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禁止女性上龍船?捍衛這樣的“傳統”不合適

近日,廣東佛山,網曝一段佛山市順德區容桂街道紅星遊龍大匯現場,男子衝橋上女性大喊“女子閃開”的視頻引發網友關注。6月6日,容桂街道宣傳辦的工作人員表示,按民俗說法,女性可能會衝撞到船上的“神靈”。一般當地女性碰到“神廟”也會自行回避,擔心衝撞會給自己和家庭帶來影響,但這一行為確實沒有歧視女性的意味。

容桂街道宣傳辦說出“不是歧視女性”這句話的,也是一位女性,如果她是佛山本地人,長期熏陶在當地尊崇男丁的宗族文化中,以私人身份捍衛龍船文化,也並不意外。但從街道辦的公職身份而言,這種言論並不恰當。不管是傳統還是陋習,移風易俗本是一地政府的職責。

端午是珠三角村落爬龍船的應景節日,包括順德容桂街道這件事,同期還在南海九江鎮發生女遊客上了龍舟遭到廣東某些傳統文化分子網暴的事。這兩件事合在一起,被認為佛山龍船文化張揚著歧視女性的色彩,受到強烈批評。但在輿論譴責之下,佛山某龍舟協會及街道都以捍衛傳統名義,不認可不接受外界指責。

df595ff3f701850241adbe84004c68be

6月5日,南海區九江龍舟協會會長告訴記者,“當地龍舟分為多個種類,如果是傳統龍舟,是不允許女性上去的。比賽裏的那種龍舟叫標準龍舟,標準龍舟對男性女性沒有限製。”九江鎮政府宣傳辦工作人員稱:“我不是本地人,不太了解事情相關情況和當地習俗,但我們這裏的龍舟女子隊很厲害,一直出去比賽。”

事到如今,佛山龍船歧視女性爭論的各方都有表態,匯總來看,無論是在龍船的民間協會那,還是街道幹部那裏,都直率地拒絕接受輿論的批評。至於那些村裏的龍舟手,早就亮明了男性立場,認為女性沾了龍船就是晦氣,船上神廟從女性站立的橋下過,更是辱沒神靈的“胯下之辱”。

不管是譴責龍船文化存在的歧視女性,還是當地人強調傳統名義不承認歧視,都有著各自的邏輯。龍船文化雖說有紀念屈原、抗擊倭寇等附會的解釋,實際上在本質上仍是農耕文化中以男性文化為中心的宗族習俗。女人要外嫁,隻有男性守著村子,延續宗族香火,這也是廣佛龍船的文化源頭。

7787ad5236ba6c581fe9e7ff6d1af202

端午節前後,廣佛村落的龍船相互往來,從點龍睛到接龍船整個過程,最風光的還是男人,女人照例躲在後麵做燒火做飯等輔助工作。無論怎麽辯解說,女人劃龍舟可以去劃鳳艇,或者佛山也有屢屢獲獎的女子龍舟隊,但龍船文化的核心是傳統龍船,這是男性絕對排斥女性、女人禁入的專屬領地。

外省市遊客其實很難搞得清龍船文化的門道,以為所有龍船都一樣,就像那名女遊客,無意中登上傳統龍船,當地村民惱羞成怒,甚至有幫腔的人叫囂“追究刑事責任”。由此可見,若以自行解釋的禁忌來定義“文化”,據此劃定所謂“傳統”的範圍時,將父權奉為中心的村落守舊分子就誕生了。

對那些有資格爬龍船的男人來說,無論他們在村外混得怎樣差,站在龍船上就成了揚眉吐氣的仔,這跟晉商徽商回老家蓋房子光宗耀祖的心態是一致的。在男丁們這樣的群體心態下,母親、姐妹、妻女這些女性隻能是配角。而外省人、外地女性,更是等而下之,這不是歧視是什麽?

34a69d1d40bc3aeda79cbb294dc74f01

認為女性沾了龍船會讓龍船劃不快,令船上男丁觸黴頭,或者認為神廟龍船從女人站的橋下過就是觸碰神靈,會有血光之災。這些可笑的說法首先是偏見,當這些偏見付諸行動,禁止女人上龍船,禁止女人站橋上等等,就成了歧視。所謂“文化”,什麽“傳統”,都是掩飾歧視的好聽話。

如果維護的是正當合理的文化傳統,或者說真心實意地想要傳播龍船文化,首先要從好好說話開始,從檢視龍船文化中的糟粕入手——哪怕不是清楚糟粕,但也對文化中歧視女性、無法與時俱進的所謂規矩有清醒認識。既要以傳統文化傳承人自居,又要討伐觸碰禁忌的人,還要淡化或無視女性歧視,這未免太貪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