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那個挑開美利堅精神膿瘡的華人 被寫進了美國法典

a672fd2820715f751ab2fb9541ab6df0

3月 23, 2022

作者 | 孔捷生

全文共 4956 字,閱讀大約需要12分鍾

封麵圖來源:Politico

1894年,蒸汽輪船科普特號拉響汽笛,緩緩駛入舊金山港。追逐鹹腥海風的海鷗成群尾隨輪船,舊金山熟悉的輪廓躍入黃金德眼簾。聽得錨鏈嘩嘩絞動,他便盤起辮子,將裝滿土產與鄉情的臃腫行李拎到船舷準備登岸。

黃金德剛從廣東台山探親回來,那是祖家而非故裏,舊金山才是他的家。小別數月,他將重返出生之地。隻是沒想到,登岸跳板是如此漫長,更沒想到,他的名字從此將嵌入國家記憶,成為美國法典的一個名詞。

 

美國棄兒

那是光緒二十一年,蓄著辮子的黃金德對大清國知之甚少,父母識字有限,沒有傳輸給他很多中華文化符號。黃金德不曉得,這一年發生了許多大事,甲午戰爭戰敗,《馬關條約》簽署,康梁率領數千學子“公車上書”……這些和在美土生華人相距太遙遠了。

黃金德除了麵孔、辮子、長衫的徽記,別無國族情結。早期來美的父母在舊金山開雜貨店,卻非美國公民,而且恪守“落葉歸根”舊俗,晚年已搬回台山。

黃金德是唐人街大廚,他生於斯長於斯,童年玩伴不乏白人孩子。他對公民權概念很模糊,四年前黃金德奉父母之命回鄉娶親,之後返美並未遭海關留難。這次回鄉,他第一次見到自己的親生骨肉。孰料如此欣悅,卻要付出太多困厄代價。

黃金德被舊金山港海關攔截羈留,他那口帶唐人街口音卻相當流利的英語,並不能成為身份名片。根據國會剛通過的《排華法案》他被拒絕入境。黃金德錯愕不已,自己飄洋過海去看望雙親和妻兒回來,國家居然對他關上大門。他百般申訴,海關關員不為所動,堅稱即便在此出生也不是美國人,因為他父母不是美國公民。黃金德被遣送回普特號輪船,開始了長達五個月焦灼的等待和漂流。

蒲安臣條約

《排華法案》是1882年《移民法案》、1888年《斯科特法案》、1892年的《吉爾裏法案》幾個法案之統稱,要旨是限製華人移民、歸化及其他公民權利。這一惡法恰恰成了美利堅立國精神的膿瘡。

在淘金熱和修建東西大鐵路時,美國敞開國門接納華人來美,這與一位叫蒲安臣(Anson
Burlingame)的賢達很有關係。蒲安臣畢業於哈佛法學院,是個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又是堅定的廢奴主義者。1861年,林肯總統提名蒲安臣出任中國大使。這一年,正值清朝鹹豐帝駕崩,同治繼位,兩宮垂簾聽政,慈禧正式走上政治舞台。大清國經曆兩次鴉片戰爭,天朝威儀不再。西方列強盛氣淩人,各國駐華使節中,唯獨深受民權思想熏陶的蒲安臣謙恭溫和,頗受東道國尊敬。

蒲安臣大使任期才滿,清朝便委他以美國與歐洲外交特派全權公使之任。蒲安臣欣然接受委任。這個外交使團由一名中國特使,六名留洋俊彥,及英國、法國秘書各一名組成。能先後成為中美兩國委任的外交官,蒲安臣是第一人。

那時中國痛定思痛,有意變革,幾乎同時,清朝委任英國人赫利擔任海關關長(總稅務司長)。在腐惡橫溢的官場,清朝海關成了唯一高效清廉的淨土。蒲安臣也為中國主持正義,與法德等歐洲列強進行外交斡旋,並運用他曾任聯邦眾議員的人際網絡,通過他老上司西華斯國務卿的關係,推動訂立中美《蒲安臣條約》。

彼時一再戰敗的清朝割地賠款已成常態,屢遭一係列不平等條約羞辱,終於有了一份平等條約。《蒲安臣條約》廢除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屈辱篇章——《中美天津條約》,賦予中國公民最惠國待遇,中國人根據《蒲安臣條約》無需簽證即有自由進出美國旅遊、貿易、永久居留的權利。這段蜜月期長達19年,恰與清朝“同治中興”的洋務運動最成功的頭20年同步,這想必不是巧合。

排華陰霾

及至海耶斯任美國總統,安吉爾被委任駐華大使,重新談判《蒲安臣條約》,終止了中國公民自由進入美國的權利,是為1880年的《安吉爾條約》。這是兩年後排華《移民法案》的先聲。其間原因複雜,淘金熱已退潮,東西大鐵路已貫通,經濟進入衰退期。無論政客還是大眾,對文化隔膜而又難融入主流社會的華人已生厭。

而在清朝這邊,同治帝駕崩,幼年光緒繼位,東宮慈安太後歸天,西太後獨自垂簾聽政。她自以為國力複蘇,心態生變,便勾銷韜晦政策。1883年中法戰爭陸戰得勝,至少沒有輸,卻被迫簽下《中法新約》,這令自道光年間種下的仇外情結再度膨脹。

到了1889年,光緒大婚,開始親政。慈禧對頗受新思想影響的光緒放心不下。她認為西方使節都支持光緒新政,便與列強心生嫌隙。既然相看兩厭,問題早晚會來。

《排華法案》的前戲之一:美國醫學會發表“研究報告”,指中國移民先天帶有一種刁鑽細菌,會傳染給白人,但華人自己免疫。如此天方夜譚,卻很對排華政客和社會競爭失敗者的脾胃。這與清朝仇外排外時朝野哄傳洋鬼子膝蓋不能打彎,番鬼佬怕糞便和婦女月經的穢物庶幾近之。1857年廣州之戰,清軍就滿城收集馬桶在白鵝潭與英法聯軍作屎尿大戰。直到庚子拳亂,山東義和團還用糞便奇陣狙擊德國兵。如果說此屬蒙昧之至,美國排華謬論披上醫學會白大褂,更屬荒誕絕倫。學術被政治挾持和驅使之可怖,中外皆然。

《排華法案》前戲之二:早期來美華人都是中青年男性,女性少之又少,華人之性需求唯有以嫖娼排遣。不可否認,華人女性中確有暗娼,而且比例不會低。根據1860年美國人口調查局的記錄,加州3356名華人女性,從事色情行業者占61%。不管數據真偽,被妖魔化的華人很難洗白。這也導致了加州議會於1866年通過立法禁止賣淫,嚴厲打擊和拘捕華人鴇母,查封華人開設的妓院。代表舊金山選區的聯邦眾議員培茲更以危言煽動,推動國會於1875年通過《培茲法案》,公然侮辱華人女性為“令人厭惡和討厭的東西”。這股種族仇恨浪潮如同出林鴉群,以刺耳聒噪為《排華法案》作好鋪墊。

華人先賢

曆史會記下這一筆——《排華法案》是美國曆史上首次針對特定族裔的立法。

關於公民權利,美國建國繼承英國普通法“出生地”原則,隻要出生於美國,天然擁有美國國籍;同時輔以國際法“血統”原則,新生兒不管出生於何處,都天然擁有父母國籍。

在南北戰爭前,奴隸沒有公民權,他們是奴隸主的財產。廢奴之後,國會通過了《美國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從曆史角度看,這個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法案,當時旨在保護非洲裔的公平權利。關於公民資格,該法案給予“所有在合眾國出生或歸化合眾國並受其管轄的人,都是合眾國和他們居住州的公民”這一憲法保證。

其中“並受其管轄”本意是指駐美外交官、來訪外國官員、入侵軍隊在美國誕下的孩子,並無公民權。這一措詞或有可能產生歧義,概念模糊空間被引申開去,不但令黃金德案纏訟曠日持久,更成為一個半世紀後川普總統意欲廢除“出生地公民權”所尋覓的突破口。

彼時黃金德還在太平洋上漂流。科普特號的海員待他倒很親善,他英語流暢,做得一手好菜,性格和善。但這艘輪船畢竟是移動囚室,被舷窗所隔的舒卷海濤仿佛都失去了自由形狀。

在長達五個月的煎熬中,僅有的熹微之光來自舊金山中華公所。這個華人團體有一位傑出人物王清福。他幼年在青島被美國傳教士收養,赴美後從賓州路易斯堡大學畢業便返回中國,卻因秘密反清而被清廷懸賞通緝。他逃回美國後歸化為公民,成為政治活動家、記者、作家、演說家和華人維權先驅。

7ee83e7eb6c348380ab220a64fac90ff

排華法案,圖源:PBS

王清福思想敏銳,演說雄辯,是華人族群的精神領袖。挑戰《排華法案》的幾個著名維權案件——起訴美國政府的洪秋案、遲成平案、馮越亭案背後都有王清福堅定的身影。他更發動過震動全美的拒領居留紙運動,隻緣《排華法案》之《吉爾裏法案》強迫華人必須登記和領取居留紙,否則將被驅逐出境。而美國民眾認為身份證是國家控製個人的手段,故而美國並無統一身份證,至今亦然。居留紙針對的唯一族群就是華人。王清福領導的非暴力抗爭獲群起響應,在美華人登記居留紙的僅得14%。順便一提,美籍華人(Chinese
American)的稱謂,就是王清福首創。

此時熟知美國法律的王清福伸出援手,中華公所聘請律師為黃金德申請人身保護令,並起訴美國政府,並演變成一場曆史性司法大戰。

誰是美國人

前述幾個案子都是居美華人返鄉探親後被拒絕再度入境美國,涉及中美雙邊條約的爭端,清廷還為此給美國政府發出外交照會抗議。而黃金德案輪不到大清國置喙,這是美國自己的事。此案核心就是《美國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公民條款中“並受其管轄”(
subject to the jurisdiction thereof)的法律含義。

美國政府立場是,黃金德的父母不是美國公民,並已遷回中國,不受美國管轄。因而在美出生的黃金德並不天然具有公民權。然而這一法理很薄弱,黃金德父母在舊金山開雜貨鋪時是美國納稅人,黃金德當大廚也是納稅人,試問受誰管轄?

在美國,政府意誌並不能淩駕於憲法。舊金山北區聯邦法庭根據《美國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的公民條款,毫不猶豫地判決黃金德勝訴。

美國司法部不服,立即上訴至最高法院,《美國訴黃金德案》遂成為最高法院第一宗關於公民權的案件。其意義已不僅涵蓋在美國的華人,更關乎所有在美外國人繁衍後代的公民權,或勝或敗都將鑄成銅鼎,左右曆史的走向。

美國政府作為主控方,派出司法部副部長出庭辯論。為黃金德辯護的是三個頂尖律師,尤以後來曆任國務卿、司法部長的主辯律師埃瓦茨最為著名。控辯雙方直奔主題,案件核心上升為美國憲法的詮釋定義權——人的國籍到底是由“出生地”還是“血統”來決定?

控方一口咬定國際慣例,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遵照血緣決定論,父母國籍由後代承襲,除非後代申請歸化並被接納為美國公民。源自英國普通法的“出生地”決定論,美國獨立後已有自己的法律體係,不再拘泥於殖民時期的定義。《美國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之公民條款,隻寫明生於美國的孩子在何種情況下不得成為公民,卻沒有寫明非法移民在美國出生的孩子,可以天然確定成為美國公民。

辯方則引經據典,舉出1844年紐約州林茨案的判例。一對外籍人士在紐約市旅遊中產下女嬰,這對外國人並無合法居留的資格,但該女嬰就是美國公民。依照《美國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條文,黃金德父母合法移民美國,既非外交官,亦非外國占領軍;而黃金德既非出生於外國進入美國的公眾船隻,亦非出生於外國侵占的領土,毋庸置疑,黃金德天然具有公民身份。

1898年最高法院以六比二(一票棄權)作出裁決,美國政府敗訴。裁決書申明:“本庭認為,《美國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的《公民條款》,傾向出生地的大陸法主義,多於成文法的血緣主義。”黃金德“自出生以來,他的天然美國公民身份,從來沒有被剝奪或取消,依然有效。”

了猶未了

同在這一年,大清國戊戌變法失敗,光緒帝被幽囚,慈禧太後臨朝,大肆搜捕維新黨人,六君子於菜市口問斬,康有為、梁啟超亡命海外。又過了七年,清廷始有意君主立憲,派出載澤、端方、戴鴻慈、尚其亨、李盛鐸五大臣出洋考察。1906年載澤回國,向慈禧太後呈上《奏請宣布立憲密折》,其中有一句:“憲法之利,利於國利於民,而最不利於官”。

黃金德案從此成為法典準繩,在往後悠長歲月中,被不同族裔的公民資格訴訟反複引用。及至二戰爆發,反法西斯同盟國廢除了曆史加諸中國的所有不平等條約。美國國內法《排華法案》亦於1943年廢止。

2011年在奧巴馬總統任內,國會兩院一致通過,就130年前的《排華法案》作出道歉。任何國家都有曆史汙痕,這個國家要做的不是遮掩甚至不是拭淨它,而是永遠記住它。

然而,最高法院對黃金德案的終極裁決一錘定音了嗎?似乎還有故事要發生——川普在任內中期選舉前夕放出口風,意欲簽署總統行政命令,廢止非法移民在美所誕嬰兒的公民權利。

其實多年來在國會此類動議就未斷過,但礙於憲法和最高法院黃金德判例,連提案議程都排不上。川普以總統行政命令繞過立法,並非虛言恫嚇,他真有心這麽幹。連當時眾議院議長共和黨的賴安
也潑冷水說:“總統行政命令無法改變憲法”,川普卻不改初衷。這與他的性格和政治理念完全相符。

由華人黃金德奠定的出生地公民權的法律大鼎,會被川普顛覆嗎?一百幾十年前《美國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公民條款中的短語“並受其管轄”,又將翻出新的波瀾。挑戰憲法自是蚍蜉撼樹,爭奪詮釋權也隻有非常狹小的空間,卻是唯一的空間。假使川普的總統行政命令真的現世,人們將看到,美國總統的權力在憲法麵前究竟有幾斤幾兩。但人算不如天算,川普敗選,這個答案一時半刻是看不到了。

隻不過,川普蓄誌2024年再戰江湖,隻要他卷土重來,黃金德的故事就不會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