的垃圾堆,“將來的趨勢不是在某一個時間節點大量交易,而是老百姓在日常都能獲得物美價廉的產品。國家希望經濟均勻、平衡地發展。一些商家迫於平台要求參加,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大量打折,最後不賺錢;商家也可能會為了自己的利益提高價格,導致虛假促銷,損害消費者利益。”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的雙十一也受到全球供應鏈危機的擠壓。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分析師稱,停電擾亂了生產,加劇了能源成本上升帶來的負擔,對消費品生產商的衝擊最大。原材料價格飆升或將進一步壓縮製造業的利潤。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對”雙十一”說不 中國年輕人逆襲消費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