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拜登之子的公司如何幫中國獲得鈷礦?美國為何會輸?

當一家中國企業從一家美國公司手中收購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下稱“剛果”)的鈷礦——世界上儲藏最豐富的鈷礦之一——時,它得到了某投資公司的協助,拜登總統的兒子亨特·拜登是該投資公司的創始董事。

他和另外兩名美國人於2013年與中方合作夥伴共同創建了這家名為BHR的公司,其正式名稱為渤海華美(上海)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這三名美國人都是董事會成員,他們控製著30%的BHR股份。BHR是一家在上海注冊的私募股權公司,通過投資然後轉手以獲取利潤。根據提交給中國監管機構的記錄,該公司的其餘部分由中國投資者擁有或控製,其中包括中國銀行。

BHR早期的交易之一是幫助一家由中國國有企業控製的澳大利亞煤礦公司融資。它還幫助一家中國軍工企業集團的子公司收購了密歇根州的一家汽車零部件製造商。

該公司在2016年進行了最成功的投資之一,買入並隨後出售了寧德時代的股份。寧德時代是一家快速發展的中國公司,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

剛果的礦業交易也是在2016年達成的,當時中國的采礦企業洛陽鉬業集團宣布,將支付26.5億美元,從美國的麥克莫蘭自由港公司手中收購鈷銅礦業公司騰科–豐穀魯美。

作為交易的一部分,洛陽鉬業尋求合作夥伴,收購加拿大倫丁礦業在該礦持有的少數股份。這時BHR開始介入。

香港的記錄顯示,BHR通過子公司為收購倫丁而支付的11.4億美元完全來自中國政府支持的公司。

洛陽鉬業從中國建設銀行等國有銀行獲得了約7億美元貸款。根據香港的文件,其餘資金由BHR從一些不知名實體處籌得,比如中國建設銀行的投資銀行控股的離岸公司Design
Time Limited。

文件顯示,在交易完成之前,BHR還簽署了一份協議,允許洛陽鉬業收購BHR在該礦的股份。兩年後,洛陽鉬業收購了BHR的股份。這次收購使洛陽鉬業獲得了該礦80%的所有權。(剛果國有礦業集團保留了部分股權。)

到BHR於2019年出售其股份時,拜登通過總部位於華盛頓的斯卡尼阿特勒斯有限責任公司控製著BHR的10%股份。雖然中國的公司記錄顯示,斯卡尼阿特勒斯仍然是BHR的部分所有者,但拜登的律師克裏斯·克拉克說,拜登“不再直接或間接持有BHR或斯卡尼阿特勒斯的股份”。中國的記錄顯示,截至2020年4月,拜登已不再是BHR的董事會成員。拜登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BHR的一名前董事會成員告訴《紐約時報》,拜登和其他美國創始人沒有參與這項采礦交易,該公司隻從這筆交易中獲得了微不足道的費用。這位前董事說,這筆錢進入了公司的運營基金,沒有分配給所有者。

目前還不清楚洛陽鉬業是如何選擇這家公司的。BHR的現任高管沒有回複尋求置評的電子郵件和電話。“我們不認識亨特·拜登,也不知道他參與了BHR,”鉬業集團發言人文森特·周(音)在電子郵件中說。

包括麥克莫蘭自由港和倫丁在內的該交易相關公司的12名高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們不知道BHR參與的理由。大多數高管還表示,在交易期間,他們不知道拜登與該公司的關係。

倫丁當時的首席執行官保羅·科尼貝爾表示,盡管倫丁所持股份的買家是BHR,但很明顯,洛陽鉬業是這筆交易的牽頭方。

“我從沒真正弄明白他們是誰,”科尼貝爾在談到BHR時說。

當該礦被出售時,拜登的父親即將結束其副總統任期。在2020年總統大選前夕,亨特·拜登與中國的商業關係被廣泛宣傳。

但BHR在中國礦業收購中所扮演的角色在當時並沒有成為焦點。鈷是電動汽車電池的幾種關鍵成分之一,由於拜登政府今年警告稱,中國可能會利用在鈷礦業內日益增長的主導地位,擾亂美國為製造電動汽車而對其汽車工業進行的調整,BHR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意義。

當被問及總統是否知道他兒子與這筆交易的關係時,白宮發言人說,“不知道。”

美國為何在鈷礦爭奪戰中輸給了中國?

華盛頓——湯姆·佩裏羅知道會這樣,但無能為力。安德烈·卡潘加也是一樣。盡管發出了緊急的電子郵件、電話和個人請求,他們還是無助地看著一家得到中國政府支持的公司從美國人手中奪走了世界最大的鈷礦之一的所有權。

那是2016年,總部位於亞利桑那州的礦業巨頭麥克莫蘭自由港公司達成了出售該礦產的協議。該礦產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下稱“剛果”),在中國對全球鈷供應的控製中占有重要地位。這種金屬是生產電動汽車電池所需的幾種重要原材料之一,對於淘汰內燃機和令世界不再依賴導致氣候變化的化石燃料至關重要。

當時的美國駐非洲高級外交官佩裏羅向國務院發出了警報。該礦的剛果總經理卡潘加幾乎是在乞求美國駐剛果大使出麵調解。

“這是一個錯誤,”卡潘加回憶他曾這樣警告佩裏羅,美國人正在浪費幾代人在剛果建立的關係。世界上三分之二以上的鈷來自這個國家。

從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開始,曆任總統向這個礦藏豐富的國家提供了數億美元的援助,包括運輸機和其他軍事裝備。為了維持兩國關係,理查德·尼克鬆總統以及希拉裏·克林頓領導下的國務院都進行了幹預。麥克莫蘭自由港公司在將該礦出售給一家中國公司之前也曾投資了數十億美元。

在奧巴馬政府的最後幾個月裏,中國對這一名為騰科–豐穀魯美的礦產的收購一直未受阻礙,而且四年後,在特朗普總統任期的尾聲,中國還在持續收購麥克莫蘭自由港公司掛牌出售的一家更大的鈷礦。買家是同一家公司——洛陽鉬業。

中國對剛果鈷礦財富的收購,遵循的是一種嚴格的策略,正是這種策略使得中國在主導汽車行業電動化的競爭中大大領先於美國。

但《紐約時報》的調查揭示了一段不為人知的鈷礦收購曆史,在這些收購中,美國本質上是把這些資源拱手讓給了中國,未能保護在剛果數十年的外交和金融投資。

佩裏羅後來離開了政府,他說,他在2016年參觀了騰科–豐穀魯美礦後不久就得知了它的出售計劃。該礦的所有者因其在其他國家的經營活動而名譽受損。但他確信,美國對該礦的所有權不僅對美國有利,對剛果人民也有利。當地對麥克莫蘭自由港公司的評價大體是正麵的,它雇傭了數以千計的剛果人,建造了學校和醫療診所,並提供飲用水。

“我們該怎麽辦?”佩裏羅回憶,他曾要求琳達·托馬斯-格林菲爾德——她當時是負責非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現在是喬·拜登總統的駐聯合國大使——讓該礦處於美國控製之下。佩裏羅說,他也向國家安全委員會提出了這個問題。(托馬斯-格林菲爾德的發言人表示,她記得出售該礦的事,但不記得曾與佩裏羅對話。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幾名成員也表示,他們不記得有過這樣的對話。)

中國企業是唯一認真對待此事的競購者,這讓人們毫不懷疑袖手旁觀的後果。“他們的行動比其他人都要迅速敏捷,”麥克莫蘭自由港公司總裁凱瑟琳·L·奎克在接受采訪時說。“所以我們達成了交易。”

麥克莫蘭自由港公司一直想出售。該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銅礦開采企業之一,在油價暴跌、世界開始轉向可再生能源之前,公司在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押下了災難性的錯誤賭注。隨著債務堆積,公司認為別無選擇,隻能剝離其剛果業務。

美國的反應實際上是沒有反應,因為這是一個單純的財務交易。美國對美國公司在海外的交易沒有監管。

根據此前未被報道的文件和電子郵件,以及對中國、剛果和美國的外交官、礦企高管、政府官員和其他人士的采訪,這場危機暴露了美國領導人的重大盲點,而這正是中國政府擅長利用的機會。

過去一年裏,隨著清潔能源轉型的加速,美國政府和私營部門更快地采取行動糾正過去的錯誤,在世界各地尋找新的鈷供應,並在一些短程電動汽車中使用無鈷電池。

但所有這些都遠遠比不上中國為奪取鈷、鋰等對綠色未來至關重要的資源所做的努力。

冷戰的花招

1970年8月的一個早晨,尼克鬆和第一夫人站在白宮外。紮伊爾總統蒙博托·塞塞·塞科即將訪問。

紮伊爾就是現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當時它從比利時獨立出去已經有十年了,作為一個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的領導人,蒙博托發現自己擁有相當大的全球影響力。

他不僅控製了這些資源,而且在美國阻止蘇聯入侵非洲的行動中,他成為了一個關鍵的中間人。

至少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獲取剛果的礦產和金屬一直是美國的首要任務。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1939年寫信給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敦促他儲存剛果的鈾,用於製造第一批原子彈。

到1960年代中期,美國中央情報局在剛果展開了大規模行動,秘密資助一支由雇傭兵和剛果軍人組成的小型軍隊。該機構在美國戰機的幫助下執行任務,鎮壓蘇聯支持的叛軍。

蒙博托曾是一名陸軍中士,後來成為一個腐敗的獨裁者,他把美國人視為他發展該國礦業財富的理想夥伴。

根據一係列現已解密的電報,為了開發騰科–豐穀魯美,他聯係了紐約著名鑽石商人莫裏斯·坦佩爾斯曼,討論授予他該地區的開采權。

但就在1970年8月前往華盛頓之前,蒙博托突然宣布:他決定與一家比利時公司簽約開發該礦。為了奪回特許權,華盛頓進入了一擲千金的危機處理模式。

“蒙博托想要什麽就給他什麽,”時任美國駐剛果外交官的赫爾曼·J·科恩回憶尼克鬆向蒙博托政府發出了這樣的信號。

當時美國已向蒙博托提供了數億美元的援助。後來尼克鬆又同意再給他幾架C-130運輸機。

科恩說,在白宮為蒙博托舉行的一場正式晚宴上,這場爭奪迎來了轉折。

宴後,坦佩爾斯曼帶著蒙博托乘船在波托馬克河上遊覽。很快傳來消息,美國人得到了開采權。

“盛大的重新開張”

來自紐約市的采礦工程師馬克·莫裏森在剛果東南部登上了一輛豐田陸巡,他曾前往那裏參觀騰科–豐穀魯美。當時還是一個廢棄的建築工地。

莫裏森大吃一驚。他看到山頂上有一些光禿禿的地方,銅和鈷從山頂表麵露出來。

“這裏的礦石含量是我們在亞利桑那州開采礦山的10倍,”莫裏森回憶。

那是1990年代後期,莫裏森是新一波礦業高管的一員,他們來到這裏收拾坦佩爾斯曼那群人20年前留下的殘局。

在花費了2.5億美元後,他們因為遇到一係列障礙而退出,其中包括反政府叛亂分子關閉了將鈷和銅運送到海港所需的鐵路。

1976年1月,國務卿基辛格幫助撰寫了一封電報,向剛果政府道歉,解釋說美國對“封存”該項目“深表遺憾”。

多年後,蒙博托被推翻,人們的興趣重新燃起。叛軍領袖洛朗-德西雷·卡比拉那時候奪取了騰科和豐穀魯美附近的寶貴土地,該礦就是以這兩個城鎮命名的。

莫裏森說:“每個人都認為,‘哇,這是一場盛大的重新開張,是剛果的新覺醒。’”

西方礦業高管和他們的華爾街銀行家來到了這裏。

投資者聚集在一家酒店,卡比拉的代表要得到采礦權的資金承諾。一位銀行家撰寫的備忘錄總結了卡比拉的觀點:“遊戲規則:你給錢,我給礦。”

加拿大礦業公司倫丁集團下定決心達成協議,同意向叛軍提供5000萬美元。

莫裏森幾個月後到達那裏,他的工作是評估他的公司——現在已經改名叫麥克莫蘭自由港——是否應該與倫丁集團合作,以完成坦佩爾斯曼在騰科–豐穀魯美開始的工作。麥克莫蘭自由港後來將這項工作宣傳為剛果有史以來最大的私人投資。

“這個地方將需要什麽?”莫裏森回憶起他的思考。“電力。大量電力。道路。大量的水。”

麥克莫蘭自由港最終獲得了該礦57.75%的控股權,倫丁獲得了24.75%。剛果國家礦業總公司(Gécamines)持有17.5%的股份。

到2007年底,在剛果又一次內戰之後,該項目全麵展開。

麥克莫蘭自由港進行了一場基建狂歡。它幫助修建了一條高速公路,這樣一來鈷和銅便可以出口到非洲其他地區。它花費了2.15億美元來翻新一座老化的水力發電站。

“這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在該礦擔任了十年冶金師的皮埃羅·基托博·桑比薩亞說。

麥克莫蘭自由港開發了世界上最現代化、產量最高的鈷礦和銅礦之一。

但他們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它沒有加強采礦,而是冒險進入化石燃料領域,在2012年斥資200億美元收購了兩家石油和天然氣公司。

當油價暴跌時,麥克莫蘭自由港發現自己深陷債務泥潭。

公司首席執行官理查德·阿克森在2016年5月宣布將出售騰科–豐穀魯美礦。他告訴華爾街分析師:“這件事讓我心痛不已。”

洛陽鉬業以26.5億美元成為最高出價者。

這一消息令該礦的高管感到不安,其中包括總經理卡潘加,他還曾擔任剛果總統顧問和外交官。他打電話給時任美國大使詹姆斯·斯旺。

卡潘加說,他告訴斯旺,“騰科–豐穀魯美是皇冠上的明珠,”他擔心美國會莫名其妙地放棄其在剛果的最大私人投資。當《紐約時報》聯係斯旺時,他拒絕置評。

當時,駐剛果的美國外交官關心的是促成約瑟夫·卡比拉總統的下台。他在2001年父親被暗殺後接任,並在接下來15年的大部分時間一直在侵吞國庫資產。

沒有吸取教訓

騰科–豐穀魯美礦的出售於2016年11月成交。除了財經新聞媒體的報道之外,它在美國幾乎沒有引起關注。

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在執政初期曾表示,挑戰中國主導礦產供應的努力可能是一個主要關注點。他的政府發布了關於鈷和供應短缺可能性的報告,並提到了騰科–豐穀魯美礦的出售。

盡管如此,曆史還是重演了。

麥克莫蘭自由港仍然擁有一個未開發的礦區,包含世界上最重要的未開發鈷資源之一。

當該公司去年底表示打算出售名為基桑富的礦區時,美國政府幾乎沒有做出任何反應。

“甚至沒有人談論過這件事,”1月卸任的前商務部助理部長、負責跟蹤關鍵礦產供應的納紮克·尼卡赫塔爾說。“這太可怕了。”

洛陽鉬業以5.5億美元達成這筆交易,在特朗普卸任前一個月如期成交。至此,美國對剛果鈷礦和銅礦的最後一筆主要投資也化為烏有。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拜登之子的公司如何幫中國獲得鈷礦?美國為何會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