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10年代即將終結 2020之前將發生的三件國際大事(圖)

337bddf905f8116eab704993de46a5ec

分析評論撰文:吳迪

恍然間,21世紀已然走過五分之一。放眼過去數年,國際政壇風起雲湧,歐陸內部的變遷、英歐關係的坎坷、美國政治的大變、中東時局的紛擾、亞洲地緣的轉移、非洲經濟的蠢動,乃至中國角色的改變,都隱約昭示著大爭之世的到來,未來10年的國際政壇,隻會見證比過去10年更多的變革。

放眼短期前景,美國總統彈劾消息紛亂,英國脫歐終章未有定論,中美之間更是在香港、貿易、5G、台海等多領域頻繁發生摩擦,隨著《人民日報》11月18日將習近平訪問巴西的金磚之旅稱作「今年出訪的收官之作」,而特朗普亦不可能於年內訪華,原本於年內舉辦中美峰會的期望作罷,人們也都將目光望向了明年。

可是,就在今年乃至2010年代終結之前,國際政壇在這最後一個月內還有一些未了之事。未來5周內將會發生的眾多事情中,影響最廣最大(尤其是對亞洲而言)的事情包括:美朝核談判,中美貿易談判第一階段協議,以及中日韓領導人峰會。

e0ed94d12a0e0cad68bb99756b1864b2

英國大選將於12月12日舉行,各界普遍預料保守黨將大勝,圖為現任首相、保守黨黨魁約翰遜(Boris
Johnson)11月27日在康和郡一間蘋果酒廠為大選拉票。相較之下國際還有其他更重要的事。(Getty)

首當其衝的便是朝核問題。可以說,朝鮮半島定然會於今年12月期間因美朝談判進展有限而火藥味再起。

2016年至2017年間,朝鮮先後數次成功試爆原子彈和氫彈,並於2017年9月和11月成功試射攻擊範圍可抵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導彈。美朝核談判自此迅速轉入快車道。過去兩年間在新加坡、越南河內及朝韓交界板門店的三場曆史性美朝會晤,令兩國關係乃至東北亞安全局勢迎來了根本性轉折和難得的解決契機。然而,縱使特朗普展現出和談誠意,縱使朝方做好了對話準備,具體談判卻依舊卡在「朝鮮單方麵棄核,再談製裁」或「朝鮮逐步棄核,美方逐步放開經濟製裁」兩種方案之間。

今年4月,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將「今年年底」設為美朝談判的最後期限。隨著「最終期限」臨近,朝鮮方麵也顯得愈發不耐煩。朝鮮首席核談判代表金明吉於11月14日公開表示朝鮮方麵拒絕了美方在12月舉行會談的提議,原因是美國此建議「居心不良」,隻是為了讓朝鮮受到安撫,以輕鬆度過朝鮮給美國設定的最後期限,「我們不願意進行這樣的談判」。據韓國《朝鮮日報》11月26日報道,金正恩近期前往白翎島附近海岸炮部隊,下令進行相當於「正麵違反9.19韓朝軍事協議」的炮擊;11月20日,美國國務院對朝政策特別代表比根(Stephen
Biegun)對美國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表示,朝鮮要求美國年底前在核談判中展現出更大的靈活性,「我可以想像,我們可能看到本輪外交進程開始前更具挑釁性的行動或將部分回歸」。

從朝鮮方麵過去數月來再三喊話的口吻可以看出,美國方麵雖然有特朗普希望取得「重大外交成績」這個積極因素,但囿於國內和國際政治現實,美國卻無法給出朝鮮想要的放鬆製裁條件,而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和前國安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等人在此前與朝鮮方麵交涉的過程中也未秉持與特朗普一樣的誠意。

目前看來,美朝之間的這種窘境無法在12月期間改變,而受困於國內彈劾案、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以及中美談判的特朗普本人,也無法騰挪出足夠精力處理美朝問題。因此,朝核問題勢必將在12月成為新的國際政治爆點,比根悲觀的言論並非危言聳聽。

韓國聯合參謀本部11月28日表示,朝鮮當天發射不明飛行器。10月31日,朝鮮亦從平安南道向朝鮮半島東部海域發射2枚疑似為超大型火箭炮的飛行器。(Getty)

這也就牽涉到12月的第二件大事,中美貿易談判。如果說朝核問題「必然」於12月再臨爆點,那麽中美貿易談判第一階段協議則將會「大概率」於12月簽署。

11月2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表示,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談判正處於「最後關頭」,這比幾天前他關於「中國沒有加快腳步」的言論更為積極。

同日,劉鶴與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這兩位中美高級別經貿磋商的牽頭人進行了10月中美談判以來的第三次正式通話,與上一次(11月16日)通話不同的是,中方在通話之後的聲明中稱雙方「就解決好相關問題取得共識,同意就第一階段協議磋商的剩餘事項保持溝通」。

雙方通話的消息公開後,白宮顧問康威(Kellyanne
Conway)11月26日表示,美中兩國已經非常接近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她還表示,之所以分步驟地達成協議,是因為這是一項規模巨大、具有曆史意義的貿易協議。

美國聯邦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共和黨議員格拉斯利(Chuck
Grassley)亦於同日表示,他相信和中國的第一階段協議可能在年底前達成,並透露中國方麵已經邀請萊特希澤和財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訪華,二人亦表示「若有達成真正協議的預期,將願意前往」。

據路透社隨後報道,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和財政部對此雖然未給明確答複,但一位「熟知談判進程」的消息人士表示,美國官員或於感恩節假期後訪問北京,也即最快於12月2日這一周。

本網11月21日「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預估12月或1月簽署 中美力求排場與實利兼顧」一文分析,縱使中美談判進程中有一些未能敲定之事,諸如關稅降幅,農產品採購量,乃至第一階段協議要寫入多少國企、金融、知識產權保護的改革計劃等等,但這些因素都不足以影響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簽署,且由中美貿易代表簽署的第一階段協議,將大概率因應美國和中國的市場期待需要,於12月聖誕節新年假期之前,又或是1月中國新年假期之前簽署——根據過去一周的消息分析,12月的可能性日益增大。

之所以如此,不僅是因為近期的這類積極消息,更是因為中美政府都需要藉簽署第一階段協議來達到自己的表麵訴求和實質訴求。白宮的表麵訴求是削減貿易赤字,實質訴求是特朗普的個人形象以及2020總統大選;中南海的表麵訴求是兩國撤回已加徵關稅,實質訴求是藉著不斷的協議、不斷的接觸,維繫中美關係的穩定。而兩國市場同時也都需要在過節前獲得一些信心。

至於12月份即將發生的第三件事,則是聖誕節前後在中國成都舉行的中日韓領導人峰會。

中日韓領導人峰會至今已舉行7次,最早於2008年在日本福岡太宰府市舉行,由日本首相、中國總理和韓國總統出席,對東亞三國的政經合作及地區性問題有著重要的定鼎作用。然而11年來,該領導人會晤機製先後受到中日釣魚島事件(日方稱尖閣列島)、中韓薩德反導彈係統(THAAD)事件及樸槿惠受彈劾下台等事件所影響,中斷數次。今年又因陷入低穀一年有餘的日韓關係而麵臨變局。

2018年10月30日,韓國最高法院判決日本須為日據朝鮮半島期間的強徵勞工做出賠償,並因此向新日鐵住金、三菱重工等日企求償,同時,韓國訴訟律師團亦向法院申請扣押凍結這些企業在韓資產。此事是引發此輪日韓矛盾的開端。而在2018年12月20日
,日本海上自衛隊第4航空群所屬的P-1海上巡邏機在能登半島附近的日本專屬經濟區空域巡航時,於數分鍾內被韓國海軍驅逐艦雷達多次瞄準,令日韓關係繼續滑落低穀。事態持續發酵,乃至兩國於今年7月開始實施一係列出口管製限製。

今年6月底,安倍首相曾與趕來大阪出席G20峰會的文在寅總統有過舉行會談的機會,然而二人礙於國內的反對聲浪,僅短短握手十餘秒。(Getty)

持續爆發的雙邊分歧,令諸如中日韓自貿區等三國合作規劃屢屢受阻。國際政經版圖正在發生劇烈變化,各主要經濟體之間能否「抱團取暖」,對接各產業,令市場、資金、技術、人員等各資源被更高效利用,從而進一步提高經濟動能,改善生活條件,這些都愈發迫在眉睫。

另一方麵,日韓衝突也直接影響到美國在東亞的戰略佈局。美國一直倡議的美日韓軍事聯盟本就因日韓曆史糾葛而受阻,而今日韓之間藉由美國而構築的情報分享渠道也受到嚴重損害。為此美國過去數月持續試圖調停兩國關係,卻遲遲無果。

在此情況下,日韓領袖能否在成都緩和關係,便令此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額外受關注。值得期許的是,兩國於11月22日「有條件延長」了《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SOMIA),為對話開啟了可能,而自中國外長王毅於11月25日在東京與日本首相安倍見麵,隨後安倍確認將訪華並出席12月的中日韓領導人峰會後,韓國外交部也於12月28日確認了王毅將於12月4日至5日訪韓的行程,預估將與文在寅總統確定出席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的安排。

因此,一者為朝鮮半島危機再起的前景,一者為中美貿易第一階段協議之簽署,一者為日韓兩國關係緩和之前景,對關注國際政治前景之人士而言,此三者應是世界邁入2020年之前,額外值得留意之事。

華客網:10年代即將終結 2020之前將發生的三件國際大事(圖)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