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清零”閉關阻礙工商 符合中共“自力更生”目標

經濟專家相信,中國在新冠疫情期間實行的閉關措施,使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外國投資增長受挫,並考驗北京對自力更生的追求。

中國在新冠病毒病例方麵追求“清零”,而不是像很多西方國家那樣試圖把病例數字管控在穩定狀態下,因此,自從2020年3月以來,外國旅客一直被拒門外。一些有長期居留許可的人也被禁止返回中國,海上航運也被改道。

幾家媒體預期這些限製措施將延續到2022年。分析人士說,這些障礙減少了外國公司在中國的業務足跡。

總部在上海的金融行業研究公司卡普隆亞洲(Kapronasia)的創始人兼董事澤諾·卡普隆(Zennon
Kapron)說:“單就總體而言,他們似乎對任何跨境活動都不那麽願意開放,不管是國內公司還是外國公司。”

卡普隆說,對於從工廠廠長到海外投資公司的總經理的管理人員來說,邊境限製意味駐中國的外國人請假回鄉後就有可能回不來了。一些擔任這些管理職務的外僑有的為了留在中國,放棄了與海外家人見麵的機會,有的則徹底搬出了中國。

“很多外僑正在離開中國,”上海美國商會會長季愷文(Ker
Gibbs)11月18日在臉書上張貼說。“我是他們中的一員。與COVID有關的旅行限製是部分原因。”

住在美國的《中國資本主義的迷思》(The Myth of Chinese Capitalism)一書作者羅穀(Dexter
Roberts)說,受衝擊最大的是那些正在開拓中國市場的科技公司和其它公司。

羅穀說:“我認為有那些尤其專注中國市場的公司,特別像是從事廣告業務等的知識服務產業的外國公司,也許試圖在中國境內做生意,真正去了解中國消費者。我認為,那些公司有可能更難吸引人來加入公司並生活在中國,因為他們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無法離開。”

他說:“而且我也認為中國政府對很多各類投資者也不是那麽歡迎了。”

羅穀補充說,“在實地有物資”的金融領域投資商和公司應當能夠經受得邊境限製。他說,其他投資商正在琢磨中國“是不是我們之前認為的那樣的市場”或者正在想著“我們撤走吧”。

從數字看防疫規定造成的影響

投資銀行傑富瑞(Jeffries)本月指出,一個預示中國公民出國做生意的人數銳減的兆頭是,2021年頭半年,新申請及申請延長中國護照的人數與2019年同期相比,減少了95%以上。

中國的製造業價值4.84萬億美元,有“世界工廠”之稱。馬來西亞聯昌國際銀行(CIMB)私人銀行業分部經濟師宋成文(Song Seng
Wun)說,當中國為了控製疫情爆發而關閉某個港口時,出入中國的船運貨物有時會被延誤。他說,改道前往其它港口增加了成本,並打亂了供應鏈。

宋成文說:“對我們在貿易界的所有人來說,不管你說的是某件材料還是整個建築業,事無巨細,直到食品,都事關你的船從哪個港口出發,有時也是一種貓捉老鼠的遊戲。所以公司實際上是圍繞著這一點來做規劃。港口A、港口B、港口C,如果出現最壞情況,如果我們不得不從香港發貨,那我們就必須這麽做。”

債券評級服務機構惠譽(Fitch)在星期五(11月26日)的一份聲明中說,中國大陸和香港的邊境有可能部分開放,這也許在明年成為香港銀行界的一個“關鍵增長驅動力”,這是由於香港銀行界的中國敞口。

北京國營的英語《中國日報》網站11月9日為中國的“清零”做法進行了辯護,稱這一疾病“基本得到了控製”。《中國日報》說,自從1月以來,中國大陸沒有通報一起死亡病例。

“毫無疑問,和世界任何地方一樣,嚴格的防疫措施確實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人民生活和當地經濟,”這則報道說。“然而,中國清除病毒的努力是毋庸置疑的。”

自力更生趨勢

羅穀說,一些中國高級領導人認為,中國應當“走自己的路”,不需要外國工商界的幫助,閉關給了他們把經濟引向那個方向的機會。他預測,即將召開的五年一次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大會將推動領導人做出“無風險”決定,把中國“向內”牽引。

官媒報道說,中國國家習近平10月間號召“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並把這個目標與通過“自主創新”而使企業發展和產業升級聯係在了一起。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一份報告說,境外直接投資過去一年來為1.9萬億美元,在這之前,2020年比2019年增加了6%。中國國家統計局估計,過去一年對固定資產的總投資達到8.2萬億美元。

中國官員試圖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芯片、機器人和區塊鏈等領域取得突破。這項努力每年有可能耗費5千億美元。

總部在芝加哥的保爾森研究所的研究機構馬可波羅(MacroPolo)在2019年指出,“自力更生”的目標可以追溯到中國共產黨的開國元首毛澤東。這家智庫說,中共“將維持對中國經濟發展的終極控製——這是一個持久的共識,對跨代領導人的政策有著重大影響”。

卡普隆說,“誰也說不準”中國的長期目標以及它在今後兩年內將呈現為何種形態。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清零”閉關阻礙工商 符合中共“自力更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