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這波通膨原因 除勞工短缺及供應鏈 還有一個長期趨勢…

2efb0165e45de314e304172e45da4b86

經濟學家指出,這波通膨上揚除了有勞工短缺、供應鏈瓶頸等因素,背後還有一個長期的趨勢問題:「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

華爾街日報報導,提高關稅、「買美國貨」、緊縮移民等政策,已經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加速了美國的「去全球化」腳步,而這個趨勢即使在疫情結束後也將持續一段時間,讓物價繼續上漲。

彼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經濟學家霍夫鮑爾說,拜登政府不僅承繼了川普的限製性貿易政策,還更加緊縮「買美國貨」的條款,支持工會,以及透過政府支出支援本地產業。他估計,拜登與川普的政策讓美國通膨率提高了大約0.5個百分點。

此前,經濟學家一般認為,全球化的演進,讓美國企業產品必須與廉價進口貨競爭,美國民眾的工資則會因大量移民進入下,而被壓低,造就長期的低通膨現象。

聖母院大學經濟學家強生與達特茅斯學院經濟學家康寧估計,全球貿易使得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在1997到2018年間,每年的年增率少掉0.1到0.4個百分點。

如今,全球化已經出現反轉,外國直接投資(FDI)已在2015年到達2兆美元的巔峰,隨後降到2019年的1.5兆美元。全球製造業使用的外國進口原料比率,也已從2011年的26.5%,下滑至2020年的23.5%。

美國全國企業經濟學家協會(NABE)6日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經濟學家現在預估,剔除食品、能源價格的核心通膨率將持續高逾聯準會(Fed)的2%目標,直到2023年下半年,才有可能跌破2%。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這波通膨原因 除勞工短缺及供應鏈 還有一個長期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