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台灣代表處在立陶宛掛牌:中國與歐盟關係是否會進一步生變?

  • 新聞

台灣將在立陶宛成立台灣代表處的消息傳出數月後,終於在11月18日正式掛牌成立,同時引發北京強烈抨擊,並揚言報復。

外界關注,歐盟成員國立陶宛與中國的關係生變,是否亦是中國與歐洲關係變化的縮影。同時,即將到來的北京冬奧會是否也影響著北京當下的外交戰略,降低全球對冬奧會的外交杯葛。

美國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司馬安洲(Andrew Small)向BBC中文分析稱,歐洲與中國關係確實有所變化,過往針對中國強硬捍衛視為「紅線」的議題(譬如獨立調查新冠病毒起源),許多歐洲國家已經不再忌諱碰觸,並對其有所質疑,立陶宛目前被指是走得最遠的歐盟國家。

歐洲與中國關係是否會生變?

自新冠肺炎爆發以來,歐盟與中國的關係變化,逐漸引發國際關注。

隸屬歐盟的歐洲議會,一年多來密集通過許多與台灣以及中國的法案或行動,讓各界開始關注歐盟對北京的態度是否產生「質變」。

其中,人口280萬的波羅地海小國立陶宛,開啟與台灣外交互動最快,引發中國一連串抨擊及外交報復。但是,立陶宛至今沒有軟化的態度,但也稱其與台灣往來未逾越「一個中國」政策。

上述種種外交事件,引發國際輿論關注歐洲與中國的關係是否開始變化。

歐洲議會前政治顧問、目前在台灣從事博士後研究的馮儒莎(Zsuzsa Anna Ferenczy)向BBC分析,在新冠爆發之後,歐洲政治氛圍開始因為中方起初不透明的防疫政策,或假信息爭議對中國的態度開始轉變。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台灣代表處在立陶宛掛牌:中國與歐盟關係是否會進一步生變?

相关推荐: 菲船南海遇襲 與中互槓

菲國十八日嚴詞抗議中國海警船日前在南海上阻撓前往仁愛礁的菲國運補船並發射水砲攻擊。(美聯社檔案照) 正前往仁愛礁廢艦補給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菲律賓十八日以「最強烈的用詞」,譴責三艘中國海警船日前在有主權爭議的南沙群島水域對兩艘菲國運補船發射水砲,並要求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