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日本最“色”女神仙逝,中國網友哭了?

11 月 21 日,蟬主看到一個頗為震驚的消息——

日本著名電影服裝設計大師和田惠美於 11 月 13 日去世了,終年 84 歲。

前不久看見她,是那部陣容豪華的《第一爐香》。

她擔任服裝設計,阪本龍一擔任配樂,杜可風攝影。

雖然《第一爐香》的口碑並不好,但和田惠美在裏麵,拿出了自己從全世界各地收集回來,珍藏最好的布料,抱病完成了這部作品。

和田惠美和杜可風

戲裏傳承了和田惠美一貫色彩明豔飽滿的風格,但也許因為演員氣質的關係,看起來並不太和諧。

和田惠美去世後,由家人低調辦了喪禮,去世一周後,日本媒體才公開消息。

聽聞消息後,張藝謀、許鞍華、馬思純,都表達了悼念。

許鞍華說:”
得知和田惠美抱恙已久,很可惜她就這樣過身(過世),好懷念和她工作的日子,因為她是一個有才華同時也容易合作的藝術家,真的很可惜她不能再和我們合作。”

跟和田惠美有過兩次合作的馬思純,回想起她穿著鵝黃色帆布鞋滿片場跑的樣子。

張藝謀通過工作室微博發表悼念:”
她在《英雄》、《十麵埋伏》和歌劇《秦始皇》中塑造的那些精彩人物造型,永遠活在人們心中。我們會永遠懷念你。和田女士一路走好,願你在天堂一如既往般端莊美麗!”

雖然和田惠美晚年的作品,褒貶不一,但這位從業 40
多年,拿到過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艾美獎、香港電影金像獎等眾多獎項的藝術家,對於色彩美學的研究孜孜不倦,依然是影視藝術界不可忽視的存在。

打破染缸,她憑 ” 色 ” 封神

出生於 1937 年的和田惠美,學的並不是服裝設計,而是美術。

1957 年,20 歲的和田惠美還在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現京都市立藝術大學)西洋畫係學習,就嫁給了在 NHK
話劇製作部工作的導演和田勉。

那一年,她在學校,就幫助丈夫執導的舞台劇《青之火》完成了服裝設計的工作,還取得不俗的讚揚。美術係的少女,從此走上了戲劇服裝設計師的道路。

40 多年來,和田惠美先後跟黑澤明、張藝謀等大師合作,創造了服裝設計的奇跡。

最負盛名的,便是黑澤明 1985 年的作品《亂》,由和田惠美設計服裝,拿下了一座小金人,成為了
” 亞洲電影界第一服裝指導 “。

黑澤明的這部《亂》,一部將色彩美學運用到極致的先鋒史詩作品,改編的是莎士比亞的《李爾王》,講述父子與三兄弟之間的戰亂紛爭。

一部西方作品,怎麽才能讓亞洲人看起來角色更加鮮明呢?


在西方人眼裏,所有日本人長得都一樣。影片中有三個兒子,為了讓西方人能夠分辨出誰是誰,我必須在每一個人的服裝設計中注入他們各自的性格。”
和田惠美回憶道。

為了讓西方人能分辨出角色,她仔細鑽研原著,用色彩在每一個人物的衣服中注入了性格。

三兄弟用明亮的黃、紅、藍作為區分,老父親則是的外白內紅,人物角色分明,暗喻了性格和宿命,也造成了強烈視覺衝突。

不同色彩的鮮豔和服,也打破了日本人對於自家傳統服飾的想象。

和田惠美畢生追求的設計理念便是
:”當我為電影或歌劇設計服裝的時候,我思考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在設計中體現人物的性格。

給角色注入性格,不僅是色彩,還有更多的麵料設計細節。

比如作品中的楓夫人,她是心懷著滅門之仇出現在一文字家族的女人,陰險,殘忍,不擇手段。

為了表現這個角色的性格,和田惠美用金色和黑色搭配,在金色和白色外衣下,製作出了像蛇一樣的亮閃麵料作為修飾,營造出陰暗和死亡的壓抑氛圍。

在製作《亂》這部電影時,中間經費出現困難,但是和田惠美已經從京都預定了服裝麵料,於是她跟黑澤明導演商量,就是自費賣房出錢,也要繼續做下去。

足夠用心,也足夠先鋒,堅持換來了成果。

這部《亂》斬獲了第 58 屆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和田惠美也成為了首位獲得奧斯卡獎的日本女性。

1993 年,黑澤明忠實影迷、香港導演於仁泰,找到了和田惠美,共同製作了《白發魔女傳》。

這一版的《白發魔女傳》,創作出了跟以往中國老派古裝武俠片完全不同的風格,張揚、野性、妖嬈、奔放,極其大膽,完全是新一派的魔幻武俠風。

林青霞的練霓裳,狼族長大,本性不羈,出場的頭飾,借鑒了非洲沙漠民族的靈感,用了朱貝錢幣做裝飾,神秘莫測。

其他的造型,色彩也極為濃烈,加重了這個角色的異域、魅惑風情。

張國榮飾演的武當派弟子卓一航,則以藍色為主,更加沉穩,衣服也做舊處理,江湖俠氣十足。

當時,和田惠美打敗了張叔平的《青蛇》,拿下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

BTW,《青蛇》裏妖氣衝天的服飾造型,也是相當出彩的。

至此,和田惠美和華語電影的淵源也開始了。

一個日本的中國迷

和田惠美的巔峰,可能還要數和張藝謀的兩次合作,《英雄》和《十麵埋伏》。

《英雄》開創了中國商業大片的先河,張藝謀這個色彩控,也跟和田惠美一拍即合。

《英雄》裏,人物的服裝款式並不複雜,隻有紅色、藍色、綠色、白色、灰色這幾種主要顏色,但是富有層次,靈動飄逸。

在不同的情緒氛圍裏,章子怡、張曼玉、梁朝偉,都會以不同的色調出現。

純色不代表單調,比如,和田惠美特意給章子怡的領口做了一朵精致的襟花,並且在開拍前拉著杜可風:”千萬要把襟花拍清楚啊“。

快 60
歲的和田惠美,為了這部電影,每日泡在染坊裏,不停地試驗,混織,裁製,翻閱資料,研究不同服裝該用的麵料,材質,樣式,製作了上千米布,以極慢的效率,憑手工一點點染製出來。

光是層次深淺不同的紅色,就有 54 種。

她始終認為,手工織成和印染的布料,才是最美的

武士的那場戲,她甚至還反複試驗,麵料在幹濕狀態下呈現的不同色彩和質感。

兩年之後,張藝謀的《十麵埋伏》又找來和田惠美,這次,她在一年多的時間裏製作出約 1200 套戲服。

章子怡在片中的 ” 仙人指路 ” 成為名場麵,跟服裝的增色也少不了關係。

章子怡穿著和田惠美利用金絲繡出的花卉舞衣,配上粉紅色的水袖,十分精致,雍容華美。

《十麵埋伏》的時代背景是晚唐,所以色彩濃豔、華貴、璀璨。

值得一提的是,和田惠美還給章子怡的造型加入了日本天冠元素,雖然有所爭議,但不得不否認的是,非常好看。

此後,你可以在大量的古裝劇、仙俠劇裏,見到類似的模仿之作。

細節控、愛創新、愛考據的和田惠美,早已經是個中國迷,非常喜歡研究中國古裝。

2010 年,楊紫瓊的《劍雨》,她還還原了明代的 ” 水田衣 “。

當然,和田惠美也不隻是會玩鮮亮的色彩,在做減法的時候,她也有過不俗的成就。

1997 年的《宋家皇朝》,和《第一爐香》一樣以真實的民國為背景,但做得服帖多了。

她麵對的主角,是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三姐妹。

平日,三姐妹旗袍的顏色非常素雅,隻在細節上增加一些刺繡、花紋樣式,突出三姐妹的性格。

而工作時則是工裝造型,時髦的宋美齡穿皮衣夾克,端莊的宋慶齡係著條紋絲巾,放到現在也是時髦的娘 man 風格。

素雅簡約的《宋家皇朝》,再次獲得了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

和田惠美能被中國人記住、悼念,當然是有理由的。

她不是神,也會翻車

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服裝藝術家,但也不是神,翻車的案例同樣不少。

2017 年的《將軍在上》,馬思純和盛一倫主演的愛情小甜劇。

但整部劇裏,兩位主角,都是這樣魔幻別扭的東瀛風。

服裝的飽和度太高,造型也實在過於誇張。

兩位男女主角,一個是活潑好強的少女,一個是膽小怕事的郡王。

過於日常的角色,實在撐不起這樣時而大紅大紫,時而高聳入天的造型。

除此之外,花花綠綠,打翻了調色盤,卻毫無高級質感的,還有她參與製作的著名爛片《王朝的女人:楊貴妃》。

藝術家也不是神,2017 年的時候,和田惠美奶奶已經 80 歲了,創作力下降也實在正常。

翻看影史的服裝設計,幾乎沒有哪位服裝大師,沒有翻過車的。

提名奧斯卡的張叔平,也被罵過 ” 張梳平 “。

《大明宮詞》《臥虎藏龍》的葉錦添,也因為《新紅樓夢》裏的銅錢頭備受爭議。

金字招牌好用,但神化一個服裝設計藝術家也沒這個必要。

藝術家不需要神化,需要傳承

大家發現沒?現在的古裝劇服裝,自從有了張叔平《三生三世十裏桃花》裏的白衣仙俠裝爆款之後,幾乎全部國產古裝劇都已經開始複製黏貼。

楊冪本人,也從《三生三世》,演到《扶搖》再到《斛珠夫人》,造型無甚變化。

甚至其他小生小花的武俠古裝劇,全是一律的素雅仙女風,毫無性格。

雖然說對於一部影視作品,人們首先關注的是劇情和演員,但服裝作為其中的輔助,實際上也是角色自己,可以表情達意,互相成就。

好的服裝,可以通過 ” 服裝語言 ”
去建立角色性格
,表達藝術觀點,加強整個作品的視覺統一,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

和田惠美說,自己創作一定會先挑選劇本和角色:”
會先從關注一個吸引我的角色開始,可能這個角色是個反派,並不是主角,但這就是我的方法,從我覺得有吸引力的地方開始,創作我的世界。”

服化道,說到底是對人物、時代和文化的理解。

藝術大師會失手,也會逝去,太過依賴一個大師,才是大忌。

在《宋家皇朝》拿到香港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後,和田惠美曾給香港演藝學院的學生留下贈言:

” 設計無止境。麵對挑戰,永遠創新。”

這一句話,和田惠美堅守到了 84 歲。

她給中國影視創作的視覺美學,也該由更多對戲劇服裝藝術有敬畏之心的造型團隊繼續傳承、創新,寫下新的篇章。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日本最“色”女神仙逝,中國網友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