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生意跟著國旗走” 中企全球收購戰略島嶼

“生意跟著國旗走” 中企全球收購戰略島嶼 意圖何在? https://t.co/h4XYB8Nu4t

— 美國之音中文網 (@VOAChinese)
April 15, 2022

英國《金融時報》近日披露,中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購買具有戰略價值的島嶼土地,有時與政府及其地緣政治野心同步行動,幫助擴大中國的經濟、外交和軍事影響力,挑戰美國及盟友的主導地位。

在該報審查的數十個案例中,中國投資者通常提出長期租賃或購買重要島嶼的大塊土地,而且經常位於敏感地點,比如靠近美國盟友或軍事設施,位於海上交通要道沿線,或者俯瞰重要的海峽和航道。

報道指出,這些公司的購買動機有時似乎出於企業家精神與機會主義,有時和中國政府有著明顯的聯係,可以和大英帝國時代的“生意跟著國旗走”(trade
follows the flag)的模式相比,即商業與殖民擴張之間存在緊密聯係。

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太平洋島嶼分析員米海·索拉(Mihai
Sora)曾經擔任澳大利亞駐所羅門群島的外交官。

他告訴美國之音,如今的主權原則和多邊秩序要遠遠強於殖民地時代,
不過很多中企和中國政府關係曖昧,有時會遵循與其他國際公司不同的環境保護和治理標準,損害到島國的國家利益。

“一些分析人士將其描述為灰色地帶的活動,我認為他們有點落在政府和非政府、軍民之間的地帶。這些活動很難定義,也很難識別。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個別項目存在模糊性,這對於掩蓋戰略意圖非常有效。現在最新的發展是將軍事手段納入其外交和經濟手段。”

前腳經濟,後腳軍政

《金融時報》聯手開源情報公司詹氏資訊集團(Janes)審查了30多份中國公司在全球範圍的大型開發項目報告,並對過去4年提出或實施的9個項目進行詳細調查後發現:
在較小的樣本中,中國潛在的承包商是由少數股東控製的私營公司,通常由同一家庭的成員領導,但並不意味著國家力量的缺席。

其中,亞太軒豪(Asia Pacific Xuanhao
Group)主要為解放軍製造夜視眼鏡、望遠鏡、單筒望遠鏡、聽力設備等等,並設立了黨支部;森田集團(China Sam
Enterprise
Group)也有很深的軍方背景,旗下的中國京安進出口公司曾隸屬於公安部,主要涵蓋槍支、彈藥、無人機、機器人等業務。

經過對過去幾年外交事件的梳理,這篇調查總結出,中企在太平洋、中美洲和加勒比海等地的島國存在“生意先行、外交後至”的運作模式,而且將目標瞄準一些雖未設立中國大使館、但和台灣建交的國家。

比如,所羅門群島在2019年與台灣斷交,轉投其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懷抱,中國土木工程集團2015年就在當地設立了分公司。還有中國企業亞太軒豪2018年在薩爾瓦多提議租用拉烏尼翁港(La
Union port),當時中國政府正要求該國和台灣斷交。

《金融時報》的報道指出,三年前,中國森田集團副總裁徐長宇到圖拉吉島進行秘密談判,企圖獲得這片區域為期75年的獨家開發權,但被該國司法部終止。他在2019年卷土重來,提出一項更大膽的計劃。

一份去年7月在臉書上披露的文件顯示,中航國際(AVIC-INTL)總經理錢榮向所羅門群島伊沙貝爾省(Isabel)前省長基科洛(Leslie
Kikolo)致信,森田和中航國際有意在該省承租一片土地長達75年,以便推動中國海軍基礎設施工程,落款日期為2020年9月29日。

不過,詹氏資訊集團的資深分析師朱懷安(Claire
Chu)告訴美國之音這封信需要進一步的驗證。她認為中國公司在島國的投資存在多元化動機,並不存在一個統一的軍事目的和行動戰略。

“有些公司是國家支持,有些真的是商業行為,其他的可能是兩者的結合。你可以追求利潤同時具備戰略思維,這兩者並不相互排斥。這些公司不太可能彼此合作,或者總是有自上而下的授權。但是很明顯,北京有興趣擴大其在全球包括戰略要地的實體存在,其原因可能尚不明確。”朱懷安說。

前美國駐所羅門群島大使凱瑟琳·艾伯特-格雷(Catherine
Ebert-Gray)告訴美國之音,2019年中企收購圖拉吉島的提議是違憲的,換作其他國家會做盡職調查並且和當地政府部門透明地討論,“中國企業在所羅門群島存在幾十年了,而且是該國商業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有時他們戰略性地考慮投資確實會引發問題。”

國家安全隱患 中企收購常踢鐵板

《金融時報》發現,中國企業這些野心勃勃、瞄準戰略要地的提案經常因危及當地的國家安全而無疾而終。

比如,2019年8月,廈門方誌企業(Fong
Zhi)提出在菲律賓的富加島(Fuga)建設“智慧城市”。富加島是軍隊通往太平洋和南中國海的通道,靠近與台灣接壤的海域,該計劃在菲律賓軍方介入審查後擱淺。另外兩家中國公司計劃在位於菲律賓重要海軍基地蘇比克灣入口處的奇基塔島(Chiquita)和格蘭德島(Grande)開發經濟特區,菲律賓方麵因安全問題也叫停了這些計劃。

截至發稿,上述幾家中國企業沒有回複美國之音的采訪查詢。

洛伊研究所的索拉(Mihai
Sora)指出,中國企業之所以能夠打開島國市場,除了島國自身急迫的經濟發展需求,他們在當地具備西方企業缺乏的效率,以低勞工標準、高環境成本開發項目,並且是以不透明的、滋生腐敗的方式運作。

“我認為澳大利亞和美國公司很難與中國公司競爭,因為後者的成本要低得多。澳大利亞或者美國和太平洋地區建立更強大的經濟關係很具有挑戰性,因為太平洋地區的市場規模非常小,對於通常有能力將其業務擴展到太平洋市場的公司來說,這個市場太小了,他們不認為這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機會。而中國國企與北京之間的關係使它們能夠接受低於其他國家經濟實體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續性的門檻,進行交易。”

朱懷安表示,中國企業的獨特優勢是能夠全方位地滲入當地社區,使之對中國的基礎設施產生越來越高的依賴。比如,一家競標高鐵合同的公司也可能與當地教育行業合作,讓當地勞工熟悉中文、設備和技術標準。

“中國公司的海外投資方式目前還沒有明顯地聚焦於軍事,他們正在建設大學、工業區
、馬路和高速公路、國家寬帶網絡、地下水供應、汙水處理係統、電子商務供應鏈等等。因此,實際上中國公司正在共同努力建立整個基礎設施網絡,這些網絡是高度網絡化和高度互聯的,所以這些國家可能會越來越依賴中國。”朱懷安說。

中企買通島國政界,發展傀儡國家?

在全球範圍內消滅殖民主義近30年之際,中國企業在各地島國的縱橫捭闔也引發部分民眾對祖國將淪為傀儡國家的擔憂。

所羅門群島安全事務專家塔利菲魯(Celsus Irokwato Talifilu)上月底撰文《所國麵臨淪為中國傀儡國家的危險》稱,社媒顯示中企為索國政府的部長提供配備了中國武裝警衛的住房,而且這些企業的建設項目所獲得的公共資金也在大幅增加。該國的寡頭集團正在竊取人民的領土主權進行私人出售。

“我們的森林和人民被中國的伐木怪物強奸和掠奪。雖然這條龍的腿和翅膀在馬來西亞和菲律賓,但我們知道它的洞穴在哪裏。我們目睹了它賄賂和腐敗無數領導人,我們知道它永不停止。”

研究南太平洋島國政治的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教授(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喬恩·弗蘭克爾(Jon
Fraenkel)對美國之音表示,較大的太平洋島國和中國存在比較緊密的經濟紐帶,“較小的太平洋島嶼在外交和戰略方麵更為重要,在經濟方麵則不那麽重要。在經濟方麵,較大的太平洋島嶼——尤其是巴布亞新幾內亞——擁有重要的礦產資源,包括大型液化天然氣項目。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所羅門群島都是向中國出口木材的主要來源地。”

然而,弗蘭克爾教授認為,不同於南中國海,中國目前尚未成功“控製”任何太平洋島嶼,沒有一個太平洋島國接近成為傀儡國家或殖民地。而且,中國政府自身與太平洋國家的外交關係有時處理得非常糟糕。

例如,2018年太平洋島國論壇瑙魯峰會就發言權問題發生了重大爭執,瑙魯總統批評“中國欺負小國”。之後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上,中國外交官擅自闖入東道國外長辦公室,破壞了與巴國政府的關係。

弗蘭克爾說,“所羅門群島可能已經與中國草擬了一項安全條約,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出現對北京產生更大依賴。但從中國在世界其他地區的從屬國(client
states)來看,這通常需要多年的經濟合作才能導致更大的依賴(例如吉布提、柬埔寨、斯裏蘭卡)。目前與所羅門群島2022年3月的安全計劃是由索加瓦雷領導的政府安排的。他將麵臨2023年的選舉。”

洛伊研究所的索拉指出,為了和中國企業爭奪影響力,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已經在加大對太平洋島國的戰略投資。此外,西方國家應該注重教育和人員往來、擴大就業機會,在政治層麵之外加強雙方的社會接觸,還有重點改良島國內部的政治自治和監督機製

“如果你因為不能到這些公司在北京的總部,而無法追究這些中國公司的責任,那至少你應該去找你自己國家的領導人。我認為,加強太平洋國家的公民社會和媒體的權力非常重要,有助於審查這些決定和活動,而不僅僅是進行政治對話。”索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