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重大670萬建贗品博物館 前同事稱捐贈者曾賣假畫被免職(圖)

10月15日,兩名吳應騎在四川美術學院的前同事指控,這並非是吳應騎第一次陷入“贗品風波”。他們向記者表示,上世紀90年代,吳應騎曾因賣假畫被校方免去該校陳列館館長職務。

考古學者談重大博物館事件:從網傳照片來看 展品假得很明顯。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ID:wevideo)

開館7天,重慶大學博物館就陷入一場“贗品”風波。一篇在互聯網上廣為流傳的文章,指其部分藏品疑為贗品。

目前,重慶大學博物館已閉館,校方稱已成立專門工作組進行調查。重慶市文物局博物館處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已注意到網友所反映的情況,具體情況正在了解中。

重慶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原副院長吳應騎是重慶大學博物館的捐贈者之一。

10月15日,兩名吳應騎在四川美術學院的前同事指控,這並非是吳應騎第一次陷入“贗品風波”。他們向新京報記者表示,上世紀90年代,吳應騎曾因賣假畫被校方免去該校陳列館館長職務。

對此,吳應騎的女兒吳曉妮回應,這種說法純屬造謠:“後來都澄清了。”

重慶大學館藏被指贗品 捐贈者女兒:經過鑒定 以學校調查為準。新京報動新聞出品(ID:xjbdxw)

━━━━━

館長係捐贈者之子

10月14日,一篇《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的文章引發關注。文章作者稱,他參觀完重慶大學博物館後,懷疑部分館藏文物係贗品。

這座博物館剛於10月7日開館,並舉行以“博物館與大學教育”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

上述文章介紹,重慶大學博物館內嚴禁拍照。文章作者在館內看到仿製秦始皇陵銅車馬的“改裝版銅車馬”,配有四前兩後六匹馬;有配有後車廂板的“迷你版軺車”;仿製後母戊鼎的“商代獸麵紋牛鼎”等藏品。

2016年1月,重慶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官方微信公號曾發文表示,專家一致認為,重慶大學以吳應騎教授所捐贈藏品建設重慶大學博物館及重慶大學文博研究院可行,並提供了建設性的意見。

1000

吳應騎。重慶大學官方網站圖

重慶大學藝術學院官方網站的信息顯示,吳應騎曾擔任該校人文藝術學院副院長。據華龍網報道,他退休後,一直致力於文物的搜集和研究工作,並且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重慶大學建設博物館時,他將捐贈300餘件藏品。吳應騎曾向媒體表示:“這些文物都是經過相關專家鑒定的,非常珍貴的文物占到60%以上。”

公開資料顯示,吳文廈為重慶大學博物館館長。一位知情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吳文廈係吳應騎之子。

吳應騎的女兒吳曉妮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父親已經知曉此事,現在生病住院中。父親本身是這方麵的專家不存在被騙:“我們做好事沒拿學校任何好處,清者自清,現在等待重慶大學的調查結果,以官方調查為準。”

1000

1000

捐贈者被前同事質疑賣假畫,其女否認

這並非是吳應騎首次被指與贗品有關。

今日(10月15日),兩名吳應騎在四川美術學院的前同事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吳應騎曾任該校陳列館館長,後因賣假畫被免職。

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林木曾是吳應騎的同事,此事的舉報人。他告訴新京報記者,當時吳應騎辦畫廊,畫廊裏有傅抱石的畫,但是並非真品,而是花了幾百塊錢讓人仿造的,後來吳應騎把這幅圖以5萬元左右的價格賣給了北京一名收藏家:“被我舉報後,(他被)學院免職。”

四川美術學院原副院長唐允明亦向新京報記者證實了這一說法,稱當時學校領導班子開了黨政聯席會,對吳應騎免職。

1000

10月7日,重慶大學博物館在該校虎溪校區開館,並舉辦了“大象有形——中國古典造型藝術展”。10月14日,即有微信公眾號文章質疑該館部分館藏為贗品。資料圖

對於校方為何僅將其免職,林木回憶,後來吳應騎將買畫的費用退還給了買家。唐允明解釋說:“這件事畢竟是校外行為,追究責任不在學校的範圍內。”

對於吳應騎被指賣假畫遭免職一事,吳應騎女兒吳曉妮回應新京報記者稱,確實有這個事,但說我父親被免職純屬造謠:“後來都澄清了。”

吳曉妮表示:“我覺得很搞笑,我爸當時是正處級幹部被免職了還查不到嗎?重大當時來了我家十幾次,我爸才去重大的。如果有人在網絡上發,盡管讓他們說,我們會告他。”

專家:

捐獻中文物鑒定存在漏洞

這些藏品是否為贗品?

河南省收藏家協會副會長袁銀龍告訴新京報記者,觀察這些藏品照片,一些藏品是能看出端倪的。如仿製秦始皇陵銅車馬的“改裝版銅車馬”,配有6匹馬,古代做東西是有規製的,什麽器物針對什麽級別的官員。

1000

重慶大學博物館展出的“改裝版銅車馬”。微信公眾號“江上說收藏”圖

袁銀龍認為,文物的價值包括反映的曆史背景,文化含義等,向文博單位捐獻文物的時候,應該先確定文物是否為真品:“就我個人經曆而言,給博物館捐贈時,捐獻前會找專家對文物的真實性、曆史背景、是否有價值等進行評判,然後將專家的評估結果告訴博物館負責人,如果對方接受,就再完成捐贈的相關程序。這對雙方來說,都是負責任的。”

袁銀龍稱,目前,收藏者向博物館捐贈文物時,如果雙方對文物的真實性不存在爭議,可以不走鑒定程序。

曆史學者武黎嵩則認為,一個學校的博物館建設,籌備資金和藏品往往要校友捐贈,有了一定藏品後又可以申請各種保護性經費。建設需要基建,有大規模的工程支出,建成之後又是一個處級單位,可以解決若幹人的職務和一批人的工作問題。

“而整個過程中,真正的專家參與度可能很小。這種笑話才會層出不窮。” 武黎嵩說。

新京報記者 王瑞文 實習生 路圓夢

編輯 郭琛

校對 柳寶慶

評論

重大館藏被指贗品,別把博物館辦成“奶奶廟”

1000

重慶大學校領導及嘉賓為博物館揭幕。圖片來源 重慶大學博物館官方微信

捐了數百件疑似“贗品”文物,兒子當起博物館館長,這事太蹊蹺。

10月7日對外開放的重慶大學博物館展出了大量“文物”,然而這兩天,一篇公號文章《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引發軒然大波。作者在參觀了博物館之後,懷疑大量文物係贗品,且連造假都頗為粗糙、漏洞百出,因此“靈魂發問”:“吳應騎教授捐給重慶大學的,竟然是幾百件贗品?”

有媒體采訪了文物專家,對方也毫不客氣地指出:“絕大多數已經是假冒到荒唐的地步。”目前涉事博物館已閉館,重慶市文物局已就此事介入調查。吳應騎女兒回應新京報記者稱,網上發布的文章內容並不屬實,“我們做好事沒拿學校任何好處,清者自清,我們等待重慶大學的調查結果,以官方調查為準。”

唐三彩女俑,大到沒朋友,還身著現代才有的“洋藍長裙”;金鑲玉烏龜“把電鍍工藝和人造寶石的曆史向前推進了兩千多年”;真品在國博,“孿生兄弟”空降重慶;彩繪俑臉已變形,被業內稱之為“地攤貨”……本要野心勃勃地創建一流高校博物館,不料成翻車現場,被收藏愛好者抓了現行,實在令人錯愕。

重慶大學博物館的事情一出,又讓人不免聯想起之前浙師大等校接收“贗品”捐贈的事情,部分高校博物館對捐贈藏品來者不拒、全盤接收的問題成了“眾矢之的”。

目前調查正在進行當中,究竟是捐贈者有意為之還是無心之失,涉事校方在接收文物之前是否進行過嚴格的鑒定,成為人們最關心的問題。

一般情況下,高校博物館在接受文物收藏愛好者的捐贈時,會從本館所秉承的理念出發,接受與本館題材相關的文物。在此前提下,文物來源的真實性和合法性更是重中之重。在鑒定時,通常情況下會采取“科技檢測鑒定”或“專家組鑒定”的方式。

但現行的“科技檢測”均為有損檢測,不僅會對文物本體產生微量的損壞,在檢測前還需要取得捐贈者的同意,一般較少采納。而“專家組鑒定”的方式則要求根據捐贈文物的類別邀請相應領域的3到5名專家,且專家需要來自不同的研究機構和院校,以此增加最後評審意見的權威性和合法性。

無論是科技檢測還是專家鑒定,當然不排除會有“漏網之魚”,但從流傳的照片來看,此次涉事的高校博物館的疑似贗品文物不是一個兩個,而是批量且粗陋的,很可能未經過嚴格的鑒定程序。

博物館與其他產品陳列不同,文物真偽是生命線,缺乏真實性,其相應的曆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就是無源之水。給人真品的印象,擺出的卻是贗品,顯然也不太妥。而疑似贗品在高校博物館“登堂入室”,非但暴露出其專業能力的缺失,沒準還會淪為業內笑談。

客觀說,目前很多高校博物館在文物鑒定方麵是短板,資金、技術、人才都跟不上,但越是能力不足就越需要審慎而為。其中比較務實的方式是委托有資質的鑒定機構進行鑒定。說到底,高校收到捐贈自然開心,但文物不比尋常物品,唯有經過嚴格鑒定,才是對雙方負責的做法。

順便說一句,新京報記者了解到,重慶大學博物館現任館長是吳應騎教授的兒子吳文廈。原本這幾百件“文物”放自己家裏,兒子當個“館長”不稀奇,如今既捐了,已成公共設施,“館長”任命是否遵循了應有程序,相關部門在介入調查時,也不妨一並予以審查。

無論如何,不宜把高校博物館辦成“奶奶廟”。

華客網:重大670萬建贗品博物館 前同事稱捐贈者曾賣假畫被免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