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習近平在習拜會上的比喻:中美是不該相撞的兩艘船

拜登總統端坐在白宮西廂的辦公桌前,雙手緊扣,手肘拄在桌子上。

他麵前是兩個臨時安設的電視屏幕,實況傳送從北京人民大會堂到這個房間乃至全球的習近平的聲音和畫麵。

盡管因新冠疫情觸發的全球外交新形勢已形成近兩年,但以這種方式舉行如此重要的會晤,仍讓人感到不夠鄭重其事,甚至有點奇怪。

兩位領導人都例行地做了客套寒暄,強調了兩國根深蒂固的雙邊關係,但作為全球的兩個超級大國,美中之間有很多問題要談,而且大部分都是難題。

此次視訊會晤是應拜登總統要求發起的,反映了拜登政府的深度關切,即與北京保持不發生衝突的幾率可能正在減少。

此次峰會是在兩國緊張局勢加劇的情況下舉行的,是拜登上任以來第三次與習近平會晤。

這是兩位領導人今年第一次麵對麵會談,盡管是視訊會議。

一觸即發的美中緊張局勢

拜登總統以典型的美國風格迅速切入正題,並確定了會議的基調。

拜登對習近平說,為確保兩國不會陷入衝突:“我們有必要為雙方的共識架起某種護欄”。

盡管語義較為微妙,字裏行間隱藏著信息,習近平還是采取了類似的和解語氣,將寒暄延伸到稱拜登總統為“我的老朋友”。

毫無疑問,這兩位國家元首有很多事情要討論。

過去幾個月,美中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之間的關係出現了類似冷戰的對抗。

為了展示軍事實力,北京上個月派軍機飛入台灣附近領空的數量突破曆史紀錄,此舉隻是為了證明北京當局最終可以使用武力來控製台灣。

美國宣布將向澳大利亞提供核潛艇技術,美國潛艇可能會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出現在中國沿海。

澳大利亞總理莫裏森稱,由於中國在印太地區構成的威脅,澳大利亞有必要選擇核潛艇。

因此,當拜登呼籲與習近平舉行峰會時,這無疑引起了澳大利亞國內和世界媒體的關注。

台灣問題

持續三個小時的峰會所討論的大部分內容將仍然不會對外公布。

然而,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兩位領導人進行會晤表明,雙方都希望緩和緊張局勢。

台灣是這兩個超級大國交鋒的前沿和中心,隻是立場角度不同而已。

北京希望華盛頓不要插手其所認為的內政。

拜登則已公開表示,如果台灣受到中國的攻擊,美國將保衛台灣。這背離了美國長期堅持的“戰略模糊”的外交政策立場。

在這場馬拉鬆式會談後,白宮還未來得及準備華盛頓記者的吹風會,中國官媒就搶先一步,開始泄露習近平談話要點。

有何成果?

雖然此次峰會的目的是為了修複雙邊關係,但習近平發出了警告信號,稱“中美就像兩艘船,不應該相撞”。

他還補充說,如果“親台獨勢力越過紅線”,中國將不得不采取果斷措施。

華盛頓的高級政府官員向記者介紹說,兩位領導人詳細地討論了台灣問題。但沒有達成任何新的協議。

然而,拜登重申了美國對一個中國政策的支持,即隻承認一個中國政府。

此舉可看作是對北京的又一次讓步。

由於沒有看到兩位領導人當麵互動的情況,很難從肢體語言中得出結論,事情進展如何。

雙邊關係上沒有重大突破,也沒有達成緩解緊張局勢的協議。

兩位領導人達成共識的領域雖然不多,但其中一項共識則是,讓美中關係進一步惡化將是一個曆史性的錯誤。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習近平在習拜會上的比喻:中美是不該相撞的兩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