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一次看懂香港區議會如何構成?區議員的權責是?

香港區議會選舉這次共需選出452席民選議員,各區席次按人口比例計算得出。當然議員則由新界的9個行政區鄉事委員會主席擔任,不須經由區議會選舉產生。(中央社製表) 中央社 108年11月22日

 

香港區議會選舉這次共需選出452席民選議員,各區席次按人口比例計算得出。當然議員則由新界的9個行政區鄉事委員會主席擔任,不須經由區議會選舉產生。
(中央社製表)

香港區議會選舉24日登場,是「反送中」運動展開後隱含公投意義的一場選舉。此外,盡管區議會僅為谘詢組織,但其擁有的資源及影響,成為各黨派為日後大選爭取優勢的前哨戰。

香港區議會是地方行政機關,主要職責是就市政、地區交通等生活事務向港府提供意見,沒有實際法定權力。
然而,區議會做為最接近基層的行政機關,往往掌握地方資源,且從立法會乃至香港特首選舉委員會,區議員都占有席次,因此這次選舉將對2020年的立法會選舉和2022年的行政長官(特首)選舉產生影響。

●區議會構成方式

香港區議會選舉每4年一次,2019年是香港主權轉移後的第6屆區議會選舉,議席由「民選議員」及「當然議員」組成。根據區議會選舉官網,此次民選區議員452名,當然議員27名,共計479名。
民選議員透過地區直選選出,采「單議席單票製」,也就是每個選區隻有一個議席,隻有得最高票者才會當選。

民選議員議席按新界、九龍、港島下的18個行政區人口比例決定,每屆區議會議席數量不同。據區議會選舉網站說明,此次香港18個行政區共劃分為452個選區,意即共會選出452名民選區議員。
當然議員則由新界27區的各鄉事委員會(鄉事會)主席兼任。由於當然議員的組成製度充滿漏洞,且鄉事會多半由親建製派把持,過去泛民派曾要求港府取消區議會的當然議員席次,但未獲通過。
據2015年區議會選舉結果,目前區議會議席仍以親政府的建製派為多數、約占7成,其餘屬泛民陣營。
因此,對泛民陣營來說,24日的區議會選舉能否拿下多數議席,將決定未來的區域資源掌握及政治支持,以及能否改變現行政治版圖,進而影響未來的立法會等其他選舉。

香港區議會是地方行政機關,主要職責是就市政、地區交通等生活事務向港府提供意見。圖為油尖旺區議會一景。(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作者Hingpingcka,CC BY-SA 3.0)

香港區議會是地方行政機關,主要職責是就市政、地區交通等生活事務向港府提供意見。圖為油尖旺區議會一景。
(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作者Hingpingcka,CC BY-SA 3.0)

●區議員的權責

盡管區議員的職權僅在「提供谘詢」,但對特首選舉及立法會卻有一定影響力。
在特首選舉方麵,區議員在特首選舉委員會的1200名選委中占117席,擁有提名及投票的權力。至於立法會方麵,有兩個功能界別隻能由區議員擔任,即立法會70個議席裏,區議員占6席。
另外,區議會屬地方行政機關,可將地方上的政治資源轉移影響立法會選舉,因此對香港政壇的各政黨派係來說,取得越多區議員議席,形同為日後的立法會選舉釘下越穩健的「樁腳」。

●今年區議會選舉競爭激烈

過去香港區議會選舉投票率長期偏低,會去投票的選民以年長者居多,甚至經常出現選區因隻有一名參選人,故可直接當選的案例;而這些自動當選的候選人,多半由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民建聯)等建製派候選人取得,但今年卻首次出現每區至少兩名候選人的情況。

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接受英國廣播公司中文網(BBC)訪問時表示,會有這樣的結果,是受「反送中」運動的影響;過去年輕人認為,選舉不能改變什麽,但年輕人現在發現不能再放棄投票權,任由建製派壟斷。
根據香港政府選舉事務處統計,這次區議會的選民​​總人數約為413萬人,其中有近40萬名新登記選民,達近年最高,又以18至20歲的選民增幅最多,增加約5萬8000人。

然而,盡管年輕選民增加,鍾劍華卻不敢樂觀看待泛民派選情。他認為,整體來看,被稱為「街坊票」的年長選民仍多於年輕選民。
鍾劍華指出,這些「街坊票」重視區議員過往的政績及選民服務,而這次泛民主派的候選人不少是缺乏政治工作經驗的素人。因此,這次選舉是否能因「反送中」運動而削弱建製派在區議會的勢力,仍有待觀察。
受「反送中」運動影響,香港區議會競爭激烈,首度出現「無人可自動當選」的情況。儘管區議會僅為諮詢組織,但因是基層行政機關,成為香港政壇各黨派鞏固地方政治資源的灘頭堡。(中央社製表) 中央社 108年11月22日

受「反送中」運動影響,香港區議會競爭激烈,首度出現「無人可自動當選」的情況。盡管區議會僅為谘詢組織,但因是基層行政機關,成為香港政壇各黨派鞏固地方政治資源的灘頭堡。
(中央社製表) 中央社 108年11月22日

華客網:一次看懂香港區議會如何構成?區議員的權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