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滴滴美股退市 標誌著“中國互聯網企業野蠻生長期結束”

本周五(12月3日),中國網約車巨頭滴滴出行,宣布將從美國退市,並將轉至香港交易所上市。

消息公布後,滴滴大股東軟銀集團股價挫逾2%;中概股港股亦應聲大跌,阿裏巴巴重挫5.4%再創上市新低,嗶哩嗶哩跌逾7%。

滴滴出行在今年六月底,於美國低調上市,上市未及48小時,中國監管部門宣布對其實施網絡安全審查。此後中國政府對滴滴的監管不斷加碼,直至最終宣布結束自己在美國5個多月的上市之旅。

滴滴是整個中概股公司群體的縮影,在“反壟斷”、“加強數據安全”、“雙減”等一係列政策影響下,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表現不斷下行。再加上美國證監會對中概股也提出越來越多的限製,中概股公司的未來充滿變數。

大勢所趨

分析師認為,滴滴回流港股,顯示出監管層對待科技公司上市的態度,對其他公司的上市目的地有指導意義。

“這一事件讓市場相信,目前大陸對科技股的行業監管還會繼續,而今天在香港上市的科技股股價的下跌也反映了這一因素。”光大新鴻基駐香港證券策略師伍禮賢(Kenny
Ng)認為,滴滴在美國退市和港股上市的計劃,將對大型科技股未來上市的選址決策產生明顯影響。

寶新金融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則對路透表示,中國股市(包括A股和港股)容量和吸引力越來越大,而且出於關鍵戰略資源的安全性和監管方麵的考量,在境外上市的互聯網等龍頭公司回歸中國上市是大勢所趨。

“有些公司已經完成在香港第二上市,有些未來可以考慮直接回A股上市。”鄭磊稱。

監管壓力不僅來自中國,美國證監會也在施壓。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周四表示,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公司必須披露其是否由政府實體擁有或控製,並提供審計檢查證據。這一規定推動了一個可能導致200多家公司被踢出美國交易所的進程。

不可否認的是,麵臨中美兩邊監管風險的中概股,可能降低一些中國公司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中國最知名資管機構之一高瓴剛剛發布最新美股持倉報告顯示,高瓴第三季度清倉網約車巨頭滴滴出行、網易與新東方。

低調上市,強力監管

滴滴出行今年6月末低調赴美上市,隨即引發一係列監管震蕩。滴滴係等20多款App被要求下架,隨後中國網信辦會同中國公安部、國家安全部、自然資源部、交通運輸部、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進駐滴滴出行,開展網絡安全審查。

“滴滴這件事,既感覺情理之中,又感覺意料之外。”一位深港兩地的投資人士此前向BBC中文分析,滴滴的網約車業務在國內已經一家獨大,在這個賽道上他已經勝出了,到了收獲的時候,但是滴滴一直不盈利,又碰上疫情,故事快要講不下去了。

“不過,疫情後迎來反彈,營收就變得好看一些,再加上美股大盤好,迎來上市的好時機,再加上滴滴背後投資人太多了,又是對賭協議、又是可轉優先股,可能是真的拖不下去了,才硬著頭皮上市。所以說是情理之中。”

可轉優先股是指,一部分優先股持有者可能在公司經營不善的情況下,把股權轉化成債務。如果企業不能上市,也無法盈利,可能因為這種設置,而突然麵臨大量的債務。

上述投資人士表示,“意料之外的是,沒想到的是他們頭皮這麽硬”——現在回頭看,監管層似乎打過招呼說想上市可以,但先把國內合規做了,因為這些年陸續出台的網約車行業規定,滴滴一直沒能完全合規,還有就是滴滴的地圖測繪許可層級很高,審計底稿究竟要不要給PCAOB(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可能還要先談判,“否則跟TikTok一樣被美國抓住小辮子就麻煩了”。

安邦智庫在發給BBC中文的分析郵件中稱,所謂“數據安全”,這並不是問題的核心,滴滴也解釋了數據中心在中國,核心原因還是地緣政治。經過了近幾年的博弈之後,中美關係逐步進入了大國地緣政治博弈階段,“國家利益”開始成為兩國關係中的重要問題。

“從這個角度來看,滴滴上市與否、在哪裏上市,現在被賦予了‘國家利益’色彩,關係到中美競爭。網信辦接連發出整頓要求,顯示出一種可能性——國內的核心圈不想依賴美國。如果這種看法成立,今後凡是涉及到重要領域、對美國資本市場和技術有顯著依賴的投資案例,都不會得到明顯的祝福。”安邦智庫分析。

“對滴滴的調查是一個意義重大的事件,標誌中國互聯網企業野蠻生長結束。”PAC(Prospect Avenue
Capital)創始合夥人廖明表示,在過去的20年裏,中國政府傾向於效率和增長而不是公平,對科技公司的法律合規問題采取了相對放任的態度。像滴滴這樣的公司太大了不好解決。沒有人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滴滴美股退市 標誌著“中國互聯網企業野蠻生長期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