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國研發高超音速飛彈技術:背後的三大疑問與兩大隱憂

  • 新聞

中美兩國元首舉行首次視頻峰會釋放友好信號, 為兩國在技術、軍事、外交和經濟等方面的競爭出現緩和帶來希望。會談後,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透露, 在視頻會議上兩國元首同意著手研究進行軍備控制會談的可能性。

今年夏天,一個神秘的物體從中國境內發射到高空。它速度驚人,而且非常靈活,可以在空中改變飛行路徑,最後降落在據說離目標約有40公里的地點。

10月,英國媒體報導稱這是中國在試射「可攜帶核彈頭的高超音速飛彈」,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回應說,這只不過是一次「例行的航天器試驗,用於驗證航天器可重覆使用技術」。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Mark A. Milley)將軍10月底表示,中國試驗了高超音速飛彈,能躲避美國核防禦系統,對美國而言「非常接近『史普尼克時刻』」。

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史普尼克一號衛星,促使美國舉全國之力投入太空技術研發。 1969年美國實現人類首次成功登月。

BBC國際台的「調查」節目請來專家分析解釋飛彈的來歷與現狀,在中美關係緊張的當下,高超音速飛彈的研發會給國際安全帶來什麼隱憂。

原始火箭與尖端飛彈

人類自古有戰爭以來,人們就掌握了向敵人遠距離投射有殺傷力的武器的技能,從最原始的彈弓,到射程更遠的弓箭,再到現在仍在使用的大炮。

一般認為,最先運用火箭原理的是中國人。實際上,「火箭」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公元三世紀前後的三國時期典籍中,不過當時的火箭只是在箭的前端綁上易燃物,然後用弓或弩射出。

現代意義上的火箭,與19世紀下半葉德國科學家發明發動機有密切的關係。在發動機的推動下,彈藥可以射向更遠的敵人。儘管在幾十年後,這項技術才在戰爭中使用,但德國在1930年代取得了關鍵的進展。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中國研發高超音速飛彈技術:背後的三大疑問與兩大隱憂

相关推荐: 《紐約客》抖猛料:美政府縱容這國總統向美販毒

《紐約客》披露,在美國政府長期的縱容下,宏都拉斯總統葉南德茲透過弟弟東尼當白手套販毒至美國,總量高達185噸。圖為葉南德茲(左)會見蔡英文。(圖/中央社) 近日訪台的宏都拉斯總統葉南德茲(Juan Orlando Hernández),近日遭美國新聞雜誌《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