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國唯一世界級財團 盛極一時 為何突然衰落?(組圖)

中國的“洛克菲勒”上海榮氏家族

 

百年來,“麵粉大王”“棉紗大王”“紅色資本家”“中國的洛克菲勒”,這樣的王牌稱號一直圍繞著榮氏家族,他們在商場上縱橫馳騁、獨領風騷。上世紀50年代,毛澤東更評價說:“榮家是中國民族資本家的首戶,中國在世界上真正稱得上是財團的,就隻有他們一家。
百年中,在特定的曆史環境下,榮氏家族經曆過多次常人難以想象的戲劇變幻,幾番動蕩,浮沉不已,但最終都能化險為夷。

中國的“洛克菲勒”上海榮氏家族

 

出身貧寒
十幾歲便開始做學徒

榮氏兄弟出身貧寒,太平天國運動期間,無錫遭遇戰亂,其父榮熙泰的三個兄弟、二位伯父家的4個堂兄弟,都不幸被抓或被殺。榮氏一門幾乎滅絕,榮熙泰因為在上海鐵鋪當學徒才幸免於難,後安定下來相繼生下榮宗敬、榮德生等兄妹四人。但苦於家境貧寒,在兄弟倆十多歲時,父親就讓他們去廣州、上海等地做學徒謀生。

中國的“洛克菲勒”上海榮氏家族

 

創辦廣生錢莊

後來,榮熙泰投到廣東厘金局總辦朱仲甫手下幫忙理賬。1895年榮熙泰因病離職回鄉時,已有幾千塊銀洋的積蓄,1896年,他與人合資在上海開設廣生錢莊,宗敬、德生兄弟分任經理與會計。榮熙泰一生勤懇踏實,他臨終時囑咐兩個兒子,做生意切忌投機,要堅守踏實、穩健的行事作風。兩兄弟一直遵守父親遺訓,穩妥經營錢莊,從不投機倒把,幾年後便掘得了有生以來的第一桶金,這也成為後來兩兄弟創業的基礎。

中國的“洛克菲勒”上海榮氏家族

 

進軍麵粉行業

榮德生南下廣州時,看出了麵粉行業的商機,他把這一想法告訴榮宗敬,兄弟倆一拍即合。20世紀的第一個年頭,榮氏家族事業邁出了其決定性的一步,在無錫西門外的太保墩創辦了保興麵粉廠,有保證興旺的意思,這是無錫曆史上第二家近代企業。17畝地皮,四部法國石磨,三道麥篩,兩道粉篩,就已經是麵粉廠的全部家當。

中國的“洛克菲勒”上海榮氏家族

 

陷入風水官司風波

榮氏兄弟的工廠創辦並不順利,當時無錫鄉紳聯名告保興麵粉廠“擅將公田民地圍入界內”,而且在古城邊豎立煙囪,必將“破壞風水,有傷文風”,知縣諭令責成麵粉廠飭遷移。消息一出,紛紛傳言榮氏兄弟建麵粉廠觸怒了鄉紳辦不下去了;股東們也來詢問,有的甚至萌生退縮之意。最終一場風水官司風波直接打到了兩江總督府,幸好總督劉坤一是個洋務派,把訟書給駁了回去,這樣一場曆時10個月的風水官司風波才算了結。

中國的“洛克菲勒”上海榮氏家族

 

麵粉滯銷
險些關張

麵粉生產出來以後,銷路很差,當地謠傳“機製麵粉看著白,卻沒有營養,吃了會不消化”;加上江南人以大米為主食,麵粉主要銷路在北方,而榮氏兄弟從來就沒有跨過江,北方市場完全沒打開。保興苦撐一年後,大股東朱仲甫見實業無利,決定撤股,但兄弟倆人卻決定增資,並四處籌錢,並將麵粉廠名字改為茂新。

中國的“洛克菲勒”上海榮氏家族

 

初露經營天賦

在改名之後,榮氏兄弟先是物色到了營銷上的能人,專門去打開北方市場。他們在銷售上還動了很多腦筋,比如在麵粉包裏隨機放進一塊銅元,作為“彩頭”,給消費者帶來意外的驚喜,這種促銷花樣在很多年後仍然有效。1904年,東北爆發了日俄戰爭,麵粉需求陡然增加,生意一下子就好了起來。兩兄弟還十分重視對新技術的投入。1905年,他們得知英國的製麵設備比法國的要好,馬上決定購進六部英製鋼磨機器,生產能力頓時翻了一番。不久後,他們得悉美國研製出了新的麵粉機,性能更加優良,於是又下決心舉債采購。

中國的“洛克菲勒”上海榮氏家族

 

成為麵粉大王

從1912年到1917年,無錫的榮家兄弟一口氣開出了九家工廠。茂新麵粉廠辦了八年之後,終於站穩腳跟,到1910年,工廠產量比初建時大了十倍,已經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大廠。這時候,兩兄弟兵分兩路,老二榮德生留守無錫,老大榮宗敬去了上海。1912年,榮宗敬在上海新閘橋開出第二家麵粉廠,起名福新。他在股東會上提出,為了擴大再生產,三年內不提紅利,所有的錢全部拿出來“滾雪球”。為了加快“雪球”的滾動速度,以冒險為樂事的榮宗敬采取了新建、租辦和收購等多種手段。在上海灘上,他放出風聲:“隻要有人願意把廠子賣出來,我就敢買。”1913年夏天,他租下陷入困境的中興麵粉廠(兩年後全資收買,改名為福新四廠),到了冬天,在中興廠東麵,新建福新二廠。1914年6月,他又在福新一廠的旁邊吃進土地,建起福新三廠。1916年,榮宗敬又遠赴漢口,建福新五廠,第二年,租辦上海老牌的華資麵粉廠華興,改名為福新六廠。從此,無錫榮氏兄弟的名聲轟響於中國商界。

中國的“洛克菲勒”上海榮氏家族

 

建立棉紗帝國

創辦於1905年的振新紗廠到1912年的時候已經很賺錢了,每年可得利潤20餘萬元。1915年,榮宗敬在上海郊外的周家橋開建申新紗廠,購英製紡機36台,第二年投產開工,正趕上歐戰期間的需求饑渴。上海的棉紗價格大漲,從每件90餘兩狂漲到200兩,出現了“一件棉紗賺一個元寶”的暴利景象。申新在開工後的三年裏,棉紗產量從3584件增加到9
811件,棉布產量從2.9萬匹增加到12.8萬匹,贏利更是驚人,從開辦當年的2.06萬元增加到22.2萬元,3年增長10餘倍。

中國的“洛克菲勒”上海榮氏家族

 

中國期貨“祖師爺”

1919年,日商已經在上海開設了一家取引所(即期貨交易所),經營麵粉、麥麩期貨交易。取引所主要是日本人用來控製原料與成品價格的工具,同時又可以兼做棉花貿易。日本人借經營麵粉、麥麩、棉花的期貨交易等,控製原料與成品價格,最終轄製中國商人。而中國卻一直是現貨交易,已經落後很大一步了。對此,榮宗敬萌發了自行成立期貨交易所的念頭。五四運動爆發後,國內掀起抵製日貨的風潮,榮宗敬借機聯合其他實業家和商人,於1920年3月1日,同阜豐廠寧鈺亭、申大廠顧罄一等18人把上海機製麵粉公會貿易所改組為中國機製麵粉上海交易所,並於8月14日正式對外營業。這是中國人在上海建立的首家期貨交易所,經辦麵粉、麩皮期貨交易。不久,榮宗敬又趁熱打鐵,在華商紗廠聯合會上提出了籌建紗布交易所的設想。1921年,紗布交易所在上海正式掛牌,經辦棉紗期貨交易。從此,奪回了麵粉和紗布期貨價格主導權。

中國的“洛克菲勒”上海榮氏家族

 

收購日本人的紗廠

榮宗敬還幹了一件讓中國商界很長臉的事情。1917年,他出40萬元買下上海一家原本由日本商人經營的紗廠,改名為申新二廠。自1884年“紅頂商人”胡雪岩鬥絲慘敗後,上海棉紗業先為英美商人控製,後成日本公司天下。如今,中國企業竟有氣魄和能力收購日本企業,一時成了埠上讓人津津樂道的新聞。

中國的“洛克菲勒”上海榮氏家族

 

金融“抗日”

1925年5月30日,“五卅”運動爆發,又一輪抵製日貨風潮爆發,榮宗敬看準機會,上演了一場做空日元的好戲。榮宗敬先是一連幾天大量拋售日元,逼迫日元匯價狂跌不止。當收到日本幾家大銀行組成銀行團來出麵維持日元後,指示下屬立即“空翻多”,不露痕跡地吃進200萬日元。當在日本銀行團出麵維持下日元出現回升時,榮宗敬又讓下屬繼續公開地拋售大量日元,同時派人製造各種日元將下跌的輿論。一時間連上海各銀行、錢莊、歐美商人及銀行也開始大量拋出日元,外匯市場上日元一日不如一日,匯價再次急劇下跌。此時榮宗敬殺了個回馬槍,動用全部資本購進遠期日匯(期限為6個月),為了籌得資金進行這次規模空前的日匯投機,大量售出積壓的粉、紗存貨,並不惜以低價拋出遠期棧單。半年後,日元匯價逐步上揚,榮宗敬按照新的比價兌回到期的日匯,幾乎淨賺400萬日元,幾大日本銀團卻損失慘重。

中國的“洛克菲勒”上海榮氏家族

 

管理上“恩威並用”

榮德生認為,工廠辦得好不好主要靠工人,工人的生活安定與否,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生產。他自許“恩威並用”,推行嚴格的《工務規則》是“威”,施行惠工政策、勞工自治區無疑就是“恩”。嚴格的一麵,比如規章規定職員要戒鴉片、戒賭博、戒酗酒、戒鬥毆、戒調戲婦女,一旦違反立即解雇。另一方麵,1923年,他在申新三廠開始推行職工福利措施,1926年倡辦“勞工自治區”,到1933年正式推行。教育方麵,相繼開辦了不收費的職工子弟小學和工人晨、夜校,有一千六七百人參加過識字班。此外還辦過多期工人養成所等。惠工政策包括發生活補貼,上班期間工人免費在廠就餐;墊支服裝費用,統一為工人製作服裝、被褥,分期扣款;除花柳病外一律免費醫療;增加假期,每人每月例假3天,假內放電影、演戲等;還有帶薪年假製度,隻要職工服務滿一年,經主管同意就可以休息兩星期。服務滿十年,就可以休息三星期,休息期間照發工資。因公致死發撫恤費、安葬費50元,一般死亡發喪葬費6元。

中國的“洛克菲勒”上海榮氏家族

 

衣食上坐擁半個中國

二十世紀30年代初期,榮氏家族的事業達到巔峰。當時申新紗廠約占全國民族資本棉紗廠紗錠數的20%,布機數占28%,茂新和福新的麵粉廠規模占全國同行業的1/3左右,占上海市的1/2,其旗下企業總數達21家,赫然是當時國內規模第一的民營實業集團。榮宗敬曾很得意地對友人說:“當今中國人,有一半是穿我的、吃我的。”1933年是他的60歲大壽,在賀壽堂會上,他很興奮地對濟濟一堂的賓客說:“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吾今已屆六十,紗錠數達到六十萬,我還要活到七十歲、八十歲,紗錠要達到七十萬、八十萬……”

中國的“洛克菲勒”上海榮氏家族

 

遭遇危機

1934年,榮氏家族迎來了最暗淡的一段時期:家族頭牌企業申新紡織擱淺了。當時,世界經濟危機的陰影日益籠罩到中國,國內通貨緊縮,人心浮動,而日漸增多的民國政府賦稅也大大加重了民營企業的負擔。僅申新紡織一家,就被抽去特稅達1500多萬元。緊接著,國際傾銷潮一波波來襲,日本紗廠所產棉紗在中國的傾銷,致使民族紡織工業一直在不景氣的環境中掙紮。1934年,紡織、麵粉又同時受到世界性傾銷的影響,申新的幾個紗廠存貨堆積如山,榮氏家族的各麵粉廠也全部停工。

中國的“洛克菲勒”上海榮氏家族

 

瘋狂的舉債擴張和巨額投機

榮氏的危機,除了客觀原因,和其長期執行的經營戰略也有很大關係。榮宗敬大膽擴張,見到機會咬住就上,他的經營哲學是“隻要有人肯借錢,我就敢要,隻要有人肯賣廠,我就敢買”,是一個典型的激進戰略癡迷者。“多買一隻錠子,就像多得一支槍。”早就成了榮宗敬的一句名言。另外,從1926年開始,榮宗敬和他的兩個兒子榮輔仁和榮溥仁開始投機“洋麥”和“洋棉”。由於頻頻在交易所買空賣空,在遭遇世界性傾銷潮後,榮氏企業巨虧1000多萬。當1934年陷入危機的時候,申新資產共值6898萬銀元,而負債達6375萬銀元,處在一個十分緊繃的狀態中。到1934年3月,上海所有銀行已無一家肯對榮家放款,連榮氏參股的16家錢莊也關上了大門,榮宗敬一度急得要自殺。

中國的“洛克菲勒”上海榮氏家族

 

兄弟分歧

榮德生節儉自奉,生活簡樸,平日一襲長衫,布衣布鞋,一頂普通的瓜皮帽,飯食簡單,不吸煙,不喝酒,不喜歡宴會,晚年完全素食,至用香煙殼寫便箋。榮宗敬則認為“排場是公司經濟實力的外場表現”,他的座車是1918式林肯牌黑色轎車,1921年他在江西路建造氣派的辦公大樓,他弟弟心裏就有不滿,覺得用人既多,耗費日增,而且從此多事。榮宗敬買下英國人的一幢三層花園大洋房,門楣、窗沿都有美輪美奐的雕花,窗戶全是當年進口的彩色拚花玻璃,裝飾極其奢華。兄弟倆性格不同,經營作風上也有許多不同。榮宗敬重業務,主張做交易所;榮德生反對交易所,重視生產成本。榮宗敬重洋,喜歡請外國人,重視科學知識;榮德生重土,比較保守些。榮宗敬著重上海,開工廠集中於上海,認為上海是交通、金融中心,經濟調度便利,電力沒有問題;榮德生著重內地,他計劃向南京、徐州、連雲港、鄭州發展,買了一批地皮,認為內地這一帶出產原料,工人工錢便宜。

中國的“洛克菲勒”上海榮氏家族

 

人生汙點

1937年12月初,日軍成立了“上海市民協會”,委員名單中有當時滯留滬上的21個知名企業家,包括紡織大王榮宗敬、南市水電公司總經理陸伯鴻、雜糧業同業公會主席顧馨一等。據《大美晚報晨刊》報道,12月24日“上海市民協會”的第一次準備會議召開,會後委員們“將其宣言及協會章程,送達日本駐滬陸海軍當局,請求諒解”。雖然榮宗敬表示“吾人必須勇往直前,做減少人民痛苦之舉,無須懼怕,隻需宗旨純正,可不問其結果如何。”但此舉仍被視為漢奸行為,上海市商會、總工會等20多個團體聯合集會並發表聲明,宣布該協會為“非法組織”。幾天後陸伯鴻則被國民黨特工暗殺,顧馨一家中被投擲手榴彈,榮宗敬也遭到死亡威脅後被迫在報紙上公開聲明退出“市民協會”,接著避走香港,並與1938年病逝於香港。

中國的“洛克菲勒”上海榮氏家族

 

為抗日做出重大貢獻

1937年“七七事變”後,榮家兄弟把茂新四廠庫存的幾萬包麵粉和數千擔小麥,以記賬方式給第三集團軍做軍糧。“八·一三”事件後,他們第一批捐出5萬袋麵粉及大量慰勞品。無錫各界組織抗敵後援會,榮德生以“樂農氏”之名首先捐助麵粉一萬包,後來又捐出兩萬包,其中一萬包用來救濟難民。

中國的“洛克菲勒”上海榮氏家族

 

“孤島”再現輝煌

在1939年到1941年這段時間裏,上海租界成為“孤島”,由於戰時環境特殊而人口激增,外來人潮攜來的大量資金,使得租界內物價大幅上漲。那段時期,上海租界以外淪陷區紗廠不是被敵人炮火所毀,就是被日軍強占;而內地對紗布的需求極大,在租界內繼續開工的紗廠,“無不市利百倍”。在這段時間,榮家不僅還清了戰前相當於17萬兩黃金的全部銀行貸款,還開辦了銀行與一些貿易公司。在戰爭中,僅有商人的精明顯然不夠。在租界內,榮氏企業借用的是美商和英商的名義。1941年7月,日本人曾指使汪偽政府接收申新的兩個廠子“歸為國營”,但因為兩廠所依靠的美商和英商的抗議與交涉,榮家才得以繼續保有兩廠的所有權。

中國的“洛克菲勒”上海榮氏家族

 

“天元計劃”和“大農計劃”

雖然在抗日戰爭期間榮氏產業遭受重創,但榮德生在古稀之年還有著雄心勃勃的“天元計劃”,包括金木水火土五大領域,想由麵粉而擴大到各主要食品,由紗布擴大到印染、絲綢、麻葛等,機器從翻砂、鐵工擴大到重工業,能自造各種母機,辦學從小學到大學,築路則環太湖接通,要重新開創一個新的“天元實業公司”係統。他說自己不是資本家,而是事業家。1942年他還替國家擬訂“大農計劃”,主張在甘肅、青海等西部地方首先推廣,工、農、牧、學並舉。但由於內戰的爆發,這些計劃最終都流產了。

中國的“洛克菲勒”上海榮氏家族

 

榮德生遭綁架

1946年4月25日,“麵粉大王”、“棉紗大王”榮德生被一夥不明身份的人綁架,轟動一時。綁匪們向榮家勒索50萬美元。當時榮家的資金大都用在恢複企業和擴建新廠上,要拿出50萬美金絕非易事,但又怕延誤了綁匪會撕票,所以也不敢報告警方,一切都在暗中進行。33天之後,終於籌齊50萬美金,榮德生才被放回家。但此案傳到了蔣介石耳朵裏,下令查辦。案件最終偵破,追回了贖金,但負責查案的人卻向榮家索要破案費,榮德生為了酬謝軍警當局和有關方麵,先後付出60萬美元,僅軍統的二老板王新衡拿去的,就有15萬美金,外加一棟小洋樓。

中國的“洛克菲勒”上海榮氏家族

 

榮德生選擇了留在大陸

新中國成立前,位於上海及江浙一帶的民族工商業的商人,又開始了大規模的對於出路的抉擇。當時的“十大資本家”,有9家舉家遷徙,有的出國赴美或者赴歐,有的則跟隨蔣介石去了台灣。榮氏家族的大部分人也選擇了離開,唯獨榮德生執意留下來。他對此是有考量的,當年他在無錫創辦的公益小學,在無錫解放前的兩年裏,一直是中共無錫工作委員會機關所在地。榮毅仁的家眷,此時已經先期去了香港。對於榮毅仁的留下,如今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他決定與父親共進退而自願留下;一種是他那時在上海還有一起官司需要出庭,正好趕在上海解放那天,陰差陽錯地留下了。

中國的“洛克菲勒”上海榮氏家族

 

榮毅仁率先支持公私合營

1954年,榮毅仁帶頭拉開申新紡織與政府公私合營的大幕。許多股東都不能理解,擔心財產全部被充公。榮毅仁卻說,“社會主義是大勢所趨,不走也得走。隻要接受改造,大家都會有飯吃有工作,而且可以保留消費財產。”由此,榮家發展了半個世紀的產業,變為國家所有。當年,申新集團成立,榮毅仁成為總經理。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陳毅稱榮毅仁為“紅色資本家”,並以上海市前市長身份,為他助選上海副市長。榮毅仁在最輝煌時,成為中國國家副主席。

中國的“洛克菲勒”上海榮氏家族

 


榮智健和中信帝國1978年,榮毅仁受國家之命,組建中信公司
,意在向國際融資。幾乎就在同期,榮智健放棄了清華的研究職位和家人,獨自去香港闖蕩。1986年,榮智健正式加入香港中信,出任總經理。此時,榮智健已來港多年,早已不是那個初入商界的名門之後,他的一番資本運作成績,似乎是為了向外界證明,自己不僅僅隻是榮毅仁的兒子。2002年開始,榮智健登上了中國首富的位置。這與他6年前的分股事件有著脫不開的關係。作為一個大型國企集團中的核心人物,能夠敢於冒出頭來做首富的,榮智健應是第一人,他由此頻頻進入公眾視野,張揚其個性。作為家族第三代傳人的榮智健,與李嘉誠等富豪的勤儉不同,生活較為豪放。完全西化的行事作風,雖令香港人士對中資企業的觀感改變,但仍引來不少“揮金如土紈絝富豪”的議論。榮智健對此很不以為然。2009年因投資外匯巨虧而辭去中信泰富集團主席,2014年9月香港證監會起訴中信榮智健,為“炒匯案”4500股民討賠償。

中國的“洛克菲勒”上海榮氏家族

 

榮宗敬後代“衰落”

相比榮德生的後代,大哥榮宗敬的後人顯得有些“沒落”了。榮宗敬逝世後,其兒子繼承了他張揚、奢華的生活理念,然而卻沒有了他在事業上指點江山的能力。1949年前,榮宗敬兒子榮鴻元等過生極其奢華的生活。上海銀行副經理李芸侯目睹榮鴻元、鴻三兄弟當時的奢靡生活,榮公館裏整天都是賭錢、跳舞,大開酒筵。研究上海老房子的宋路霞說,現在淮海路上的美國總領事、日本總領事官邸分別是榮鴻元、榮鴻三的住宅。1948年9月4日,榮鴻元以“私套外匯、囤積居奇”的罪名被捕,在提籃橋的特種刑事法庭上當庭放聲大哭。榮家雖然請了章士釗等三位名律師,但榮鴻元還是被關押了77天,幕後交易進行了70多個晚上。到11月18日開庭宣判6個月監禁,緩期2年。榮鴻元元氣大傷,出來不久就攜帶著大部分的資金撤離大陸,去了香港。榮宗敬的孫輩目前則分散在香港、巴西、德國各地。

華客網:中國唯一世界級財團 盛極一時 為何突然衰落?(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