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國堅持”清零”政策的成本和傷害 由誰來買單?

中國防疫的”清零”戰術可謂不遺餘力–關閉國界、定點封城、全民檢測,有時隻因為發現了一個病例。這一策略的造成的成本和傷害,在雲南邊城瑞麗,人們深有體會。這座21萬人口的小城位於中緬邊境,近幾個月接連經曆了三次封城加上全民檢測,當地經濟的很多領域瀕臨崩潰。

商人林先生說,因為旅行防疫措施,根本沒有顧客和遊客光顧,他的珠寶生意快要撐不下去了。”我們雖然還在經營,但隻能勉強度日。”  

在本月一次電視采訪中,香港大學教授管軼對中國的防疫策略提出了質疑,認為不應該每次出現疫情就立即全民檢測,或在沒有充分數據證明效力的時候就大規模施打新冠疫苗加強針。

在疫情爆發後的第一年,中國有效地遏製了新冠病毒在國內的傳播。但傳染力更強的德爾塔變種讓嚴格控製感染的難度加大。近幾周中國有40多個城市發現了感染病例,數百萬居民被隔離、禁足,更多的人生計受到影響,盡管絕對感染人數與很多其它國家相比幾乎微不足道。

婚禮被迫延期,葬禮必須縮短時間,學校停課,航班取消。成百上千的遊客被困異地回不了家。一段防疫人員進入一戶被集中隔離的人家,撲殺寵物狗的視頻在網絡上掀起熱議,憤怒的社交媒體用戶紛紛對嚴苛的防疫措施吐槽。被認為控製疫情不力的官員往往被撤職處分,導致地方官員傾向於采取過猶不及的管控措施。  

美國智庫對外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全球公共衛生研究員黃嚴忠對法新社表示,北京正麵臨日益增長的國內壓力,希望政府采取更為靈活的策略。  

一名男子上夜班後健康碼突然變色,無端被困的遭遇,也凸顯了數字技術當道和官僚管理弊端。據說他雖然接種了疫苗,沒到過中高風險地區,病毒檢測也是陰性,卻因沒有綠色健康碼寸步難行。事情在網上引起關注後,有關部門承認可能是出現了技術錯誤。  

分析人士認為,至少在2022年中共召開20大、以及擁有更有效的疫苗之前,中國放鬆防疫限製的可能性不大。中國目前有限批準上市的5款國產新冠疫苗,從其公開的數據看,有效力不如外國疫苗。

一些政府人士私下對國產疫苗對德爾塔變體的功效表示了懷疑。但官方媒體試圖壓製有關討論。澳大利亞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的Natasha
Kassam認為,有些領導人可能把抱怨的民眾看作是少數。        

瑞麗前副市長戴榮裏不久前在微信上的發文道出了民眾的失望和沮喪。他寫道,”疫情,無情地劫掠著這個城市,一遍又一遍,榨幹了城市的最後一絲生機”。這觸到了人們的痛處。一位當地網友回應說,隻有身在其中,才能體會到人們的悲慘處境。

當地媒體報道,瑞麗一名蹣跚學步的幼童已經作了70次新冠檢測。一位攝像師告訴法新社,失去收入來源後,他被迫消耗自己辛苦攢下的積蓄,才能支付辦公室租金。”我撐不了多長時間了”,他說。

一些瑞麗人決定不能坐以待斃。一位溫姓玉石商人告訴法新社,在掙紮了數月後,他已經和家人搬離了瑞麗,”瑞麗已經沒有生意可做了。”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中國堅持”清零”政策的成本和傷害 由誰來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