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當FBI將矛頭對準華裔科學家 他們都遭遇了什麽?

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校園。在美國大學工作的中國和華裔科學家遭到美國政府的過多針對。 AN RONG XU FOR THE NEW
YORK TIMES

FBI特工們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尾隨這位教授,在他上班、去雜貨店的路上跟蹤他,甚至監視他已經到大學生年紀的兒子。他們告訴這位教授終身教職所在的大學,他是一名中國特工,這使得學校配合了FBI的調查,後來解雇了他。

但是,根據一名特工在法庭上的證詞,FBI無法找到證明他進行間諜活動的證據。

但聯邦檢察官還是提出了對胡安明博士的指控,稱他隱瞞與北京一所大學的關係,並在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獲得研究資金時欺騙政府。審判在陪審團無法作出裁決後結束。一名陪審員稱此案“荒謬”。9月,一名法官做出了罕見的舉動,宣布這位中國出生的科學家的所有罪名不成立。

“那是我一生中最黑暗的時期,”胡安明在被無罪釋放後的第一次深度采訪中說。

美國的大學曾經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最優秀、最聰明的科學人才。但政府官員越來越懷疑,像胡安明這樣的科學家正在利用美國機構的開放性,在中國政府的要求下竊取納稅人資助的敏感研究。這對整個校園產生了寒蟬效應,科學家和大學管理人員表示,這導致研究速度減緩以及人才流出美國,可能會使北京受益。

對幾位在美國大學工作的華裔科學家的采訪可以看到一個處在社會邊緣的群體。一些人說,關於外國勢力幹涉的強製性培訓——培訓中的示例隻有華裔科學家——以及簽證續期出現的無法解釋的延遲,令他們感到被羞辱。他們都擔心,無論什麽事情——與另一位來自中國的科學家的合作、披露表上的失誤——似乎都可能成為聯邦調查人員上門的原因。

胡安明在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工作,對他的審判被認為是一個明顯的政府越權行事案例。在調查期間,他被軟禁了18個月,沒有工作或收入,依靠GoFundMe捐款支付他的法律辯護費。鄰居和教堂的朋友給他送菜,幫他倒垃圾。雖然後來該大學提出恢複他的工作,但作為加拿大歸化公民的胡安明表示,他的移民身份仍未確定。

“我的基本人權被侵犯,我的名譽被毀,我的心受到了深深的傷害,我的家人也受到了傷害,”他說。“這不公平。”
 

本周在田納西州諾克斯維爾家中的胡安明。這位出生於中國的科學家和教授被指控為中國間諜,過去幾年,他一直在反擊這一指控。 SHAWN
POYNTE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亞利桑那大學和由著名華裔美國人組成的百人會最近進行了一項研究,調研了在美國學術機構工作的華裔和非華裔科學家在科學研究中的種族和民族問題。在受訪的中國科學家中,約有一半——包括一些美國公民——表示,他們覺得自己受到了美國政府的監視。一些人指責一項名為“中國計劃”的執法計劃,該計劃始於特朗普政府期間,並在拜登總統的領導下繼續進行。

該計劃旨在防止中國政府竊取美國商業機密和其他間諜行為。但學者、科學家、民權組織和立法者質疑它是否在針對學者方麵走得過遠,特別是因為大學進行的大多數研究並非機密且最終都會被發表。

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普林斯頓大學等機構的近2000名學者簽署了致美國司法部長梅裏克·加蘭的公開信,表達了對該計劃過多針對華裔研究人員的擔憂,並敦促終止該計劃。

“我們的知識分子和技術力量有很大一部分來自移民,”署名人之一、獲得過諾貝爾獎的斯坦福大學物理學家、前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說。“我們搬起石頭砸的不是自己的腳,差不多砸的是自己的頭。”

胡安明是“中國計劃”下第一位接受審判的學者。到目前為止,FBI三年內對大學或研究機構提出了12項起訴,但沒有一項涉及經濟間諜或竊取商業秘密及知識產權的指控。大多數指控涉及電信欺詐、對聯邦調查人員撒謊以及未能披露與中國的關係等。

最近對學術界的審查背後是一個醞釀多年的問題。

過去20年裏,由於聯邦政府對大學基礎科學研究的資助停滯不前,科學家們開始尋找其他資金來源。美國大學急於擴大其全球足跡,促進了與國際同行的合作,也包括中國在內。立誌成為科技超級大國的中國政府對此欣然接受。

研究人員充分利用了中國提供的越來越多的機會,包括人才招聘項目、利潤豐厚的谘詢合同、榮譽稱號和資助。

但中國政府有時利用這些關係竊取或鼓勵從美國公司轉移知識產權。隨著特朗普政府加強對中國間諜活動的審查,中國將網絡擴大到學術合作,促使提供資金的聯邦機構——以及一些大學——開始更嚴厲地執行對外關係和利益衝突披露的政策。

 

最近幾個月,學者們簽署了致美國司法部長梅裏克·加蘭(中)的公開信,敦促終止中國計劃。 STEFANI REYNOLDS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決不能排外或者做出種族定性,”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高級研究員安娜·普格利西說。“但在討論中忽略了我們需要去問的一個更大的問題,那就是:‘我們是否有現成的係統來抑製一個民族國家的行為和中央政府政策,而這些政策是專門針對我們係統中的漏洞設立的?’”

一些人認為,強化的審查已經達到了越權的程度。

許多科學家對他們所稱的大學和資助機構不斷變化和重疊的披露準則表示失望,這使得他們很難避免陷入FBI的網絡中。例如,在胡安明受審期間,人們發現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對他應如何披露外國關係都給出了不明確的規定。

“我認為沒有人懷疑中國政府和中共從事經濟間諜和其他惡意行為,”紐約大學布倫南司法中心研究員、前FBI探員邁克爾·德曼說。“因此,美國政府應該把資源集中在這方麵,而不是試圖通過針對與中國間諜活動無關的大學教授來輕鬆獲取數字上的成就。”

司法部發言人說,司法部致力於打擊中國破壞國家安全的行為,但也認真對待歧視問題。

目前,不安情緒正在加劇。普林斯頓大學機械與航空航天工程教授、已入籍美國的琚詒光表示,2010年美國宇航局請他幫助製定美國火箭技術的未來計劃,這是他一生的榮幸。

他說,如果他今天收到同樣的邀請,他會拒絕。學術機構對中國科學家的關注太過強烈,與該機構合作帶來的榮譽不值得他和家人去冒可能的風險。“不是因為我不想去服務,”他說。“是我不敢服務。”

 

“不是因為我不想服務,是我不敢服務,”普林斯頓大學機械與航空航天工程教授琚詒光說。他擔心,如果再次與美國宇航局合作,會招致不必要的審查。
AN RONG XU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在這種擔憂出現之際,中國卻在逆轉人才流失的趨勢。過去10年裏,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被豐厚的資金、隆重的頭銜和民族自豪感吸引回國。最近,返回中國的科學家將美國的惡劣環境也作為一項考慮的因素。

西湖大學是中國東部城市杭州的一所研究型大學,已招募了一批相當傑出的人才,其中許多人曾在美國頂級學校擔任教職。今年8月,西湖大學宣布了幾位新員工,包括一位來自西北大學的終身教授和另一位來自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教授。

著名分子生物學家、西湖大學教授施一公說,同事們抱怨美國的懷疑氣氛。“說起那些選擇放棄在美國工作的人,有時我確實聽到了一些苦澀的故事,”施一公說。“我認為他們中的一些人,雖然不是所有人,受到了我認為相當嚴厲的對待。”

不過,至少有一個人決心留在美國:胡安明。

他是一名工廠工人的兒子,在中國山東省的一個貧困村莊長大,他說自己對科學的興趣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上小學時,他把一個揚聲器與礦石連接起來,再把它和掛在樹上的簡陋天線接起來,製作了一個簡單的收音機。

在中國獲得高等學位後,他於1997年和妻子離開中國,在幾個國家工作,最後在加拿大獲得第二個物理學博士學位。和之前無數移民一樣,他在2013年搬到了美國,希望能有更好的生活和事業。

他說,他已經犧牲了太多,現在不能放棄這一切。

他寧願留在美國,不僅為他自兒時起就深愛的科學,還要為促進正義——他新近產生熱情的事業——做貢獻。“我對政治不感興趣,對政治幾乎一無所知,”他說。“但我知道,針對華裔和亞裔美國人,不會讓美國變得強大。”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當FBI將矛頭對準華裔科學家 他們都遭遇了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